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梯式栽培下野鸡野鸭生态种养设计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华斌  高文娟  扈婷  陈杨  龙攀  黄璜 《作物研究》2011,25(5):493-496
提出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野鸡野鸭生态种养技术。通过改变传统的水稻生产模式,实行水稻梯式栽培,实现垄沟蓄水,垄上半浸润式灌溉,从而为野鸡的生长活动开辟空间,野鸡在垄上活动和捕食,野鸭在垄沟游戏和捕食,最终减少稻田养鸭的耗水量,降低由于长期淹水的稻田甲烷排放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鸡鸭粪还田能减少肥料的施用量,降低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水稻梯式栽培下鸡鸭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连作种植作为烟草的主要栽培方式,具有节省劳力、劳作时间、生产成本等优势,但烟草长期采用连作会导致土传病虫害增多、杂草群落较为单一、土壤肥力和微量元素下降等诸多问题,降低了烤烟产量和烟叶品质;加上烟草连作中烟叶采收后,农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加重了烟粮争地的矛盾,导致烟农收入减少。针对烟草连作栽培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烟草-水稻”轮作耦合养鸡养鱼的综合种植与养殖模式。该模式在烤烟采收后,将水稻直接种植在烟垄的两侧,实现烟垄免耕,节省了水稻生产成本。水稻种植后,垄肩保持湿润无水,便于鸡捕食等活动,垄沟灌水便于水稻生长和养鱼,通过鸡鱼在稻田活动可防控田间病虫草害,鸡鱼粪便可培肥土壤,利于降低农药和肥料用量,进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产出优质的稻米、鸡和鱼等农产品,显著提高稻作经济效益,并实现烟田土壤改良和烟农收入增加的双重目标。本文结合“烟草-水稻”轮作耦合养鸡养鱼的具体实施情况,论述了该模式的技术要点、综合效益和发展展望等,以期为“烟草-水稻”轮作下开展养殖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 一、浅水晒田与养鱼的矛盾稻田养鱼以稻为主。水稻分蘖期需晒田约7~10天,为使鱼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可以实施“垄稻沟鱼式”稻田养鱼。即垄沟间隔和垄面沟底均为0.4米,沟面垄底为0.5米,沟深0.4米,合理密植秧苗。同时,晒田要轻晒、短晒。在晒田过程中,鱼饵料易缺乏,应在沟内投一些精料、鲜草。晒田后及时恢复水位。二、施肥与养鱼的矛盾施肥对鱼类影响较大,尤其是铵态氮肥。在实际工作中要“重施基肥,轻施追  相似文献   

4.
以中稻品种Y两优1号、黄花占和晚稻品种湘晚籼17号、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品种垄作梯式栽培条件下的白根数较普通平作显著增加,灌浆期与成熟期表现一致;(2)与垄下水稻根系相比,垄上和垄中水稻根系白根数、总根数、根干重和根体积均增加;(3)垄作梯式栽培条件下杂交稻单位面积的根体积和根干重高于普通平作,而常规稻变化规律不明显.垄作梯式栽培模式改善了土壤条件,尤其是垄上和垄中土壤条件,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为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寒旱区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全膜起垄侧播(地膜全覆盖种在垄的两侧,双行)、半膜起垄顶播(覆盖垄,不覆盖垄沟,种在陇上,单行)、全膜起垄沟播(全部覆盖,种在垄沟,单行)和露地起垄顶播(CK)(起垄,种在陇上)4种栽培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3种覆膜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促进马...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东北部有46.7万hm2低湿地稻田,因地下水位高排水困难常造成内涝,导致水稻大面积倒伏而减产。近年来,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了少部分地表水的危害,但地下水始终不能明显下降,因此,低湿田地下水位高是影响水稻单产提高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同垄宽立体栽培和平作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经过8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垄距为60cm的垄台种稻、行间放菇袋、垄沟养鱼的立体栽培方式能降低地表水位,改善水稻的生态环境,增产效果显著,较平作增产18.0%.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1材料与方法 从1991年开始…  相似文献   

