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进行贮藏和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通过干藏和砂藏均能发芽,干藏苗圃平均发芽率46.0%,砂藏优于干藏,达51.0%;1年苗高、地径交替出现4个生长高峰;苗木生长较快,1年苗平均地径0.46cm,平均高11.5cm,2年苗平均地径1.10cm,平均高85cm,2.5年平均苗地径1.70cm,平均高136cm,4年苗平均地径3.90cm,平均米径2.5cm,平均高252cm。  相似文献   

2.
采用逐步聚类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等两种方法对南酸枣苗木进行苗木分级研究,并研究南酸枣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从Ⅰ级苗和合格苗比率来看,平均值±标准差法比逐步聚类法更适合南酸枣苗木质量分级。平均值±标准差法的Ⅰ级苗等级标准为D≥1. 42 cm、H≥1. 83 m;Ⅱ级苗等级标准为0. 70 cm≤D 1. 42 cm、1. 30 m≤H 1. 83 m;Ⅲ级苗等级标准为D 0. 70 cm,H 1. 30 m。南酸枣苗期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呈现出先慢后快再慢的"S"型的变化规律。南酸枣苗高和地径拟合方法分别为■和■,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75和0.9767。  相似文献   

3.
葛萝槭具有独特的观赏特性,对葛萝槭进行开发利用,对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葛萝槭物候期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观测,对植株栽培成乔木型、丛生型、球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葛萝槭全年高生长有2次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年均苗高净生长量为79.4 cm,年均地径净生长量为1.27 cm;葛萝槭适合培养成独杆乔木型、丛生型、球型,球型冠径不宜小于1.2 m。同时对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小密度667株.hm-2在3个立地指数22、24和26条件下,16年生林分生长结论为:(1)立地指数22、24和26达到中大径材培育目标的时间和年均生长量指标分别为10 a、8 a和7 a,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1.6、27.2和31.1m3.hm2。(2)胸径生长和分布:胸径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2 a胸径每年生长超过4 cm,第3年超过2cm,4~6年超过1c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 a的观测过程中,每年都稳定超过0.4 cm;在生长前期,2年生时,只有2~3个径阶;到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7个;到1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10~11个(。3)平均高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3 a树高生长均超过3 m;第4~5年超过2 m,5~10 a超过1 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年的观测过程中,每年稳定超过0.6 m。(4)蓄积量生长的高峰值都出现在第4年,且峰值都很大,指数22、24和26的峰值分别为43.3、52.23和54.69 m3.hm-2,为平均生长量的2倍,峰值过后年生长量迅速下降,第1年下降超过10 m3.hm-2,第2年下降7 m3.hm-2,以后逐年下降,但降幅收窄;指数22、24和26的连年与平均蓄积生长曲线的交叉点均出现在第7年。  相似文献   

5.
火力楠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闽南、闽北不同立地条件下火力楠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在闽南、闽北不同立地条件下均生长良好,且其纯林在闽北地区生长速度不低于或超过闽南地区,闽南漳浦Ⅱ类地5年生火力楠纯林胸径5.9 cm、树高4.2 m,年平均增量分别为1.18 cm、0.84 m,而闽北沙县和尤溪Ⅱ类地火力楠纯林5~6年生的胸径达5.9~6.1 cm、树高6.2~6.3 m,年平均增量分别为1.02~1.18 cm、1.05~1.24 m;混交林中火力楠的生长速度闽南优于闽北,如闽北沙县Ⅱ类地火力楠与杉木混交中幼林的火力楠年均胸径、树高增量分别为0.61 cm、0.73 m,而闽南同安与漳浦同等立地下的火力楠胸径、树高年均增量分别为0.71~1.08 cm、0.75~1.05 m;不论闽北还是闽南混交林中的火力楠生长量以及林分枝下高、冠幅结构等均优于纯林,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比例为8∶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舟山新木姜子苗木分级及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对舟山新木姜子一、二年生苗木进行逐步聚类分级,得出一年生苗木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19.7 cm,地径≥0.38 cm;19.7 cm>Ⅱ级苗苗高≥13.8 cm,0.38 cm>地径≥0.30cm;Ⅲ级苗苗高<13.8 cm,地径<0.30 cm.二年生苗木:Ⅰ级苗苗高≥49.1 cm,地径≥0.59 cm;49.1 cm>Ⅱ级苗苗高Ⅰ≥29.5 cm,0.59 cm>地径≥0.38 cm;Ⅲ级苗茁高<29.5 cm,地径<0.38 cm.应用分级标准对3种育苗密度的苗木进行分级.并通过不同密度与苗高、地径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培育一年生舟山新木姜子苗木最适密度为300株/m2,二年生苗木的最适密度为200株/m2.  相似文献   

