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陇椒2号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椒2号是甘肃省农科院近年选育的辣椒杂交一代种,熟性早,生长势强,很适宜春大棚栽培。1 培育壮苗1.1 确定播期 陇椒2号大棚栽培定植适期为3月中下旬,适宜苗龄85~90天,因此,适播期为12月中下旬。1.2 苗床准备 对温室和苗床土进行消毒,温室用硫磺每亩3千克熏烟,床土用肥沃的田土,每平方米施入腐熟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中麦175在渑池县原种场的种植表现情况及栽培技术要点。2012年种植比当地推广的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2013年小麦适播期干旱无雨,在播期偏晚时,平均亩产量达到350 kg,中麦175在本地表现较耐寒、耐旱、适播期较长、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陕垦6号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陕垦6号小麦品种在关中灌区的适应性,以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小偃22为对照,研究了2013-2015年度适播期和晚播期对陕垦6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垦6号在不同播期下,各年度的产量都比对照增产,适播期的增产幅度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在适播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在晚播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所以陕垦6号和小偃22一样可以在关中灌区大面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在河南省黄泛区气候条件下,郑麦9023适播期较长,但不宜推迟到11月上旬.由于其抗倒伏能力一般,所以在适播期以内基本苗不宜超过180万/hm2.  相似文献   

5.
籼粳杂交晚稻甬优7850由宁波市农科院选育,先后通过浙江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强熟期适,农艺性状优良。介绍了该品种在嘉兴南湖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因需灌水、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六项关键技术,为生产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豫麦2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与西北农业大学合作,于1983年采用有性复合杂交,经连续五年选育而成。在河南省、黄淮麦区多点试验及大面积高产示范中,表现高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倒、抗病,适应范围广。豫麦29号属弱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中芒,白壳,硬质,籽粒蛋白质含量14%,湿面筋含量达36%以上,千粒重38—40g,容重800g/L,适播期长。  相似文献   

7.
段艳菊 《河南农业》2008,(21):38-39
新麦18是新乡币农科院小麦所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属半冬性矮秆中熟品种。综合抗病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为了探讨该品种的最佳播种期。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河南省惠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安排了新麦18的播期试验,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2005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麦播时由于底墒充足 ,天气适宜 ,河南省部分麦田播期偏早、播量偏大 ,加上 12月中旬之前气温偏高 ,全省小麦生长普遍较快 ,导致冬前旺长面积偏大 ,12月下旬以后 ,气温急剧下降 ,低温程度和持续时间为历史少有 ,致使早播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针对这种情况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驻马店、周口、新乡、安阳、许昌、郑州等市、县 ,对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麦田进行了多点考察、研究 ,并与当地技术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讨论 ,提出了“春季麦田管理必须分类管理 ,区别对待”等管理措施 ,现综合归纳如下。1 严重…  相似文献   

10.
旱砂田地膜双覆盖西瓜集雨调温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了旱砂田地膜双覆盖西瓜集雨调温穴播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内容,以期为推广该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太和县2016—2018年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地4个小麦主推品种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农0711适播期为10月15—20日,最佳播期在10月20日左右;烟农999适播期为10月10—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左右;周麦27适播期为10月15—20日,最佳播期在10月20日左右;新麦26适播期为10月15—20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小麦在南阳盆地12月中旬以后播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特点,2010年以来本站开展了小麦晚播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播期内,小麦能正常完成生育期,获得较好产量;2013~2014年度将最晚播期推迟为1月16日,小麦成熟收获对后续秋作物适期播种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播期不能再推迟。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和资源优势,把握机遇,主动转型,积极探索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2年,由延津县供销社牵头吸收种植、养殖、农机、农资等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延津县王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了"户户联合"到"社社联合"的转变。2014年2月25日,在全省供销系统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该县的此项经验被作为典范在全省推广。延津县王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郭清保介绍:"2011年,延津县王楼镇供销社结合实际,吸收养殖、种植、农机、农业技术、农资等26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王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按照以‘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4.
受秋汛影响,2021年河南省延津县小麦播种时间比往年推迟7~14 d,个别地块播种时间推迟20 d以上,晚播小麦冬前分蘖不足是制约小麦产量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为提高晚播麦田基本苗数,增加冬前有效分蘖,延津县创新性地在全县推广应用了“四补一促”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和“四促四防”田间管理技术,结合小麦生产实际,针对各生育期不同问题对症施策、分类管理,并运用超常规技术措施,2022年全县晚播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实现逆转,平均产量为549.7 kg/亩,总产量为5.5亿kg。优质专用小麦“四补一促”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和“四促四防”田间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最大限度降低小麦越冬前幼苗根系浅、次生根系少、抗冻能力差以及小麦生长中后期不利天气条件、病虫害等因素影响,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一、适时播种具体原则是以历年来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24℃初日定为适播期,等于或小于9℃初日定为安全结荚鼓粒期。华北地区一般避开高温的适播期为8月底。山区适播期可略早于平川地。  相似文献   

16.
郑旱1号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及其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旱1号(郑州8915),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1994年以来,经多点产量试验、示范,其表现耐旱、抗干热风,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稳定,抗寒、抗病,适应范围广,属冬性、多穗型旱地小麦品种;中熟、白粒、半硬质,籽粒蛋白质含量14.73%,湿面筋33.4%,千粒重43g左右,容重791.8g/l,适播期长  相似文献   

17.
赵荣  杨光  张英  陈若礼  张存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5-10366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和氮肥用量高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低,纹枯病病情指数高。生产上要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或适期晚播,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群体密度,增强个体自身的抗病力;根据田间调查情况,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豫花7号麦垅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贺松林买兴普买继军(延津县小店镇农技站,延津453242)1996年,延津示范种植豫花7号,因其高产、优质、抗病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为进一步探讨豫花7号高产潜力,1997年在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面积高产攻关。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西安市冬小麦适播期及预报方法,为当地冬小麦适播温度指标和适播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西安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8年当年9月至翌年2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日滑动平均、M-K检验、积温学指标法分析冬小麦适播期。【结果】西安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温度为14~17℃,随时间推移播种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每10年播种期推迟1.0~1.5d,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4~17℃(14℃、15℃、16℃、17℃)各界限温度、0℃的平均日期变化趋势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东南部明显偏早,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平均适播期相差3~5d,停止生长期相差11d;冬前平均气温、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在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1977年以来西安市冬季一直偏暖。【结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安市冬小麦适播期为10月9—14日,最晚播期为10月20日。  相似文献   

20.
<正>2021—2022年延津县进行了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的示范性对比试验,旨在为植保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小麦生产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区安排在河南省延津县潭龙街道尹庄村,地势平坦,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玉米。全程机械化操作,2021年10月29日播种,品种为郑麦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