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约——贺平印象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简约”作为一种主义,正在这个世界风行。 初识汉江集团总经理贺平,便有这种风行的直觉涌出:他的智慧都隐藏在这“简约”里。  相似文献   

2.
上坝河印象     
上坝河森林公园开园了。宁陕县调度了几辆客车专门在“五一”黄金周为旅客服务。一位老跑县城至广货街的公共汽车司机被抽去,他一边熟练地开着车.一边极富热情地介绍着上坝河旅途的景点。  相似文献   

3.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80年代初,我从浙江林校毕业后,分配到一个基层林业工作站工作。比我迟来的一位大学毕业生喜欢舞文弄墨,他写的东西经常变成一些小报上的“豆腐块”。由于我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因此对这位同事非常敬重。有时我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得意之作交给他修改...  相似文献   

4.
舒乙 《森林与人类》2001,21(11):30-31
老舍真诚,因为他常常剖析自己。他不大爱写序,也不大爱写后记,顶多写上几十个字,说说版本方面的事情或者书名的缘起,他以为:该写的小说里都有了,不必再作解释;说多了,大有老王卖瓜的嫌疑。很少看见他夸奖自己的作品。相反,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批评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低能。老舍研究者们常常被老舍这种谦卑弄得误入歧途。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老舍喜欢自己打倒自己,千万小心,不可全听他的!这自然是一句笑谈,但足以说明老舍对自己是相当苛刻和严厉的。作品发表之后,停一段时间,听听评论界和读者的反映,然后,老舍便开…  相似文献   

5.
邵玉铮,退休前曾是北京林业大学的英语教授。他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颜体、楷体入门,60多年来临池不辍,迄今著述、碑刻逾百。
  201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邵玉铮进行了专访。在访问中,主持人这样描述:7旬老翁,满头银发,他的座右铭却是“学着写,写着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读孟子,他却从中琢磨出书写汉字的“方圆米格”、“方圆田格”两项国家专利。曾是大学英语教授,却也醉心中国书法,行家说他的楷书稳健,隶书娟秀,行书潇洒,草书也奔放。  相似文献   

6.
圈里人     
刘伟是我的大学同学,爱好写作,因为诗写得好,大伙都管他叫刘诗。叫他刘诗他很高兴,往后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他你是谁,他就会笑着说:“圈里人管我叫刘诗。”毕业后,大家都各忙各的。3年后的一天,我在大街上遇到了刘伟,刘伟一副老板的派头。我问:“刘伟在哪里发财?”刘伟听了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说:“搞了家公司。”我说:“不写诗了?”“不写了。往后老兄也不叫我刘诗了,哪味儿太穷,现在圈里人管我叫刘董。”我一时改不过口来,有时见了面还是叫他刘诗。后来我好不容易改过来,可他又不办公司了。这天我又见到了刘伟,我说:“…  相似文献   

7.
史诗印象     
相识史诗虽已多年,但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两年前一次内蒙古首届人像摄影作品展会上。那时,他是作者,我是观者。说实话,那次展会上繁多的摄影作品,当然也包括史诗获得金奖的作品并未留住我的目光。然而,让我驻足难离又凝神细品的却是摆在展厅角落的摄影家们写下的留言,尤其是史诗挥毫写下的那笔好字。只见他信手抓起一枝钝笔蘸着水盂中的残墨剩水,没有一丝矫柔造作之态地在宣纸上挥洒自如。耀然纸上飘逸脱俗的书风,着实令观者惊叹,让我心涌动。  相似文献   

8.
早在一年前就想采访他了。因为他是秘书出身,有文采,文章好写。果然一碰面,他就出语不凡:“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两年前,当市委组织部要我到林业局来工作时,我二话没说就上任了。但我深知,岳阳市林业基本实现绿化后要再上新台阶,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报告文学集,许多篇章,读来都富有散文的意蕴;一些写得细腻,展示得十分生动的生活画,很似有品位的纪实小说。在我的感觉中,作者并没有事先给自己定下框子,限定自己写的就是报告文学,还是其他。他重在内容,重在自然,重在随意,而又不失文章的法...  相似文献   