7.
毛红椿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2006年对毛红椿的播种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于3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出苗,7月下旬至9月中旬苗木高生长最快,9月中旬以后进入缓慢生长,至10月底苗木停止生长,其高生长量可达100 cm以上,最高可达150 cm;21、27、33、45株/m2 4种留苗密度实验表明,苗木地径生长与留苗密度密切相关,留苗越密则地径越小、高度越小,留苗越稀则地径越大、高度越小。生产上建议播种量为15 kg/hm2,留苗密度以30~33株/m2为宜。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政和国有林场选择26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了三种不同杉木保留密度(405株/hm~2、495株/hm~2和585株/hm~2)处理的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和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林木生长效应试验。试验12年后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留密度为405株/hm~2的处理是最佳的杉木大径材套种模式,林木总蓄积量(281.1m~3/hm~2)、杉木平均胸径(25.07cm)、树高(20.59m)、单株材积(0.50476m~3)均为3种处理中最高的,而杉木蓄积量为204.3m~3/hm~2则是最低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林下套种的红锥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2.60cm、13.75m、0.08944m~3、67.1m~3/hm~2,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0.74cm、10.00m、0.04981m~3、9.7m~3/hm~2,除了平均树高外,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红锥在杉木林下生长情况比乐东拟单性木兰好,是较好的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阔叶树种。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经营模式应该选择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实施。  相似文献   

9.
土壤pH值对康定木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pH值处理对康定木兰幼苗生长的影响,以pH值为7.5的土壤作为对照,不同pH值处理分别为4.5、5.5、6.5、8.5和9.5,通过对幼苗在不同土壤pH处理下表现情况和生长指标的测定发现:pH为5.5~7.5时,康定木兰幼苗的形态特性、株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叶面积都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其中pH为6.5时,康定木兰幼苗的各项所测指标都达到了最大值。pH5.5或PH7.5时康定木兰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0.
根外追肥对南方红豆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延群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95-96,101
对南方红豆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后平均高达26~30 cm,地径为0.42~0.52 cm,而对照则分别为22.9 cm,地径0.36 cm,这表明根外追肥能促进红豆杉速生丰产,而且可以缓解红豆杉苗6~7月间的生长暂停状态。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显著差异,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大,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2.88%、108.50%,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92.3%、76.9%。在南方红豆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推广应用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1.
乡土阔叶树种生长比较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在广州郊区帽峰山林场开展6 个乡土阔叶树种生产性扩大栽培试验,经5 .5 年的生长观察,结果表明,半枫荷和红锥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树高2 .09 ,1 .81 m ,胸径1 .62 ,1 .61cm ,蓄积11 .33 ,9 .77 m 3/h m 2 ,均属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作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很有发展潜力。木荷虽种植于山脊,但生长相当快,年均生长树高1 .63 m ,胸径1 .33 cm ,蓄积8 .52 m 3/h m 2 ,属生长较快和较好的树种,除作防护林带经营外,也可作为用材林或混交林伴生树种。阴香和海南红豆生长一般,年均生长分别为:树高1 .39 ,0 .87 m ,胸径1 .29 ,0 .75 cm ,蓄积4 .56 ,0 .90m 3/h m 2 ,可作为景观绿化树种。铁冬青生长差,但耐阴性较强,可作为混交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2.
木兰科主要观赏树种育苗特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4属11种木兰科主要观赏树种在宁波的育苗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出苗率差异很大,在7.04%~77.78%,自播种到子叶出土时间为55~ 70d,从子叶出土到真叶形成需27~47d;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等7种含笑属树种苗期生长表现良好;红花木莲和单性木兰2个树种的苗期生长表现较差,当年平均苗高分别只有25.8cm和27.2cm.  相似文献   

