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虞城县是全国玉米种植大县,常年夏玉米种植面积在5.33万hm2以上。笔者曾多次主持或参与夏玉米高产攻关试验,其中,在2017年、2019年创下了夏玉米每667 m2超800 kg的产量水平,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选择竖叶型品种,抢时早播从夏玉米高产试验的经验来看,在品种选择上必须使用具有高产潜力而且稳产性能好、抗病抗倒、适合高密度种植、株型紧凑的玉米单交种。种子质量必须达到或超过国标一级标准,种子纯度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2.
关中灌区夏玉米是全省玉米生产的重中之重,年种植面积占全省玉米面积的60%以上,产量占全省玉米总产的70%以上,在全省玉米生产乃至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水平,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针对当前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质量不高、种植密度偏低、均匀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在总结以往高产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中灌区夏玉米条带深旋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冀中南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夺取夏玉米高产对实现全年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冀中南在夏玉米生产中要紧紧围绕"一增五改"技术(即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紧凑耐密型高产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作业、改早收为适时晚收),充分挖掘夏玉米群体增产潜力,实现夏玉米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4.
高福 《河南农业》2011,(8):45-45
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及田间管理方法的影响。新密市夏玉米产量一直不高,为提高玉米产量和新密市土地产出率及劳动生产效率,笔者根据新密市的生产实际和气候特点,提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选用优良玉米品种在品种选择上,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种植习惯等。因地制宜,选择由当地正规种子部门引进、示范试验并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  相似文献   

5.
王全黎 《河南农业》2009,(10):41-41
玉米是南阳盆地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67多万hm^2左右。其中90%是夏玉米。因此。夏玉米产量的高低,对南阳市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南阳独特的盆地气候也给夏玉米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如下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提出了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提出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郏县作为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48个高产巩固县之一,近年来一直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粮食总产稳定在32万吨左右,秋粮作物以玉米为主,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左右,单产水平400公斤/亩,结合近年来郏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7.
关中灌区是陕西夏玉米的高产区和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达900万亩以上,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60%以上,总产占全省玉米产量近70%。抓好陕西夏玉米生产对于保障全省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规程主要针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品种繁杂,农艺操作不规范,农药、化肥施用过度,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集成创新"精选良种、合理密植、免耕直播、浇关键水、适时收获"等系列先进技术,并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推广而成.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规范性,对推动该地区夏玉米生产技术体系规范化和提升综合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俊珍 《河南农业》2014,(11):21-21
<正>安阳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hm2以上,总产65万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6万hm2左右,产量在40万t以上,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因此,玉米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全县的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而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年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降低了玉米的品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夏播面积占80%以上,常规的栽培技术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为此,我们结合河南省的气候特征,通过种植模式的规划设计和试验、示范等措施,研究出一套适合我省气候条件,同时又使农民容易掌握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夏玉米产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夏玉米常年播种面积500万亩左右,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万亩的45.5%,总产量占全年粮食的61.7%,夏玉米的丰欠直接影响全年的粮食生产。夏玉米在邯郸市的粮食上台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因害虫危害造成10%左右的产量损失。耕葵粉蚧是近几年为害较重的夏玉米田新型害虫,2006年首次在邯郸永年发现,后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普洱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33万hm2以上,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25%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0%左右,选育水稻新品种、改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1品种选育及特征特性1.1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元江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的42.7%。元江县玉米种植区普遍存在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加之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种植玉米的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儿童,种植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全县玉米产量偏低。为提高玉米产量,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等文件要求,元江县以样板形式带动和辐射全县玉米规范化栽培,全面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玉米是丹东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位居各类农作物之首,种植面积10.1万hm2,年产量35.53万t,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1%和粮食总产量的5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本文针对丹东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丹东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包括品种筛选与布局、提高单产增加增产,高产栽培等。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简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上下,占大春粮食面积的38%左右,总产占大春粮食总产的40%左右,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0%左右.长期以来,我市玉米常遭受发生频率高达61%的夏旱和发生频率高达54%的伏旱影响,玉米往往因气候的变化,年际间产量波动很大.  相似文献   

15.
白玲 《农村百事通》2006,(13):17-17
农业部前不久正式启动了全国玉米大豆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将重点联系13个粮食主产省和受表彰的50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兼顾非主产省粮食生产地区范围,以实施良种推广补贴和重大适用技术项目为手段,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和示范典型带动,2006年在稳定粮食面积1.04亿公顷的基础上,全国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提高2个百分点。农业部要求50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良种补贴项目县都要建立百亩核心示范方、千亩示范区,东北四省春玉米667平方米(1亩)产量超700公斤,大豆667平方米产量超220公斤;黄淮海夏玉米667平方米产量超600公斤,大豆…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睢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两年的种植面积达到4万hm^2。但面积增加的潜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实现玉米单位面积的更高产,才能大幅度增加玉米总产量。我们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总结出睢县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良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更换新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按市场需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豫禾988、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浚单22、登海701、中科4号等适合本区域大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国审、省审品种。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  相似文献   

17.
洛宁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2008年秋粮种植面积41万多亩,其中玉米占41.1%。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田间投入少,管理粗放,玉米单产水平一直徘徊在300—400kg之间。为扭转玉米生产的滞后局面,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根据省农技站《关于开展2008年河南省秋粮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文件精神,按照洛阳市农技站的统一安排,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建高产、提升效益为核心,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层层辐射,探索玉米大面积持续高产的新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开始,农业部、山西省农业厅在长治持续开展以玉米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带动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超过20万hm2,产量突破12亿kg。实践证明,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进玉米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省晋州市常年夏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7%,玉米常年亩产量499.7 kg,总产17.5万t,夏玉米是晋州市的主要秋粮作物。近年来,由于有的农民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施肥不当等原因,对玉米产量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掌握夏玉米生产栽培技术,实施规范管理,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1种植密度不合理,群体整齐度差。主要是不能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周亚青 《河南农业》2018,(34):56-56
玉米是三门峡市湖滨区主要的秋粮作物,占全区秋粮总播种面积的60%,单产稍高于小麦,居秋粮作物之首.按播种季节,玉米分为春玉米、夏玉米.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玉米价格的走高,再加上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及种子包衣、麦垄套种、分次施肥等技术的推广普及,湖滨区玉米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