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土保持通报》1983,(2):51-51,27
中洞大队是个丘陵地区,现有303户,1,512人口,559个劳力。耕地2,521亩,其中水田2,000亩,旱地521亩,山地面积23;565亩。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从1955年开始,坚持治山治水,造林绿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基本上改变了“山光、岭秃、田瘦、产量低”的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通报》1983,(2):52-52,53
我们古垒大队包括10个生产队,285户,1,413人。现有1,668亩水田,9,829亩山地。过去,我们这里山光岭烂,水土流失严重。全大队有396个崩山口,受崩山为害的农田达1,200亩,水稻年亩产只有300多斤。解放后,特别是1963年以来,我们带领群众对崩山秃岭进行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把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结合起来,在大搞谷坊、拦沙坝等工程的同时,大搞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努力做到造一片,治一片,封一片,成一片,使有林面积达到8,810亩,绿化率达89.6%,水土流失得到有力的治理与控制,崩山对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通报》1983,(2):57-59,32
一、“82.5”崩山及其危害情况清远县1982年5月12日,遭到特大暴雨的突然袭击,雨势之强,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实为历史所罕见,亦是解放33年来所未有的。当日,大暴雨(24小时降雨150毫米以上)的降雨范围达2,48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9%,其中:特大暴雨区(24小时降雨300毫米以上)为1,5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24小时降雨500毫米以上的范围792平方公里。由于暴雨山洪的冲击,出现了大面积崩山现象。据统计,全县达14万处,22万亩左右;据8个公社调查核实,崩山60,950处,面积为108,000亩,其中鱼坝公社山地总面积15.9万亩,被严重冲刷崩塌的达4.3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27%。情  相似文献   

4.
《当代生态农业》1993,(1):77-81
贺县位于广西东部的湘、粤、挂三省(区)交界地带。全县辖15个镇5个乡277个村公所。1990年末,全县人口77.68万人,农业劳动力28万人。总面积5147.2平方公里(折772.08万亩),我县经营面积702万亩(其中山地面积550万亩),耕地面积61.81万亩(其中水田41.65万田,旱地20.16万亩),人均耕地0.79亩,水域面积13.55万亩。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通报》1983,(2):13-17
现在,我们就广东省水土保持工作谈一些情况和几点意见。一、建国以来广东省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山区、丘陵和台地占陆地面积的77%。土壤易遭冲刷流失。据解放初期调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包括荒山轻度流失)共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0%。其中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多年来治理的主要对象,分布在70多个县市。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个县市,尤以韩江、东江、西江、北江、鉴江中上游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万里副总理在接见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部分代表讲话时提出:“经过我们在座这一代人的努力,用十年时间是否可以转到良性循环?”蒲江县这个实例肯定地回答了万副总理的问题。就全国绝大多数县来说,只要认真干,持之以恒,十年时间转到良性循环都是不难的。参观过蒲江县的人都赞叹不已,誉之为“四川盆地的一颗‘明珠’”。建议同志们前去看看,经过六七年努力,蒲江县的面貌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  相似文献   

7.
在治山造林的基础上大搞多种经营在安徽省1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4.3万平方公里是山区,占31%,主要包含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22个县。山区地貌复杂,既是温暖带的南缘,又是亚热带的北缘,南北交汇杂处,因而植物基因库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但山区耕地每人平均只有8分,而山地每人平均却有7亩多。由于长期受到“左”的错误影响,逼粮上山,造成大面积毁林垦荒,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水旱之灾从五十年代的四年一遇上升为七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东风大队向阳生产队,位于响水县张(集)黄(圩)六(套)地区,地形平坦,稍有起伏。全队现有耕地380亩,粮食作物面积280亩(其中旱地160亩,水田120亩),经济作物100亩,人口256人,平均每人有耕地1.5亩。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通报》1983,(2):25-27
搞好水土保持,对根治山洪水灾,治理江河,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遂宁县位于四川中部丘陵地区,境内群丘林立,以坡地为主,岩层松软,植被极差。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十年内乱的破坏,乱砍滥伐林木,毁林毁草和陡坡开荒,随意开山采石,严重地破坏了水土保持。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7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9.9%,直接威胁着生物的生存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根据国务院《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的精神,为了开创本县水土保持事业的新局面,特作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是区内优势。全区现有耕地面积386.6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55.62万亩。89年全区粮食总产204.01万吨,占全省比重12.83%;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产粮775.8公斤,按农业劳力计算人均产粮1662公斤。  相似文献   