13.
在部西南进行水松和池杉引种试验的结果表明,34年生水松平均树高20.8m,平均胸径22.2cm池杉平均树高14.6m,平均胸径21.9cm。水松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高于池杉,其抗性强,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优美的观赏树种,适宜于在部西南低海拔地区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闽北5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生长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林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62-65,72
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杉木(中、下坡)和马尾松(上坡)林采伐迹地上营造5个乡土阔叶树种和马尾松(对照)试验林.7年生时调查结果表明,鹅掌楸、厚朴、枫香、观光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均超过5 m,高于马尾松,而华东野核桃生长最差,平均树高仅2.9m,低于马尾松.5种阔叶树在山坡中下部生长量和造林保存率均高于山坡上部.与马尾松林地相比,阔叶树林地表层(0~20 cm)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降低,有机质、全N、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20~40 cm土层土壤性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早期在杉木伴生下的28年生的闽楠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人工林,无论是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都明显高于闽楠纯林,28年生时平均木的单株材积达到0.24628 m3,比闽楠纯林增加100.9%。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10年生时,峰值为1.02 cm.a-1,连年生长量在0.8 cm.a-1以上的年份有14a;树高连年生长量在10~12年生时最大,峰值为1.07 m.a-1,4~16年生时生长量都保持在0.8 m.a-1以上。闽楠纯林树高总生长量只有15.89 m,连年生长量在8~10年生时最大,峰值为0.95 m.a-1,比以杉木为伴生树种的闽楠要小。  相似文献   

16.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人工中近熟林冠下套种阔叶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宗垲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65-68,81
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59年营造的马尾松人工林内,分别于1984、1990、1991年套种阔叶树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闽粤栲效果最好,15年生时,闽粤栲平均胸径达15.4 cm,平均树高达16.4 m,蓄积达到171.70 m3.hm-2,显著地增加了林地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闽粤栲是福建乡土树种,适应性广,较为速生,可用于中、近成熟马尾松林的套种栽培。  相似文献   

18.
尾叶桉、细叶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简称桉树类,下同)和马占相思、粗果相思及薄果相思(简称相思类,下同)等8个树种,在水土严重流失的贫瘠丘陵地经7年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除巨桉和细叶桉在该立地生长较缓慢外,其余6个树种生长快,产量较高。尤其是尾叶桉和马占相思,7年生胸径年均生长量在1.0cm以上,单位面积生物量(地上部分鲜重,下同)为52.69t/hm2和43.67t/hm2。不同树种的生长比较:桉树类树种(除巨桉外)4年生以前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生长均比相思类树种生长快,4年后相思类树种逐渐赶上或超过桉树类树种。性状生长高峰期分别为:胸径桉树类为2年生(细叶桉1年生)、相思类为3~4年生,树高桉树和相思类均为1年生,生物量桉树类为2~3年生、相思类为4~6年生。  相似文献   

19.
玉兰是我国常见的绿化观赏树种,在生产实践中玉兰优良无性系常以嫁接方式进行扩大繁殖。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玉兰苗木供应短缺的问题开始出现。文中概述了植物嫁接的基本原理、玉兰嫁接育苗生产中的常用砧木和不同嫁接方法、影响玉兰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提升玉兰嫁接育苗效率、嫁接苗质量提供参考;此外,针对目前玉兰嫁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建议在今后研究中从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深入探讨玉兰嫁接繁殖的调控机理,从而建立完善的嫁接繁殖技术体系,提高玉兰嫁接繁殖的效率,以促进玉兰品种资源的保存、推广及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安溪秃杉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对幼林观测表明,其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长势良好,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8 m、胸径生长量达1.2 cm;与福建柏、杉木生长量比较,秃杉树高提高了12%~21%、胸径提高了13%~29.8%,具有明显的增益优势,适宜作为南方用材林进一步引种栽培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