10.
画圈的情书     
某生热恋着某女士。生不擅文字,尤不擅写情书,写7又圈,圈7又写,写来写去,还难以表达他的情思,于是索性画7一纸圈圈,请善书者写7信封,寄7出去。某女士收到这封圈书以后不解其意,拿去请教荣先生。先生笑回,这是一百绝妙的词,词曰: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羊圈是我,双圈是你。整圈画(话)团聚,半圈画(话)别离,还有那数不尽的圈J[是画(话)不尽的相思意!画圈的情书@汤泽民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与水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与水仙文人多爱花。陶渊明之于菊、林和靖之于梅,周敦颐之于莲,后人几乎皆知。北宋大诗人、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偏喜水仙。宋元以来千百年间歌咏水仙的诗词歌赋颇多,而写得.最早、最多的首推他,写得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也非他莫属。公元1101年,即宋徽宗建...  相似文献   

12.
情洒大地春更浓──记省林业先进工作者丁允文马存洪本篇我所记述的这位主人公,太真实,也太纯洁了。然而,即便是仅仅写实,他却仍旧说:“我很平凡,根本不值得写呀。”这位主人公粗眉大眼,中等个儿,不胖不瘦,虽已年逾半百,但他浑身充满着旺盛的精力。他数十年如一...  相似文献   

13.
衬裙遗嘱意大利1位富翁一再表示,死后愿将80万美元的财产平分给9个儿女。可是,在富翁病危期间,9个儿女无1人来医院陪他。富翁一怒之下,把遗嘱写在1位照顾他的护士小姐的衬裙上:他愿将80万美元遗产留给她。菜单遗嘱美国1位名叫齐默曼的老人孤独一生。一日,他到一家餐馆用餐。餐毕,他想出了处理遗产的办法:当着自己私人律师的面,把遗嘱写在1份菜单上———谁第一个发现这个遗嘱,财产就归谁所有。台布遗嘱1位老者临终时留给家人一句话:“寻找吧,在整个房间里寻找我的遗嘱!”全家人到处翻找,结果一无所获。几个月后,老者的遗孀在…  相似文献   

14.
半截春联     
一年腊月,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老家山东移居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王羲之情兴大发,挥毫写下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贴出后不久,就被人偷偷地揭走了。之后他又写了一副对联: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谁知又被酷爱他手迹的书法爱好者偷偷地揭去了。临至除夕,王夫人急得催他再写一幅。王羲之略作沉思,笑着取过文房四宝,捻笔又写了一幅对联,叫儿子把对联拦腰剪断,各先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半截对联贴出后,再没有人敢去揭了。 初一黎明,幽默的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  相似文献   

15.
谈到桂林,人们的头脑中自然就会反映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把桂林推向了山水的最高殿堂,每一个来到桂林的人也会迫不及待地到漓江/叠彩山、象鼻山游览。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咏叹桂林山水,他们的墨迹不断浸染,流传至今形成了巍巍壮观的桂海碑林。那么,除了山水桂林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6.
祝枝山是明代书画家。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写春联。祝枝山想:这个钱财主平日搜刮乡民,欺压百姓,今日既然找上门来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他便吩咐书童在钱财主大门两旁贴好纸张。挥笔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7.
太阳岛印象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踏着欢快的歌声步入哈尔滨太阳岛。  相似文献   

18.
听说李厂长利用林区多年滞销的桦木杆制出了畅销产品,并因此起了家,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到木旋厂采访他。“写我?”李厂长爽朗地笑了。“功劳是大家的,我有什么好写的。要写就写公司或我们的职工吧。”他的婉言拒访并没使我们改变主意,我们的目标仍然对准了他。但他仍然坚持“不要写我。”正当我们为难之际,从里屋办公室里闯出三位女同志:“记者同志,厂长不说,我们说。”及时雨!“谢谢你们!”我们赶忙反客为主,给他们让坐。  相似文献   

19.
经理何茂来     
1949年出生的何茂来,名片上写着:中国白洋淀安新县王家寨水上民俗度假村业务经理。他是白洋淀第一个递上名片的人。假如把他放在抗日年代.他的聪明和耿直绝对是打鬼子的一把好手。然而.时过境迁.命运的安排使他成为王家寨这片“特区”的业务经理。在我和记者给他拍照的时候.他执意要带上度假村的“蓝色胸牌”,他是聪明的.然而在聪明之后,埋藏的更多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和无奈。  相似文献   

20.
铝质食具弊端多美国学者贝茨博士用他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关于铝质食具致病的报告,贝茨每天喝用铝壶烧的开水,天长日久便得了内脏病。在检查病时,医生发现贝茨的肝脏、肾脏等脏器中都含有铝的成分。关于铝质食具怎样污染食物,贝茨还做过其它一些实验。他把剥了皮的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