11.
<正>辽宁省的自然面貌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全省总面积21861万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847万亩,占45.0%.如果按侵蚀程度划分,则轻度侵蚀占26.8%,中度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幅员总面积56.7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8.4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7.7%。危害最严重的是盆地区。这里人多地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511人,每人平均耕地仅1.07亩。垦殖率高达32%,部份区域达44%。区内坡土集中,全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占旱地的70%左右,半数以上分布在本区。加之红色丘陵土层瘠薄,水土流失后果严重,必须迅速防治。这个地区在四川省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位置,当前生产和水土保持任务都很重。这个地区在全省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位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探索》2010,(6):F0003-F0003
枣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版图面积32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万亩,常年种植小麦面积120万亩左右,总人口110万,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下辖12个镇、3个城区办事处、2个农场管理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4年、2006年、2007年、2Q08年先后四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09年又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粮食生产连续6年喜获丰收,总产达25亿斤。  相似文献   

14.
耕地资源约束趋紧下,区域发展和多维消费需求取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揭示变化耕地的转换轨迹及“数、质、生”特征是确保耕地得到有效三位保护的前提,也是未来耕地保护的施策重点。基于2009—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采用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从耕地内部和外部变化两个方向切入,找出不同时段耕地内外转换的轨迹,解析转换水旱地的“三位”特征,探究了转换耕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耕地转换以外部转换为主,2009—2012年、2012—2015年、2015—2018年3个阶段均有发生,主要转换类型为耕地与城乡建设用地间的互转,内部转换仅发生在2015—2018年,旱地转水田和水田转旱地数量基本相当。(2)转换耕地质量总体偏高,其中转出旱地主要在10—11等,转出水田主要在8等,而转入旱地以8—12等为主,转入水田以8—9等为主。(3)转换耕地主要分布在低和较高生态风险区,其中旱地转出转入与水田转出均主要发生在低生态风险区,而水田转入主要发生在较高生态风险区。由此可见近10年来耕地转换轨迹从单一外部转换向内外部多元地类转换,同时水田与...  相似文献   

15.
过水丘田是山区丘陵地带缺乏灌排系统,漫水过田的冲壠田,是湖北省山丘低产水田的主要类型之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1959年统计达1550余万亩,其中比较严重的占全省水田总面积的12%,计35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6.
2017年3月,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项目在安定区启动,该项目集试验、示范、推广和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采取针阔混交模式、灌木混交模式、农林复合模式设计不同的造林小班,计划至2022年建成示范基地667 hm2,把定西市城区南山打造成以生态林为主体的万亩森林公园(15亩=1 hm2),并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保持》1997,(6):48-50
<正>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流域分水岭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为全国12个将军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1612km~2,其中耕地面积1.32万hm~2,山场面积12.53万hm~2;辖17个乡(镇)、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人均0.046hm~2耕地0.46hm~2山,是一个集“老、山、边”为一体的农业县1 综合治理开发给山区带来巨变新县山区面积大,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开展治理前,由于受战争的创伤和受50年代“大办钢铁”、60~70年代“以粮为纲、毁林开荒”的影啊,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势恶化.据1980年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1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7.5%,个别地区年最高侵蚀模数达11786t/km~2.水土流失不仅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制约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水资源紧缺,土地资源下足,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对于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我省水土资源状况剖析1.1 水资源紧缺我省地处黄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少,且时空分配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80.9mm,可利用水资源量308亿m~3,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57m~3/人和4560m~3/hm~2,仅为全国平均数的13.4%和17.3%,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量1000m~3的临界值.正常年份全省缺水63亿m~3,干旱年份缺口更大.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1.2 土地资源不足据调查,截至1996年10月,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5.7万km~2,耕地766.7万hm~2,人均耕地只有0.077hm~2,低于全国0.11hm~2的人均水平,居全国第19位.其中有6个市(地)、47个县(市、区)人均耕地低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亩(667m~2)的警戒线,有2个市(地)、37个县(市、区)低于联合国规定的0.053hm~2的警戒线.随着开发建设速度的加快,非农用地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1.3 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生态景观视角下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地评价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对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景观建设有积极影响。在生态景观视角下,结合土地整治的特点及工程实践,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本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3个方面展开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系数。以衢江万亩水田项目及白鹤滩土地整治项目为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初步评价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和检验使其应用于实例。结果表明:白鹤滩(云南),白鹤滩(四川),衢江万亩水田项目的基本、生态、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评价值分别为57.73,82.63,85.43;61.62,57.11,65.08;40.83,43.29,52.11;52.92,56.84,64.10。分析可知,无论从整体的生态效益还是从各功能的角度来看,衢江万亩水田项目都相对优于白鹤滩两地。AHP—BP模型结合了主观优选和客观映射的特点,可以对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并能为不同区域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辖8县1市2区(不含城市4区),157个乡(镇),总人口6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0万人,土地总面积15160km2,地形大致概括为“五山四丘一分川”。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0444km2,每年直接输入黄河泥沙3500万t,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