7.
问:什么叫稻田养鱼?答:稻田养鱼是指在稻田中适当增加一些养鱼工程,利用稻田环境具有的水体、生物及其他条件等进行养鱼,进而达到种稻与养鱼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农业生产方式.问:目前相田养鱼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答:就全国而言,目前稻田养鱼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平板式,鱼产量较低.第二种是沟式,水体增加,鱼产量有所提高,第三种是垄稻沟鱼式,精鱼产量较高.问:我国稻田养鱼发展的总趋势足什么?答:一是面积迅速扩大,由1983年661万亩,扩大到1994年的1540万亩,增长了133%.二是单产大幅度提高,由1983年…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蟹是综合利用稻田水土资源,稻田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觅食场所[1],同步实现粮食生产与淡水养殖模式。通过对稻田养蟹种养模式的研究,水稻采用"大垄双行"栽种模式,把常规的30 cm一垄改为20 cm和40 cm两垄间隔插秧,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首先有效地解决了水稻株行距较小的问题,增加螃蟹活动空间,成活率提高,产量增加;其次充分发挥水稻生长的边际效应,加快水稻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通过栽培模式的改进使得水稻种植单位面积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稻田种养模式。湘西花垣县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较快,至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2000 hm~2。大面积示范表明,稻—鱼模式下水稻和鱼产量分别为7836~9510 kg/hm~2和330~480 kg/hm~2,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43 464~51 879元/hm~2和28 194~36 609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净利润较单作水稻模式提高57.86%~104.98%。介绍了花垣县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与经营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稻田生态种养对农田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灿  黄璜  李桂香 《作物研究》2019,(5):346-351
就近年来国内外稻田生态种养如稻田养禽类(鸡、鸭、鹅)、稻田养鱼类(鱼、鳅、鳝)、稻田养两栖类(鳖、蛙)和稻田养甲壳类(虾、蟹)对水稻群体结构和植株生长、水体环境、稻田土层、稻田杂草和水稻病虫害等方面的农田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旨在为更好地开展稻鱼生态种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具有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生态效益优等特点。从加高田埂、挖鱼沟鱼塘、搞好进排水口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的田间工程,并从水稻品种的选择、科学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栽培技术,从鱼种的选择与搭配、鱼苗投放时间及投入前处理、水位保持、投饵施肥、常见鱼病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稻田鱼的饲养管理技术,从而将完整的稻田养...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鱼是根据水稻的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鱼的生活习性设计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双丰收。盘锦市1997年稻田养鱼收获面积达2.4万亩。主要鱼种有罗非鱼、鲫鱼、泥鳅鱼、鲤鱼等。鱼类平均亩产75.2kg,水稻平均亩产540,2kg,稻田养鱼比单一种稻平均亩增收220.1元,总增收528.24万元。现将主要配套技术总结如下:1水稻栽培管理技术1.1地力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对方便、保水性能好、四周坚实不漏的田块。田埂高40cm,在距田埂内侧1…  相似文献   

13.
浅谈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芳 《北方水稻》2015,45(3):58-59
稻田养鱼技术可以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除草剂、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效果,是一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水生农业生态体系。在稻、鱼共生系统中探索生态种养技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水稻的有机生产。从稻田条件、鱼种选择、养鱼设施建设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以指导稻田生态养殖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稻田之所以能够养鱼,并能获得“稻田养鱼鱼养稻,水稻增产鱼丰收”的效果,是由于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是鱼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提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下实现的。而实现这种“控制”和“调节”必须坚持“以稻为主,以鱼为辅”的原则。本文根据生物学原理,拟在对水稻旱育稀植常规栽培技术的调整方面进行粗浅地探讨,以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最大的“负载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1以优良品种为前提养鱼稻田需要的水稻品种必须具备下列特点:1.1既要适合北方无霜期短又要兼顾鱼…  相似文献   

15.
水稻垄系栽培是指稻田在秋翻或秋旋耕的基础上,采取旱整平,旱起垅,以及垄体夹肥的特有耕作方式,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温度和化肥利用率,然后再与垄上双行钵苗摆栽和适宜的水层管理等栽培措施相结合,所形成的一套新的水稻种植方式。垄系栽培方式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水稻产量和效益的提高。为验证其效果,2001年我们在八一农垦大学李金峰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示范,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试区设在农场水田试验站,5年稻田,土质为白浆土,肥力中等,自流灌溉…  相似文献   

16.
稻鸭鱼共生模式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鸭、养鱼把传统的靠化肥、农药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调整为“稻 鸭 鱼”的复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产品无公害、绿色化,是一种稳粮增效的稻田高效种植新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生产特色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稻田养鱼必须解决好浅灌晒田与养鱼的矛盾、稻田追肥与养鱼的矛盾、预防水稻病虫害与养鱼的矛盾。D.1浅活晒田与养鱼的矛盾稻田中挖鱼沟、鱼坑,浅灌晒田时让鱼在其中栖息,是解决这个矛盾的较好办法。鱼沟深宽各为50cm,在稻田中纵横交错呈“井”字型。鱼.坑面积Zm’,深lin每667m’挖1~2个。鱼沟、鱼坑要相通。浅灌、晒田仅J要慢放水,使色有充足的时间游进鱼沟、鱼坑。浅灌晒田期间要注意担察鱼情。发现鱼浮头,要立即向鱼沟、鱼坑加注新…  相似文献   

18.
在保障水、土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是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稻田养鱼作为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可实现一田多收,一水多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功能.介绍了水稻—金背鲤共生模式的背景,从选田、水稻种植及养鱼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水稻—金背鲤共生模式可培肥土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涵养水源、减少化肥农药的...  相似文献   

19.
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垄作梯式栽培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以及根区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梯式栽培处理水稻的生物量和千粒重显著提高,茎生物量高7.15%,叶生物量高6.88%,籽粒生物量高4.89%,千粒重高4.86%;与平作相比,水稻氮磷钾的总吸收量显著提高,分别高7.39%、12.84%和5.58%,经济系数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处理水稻根区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综合分析,垄作梯式栽培提高了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保持了土壤肥力,水稻齐穗期前保肥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复合生产模式,不仅能提升稻田的产出附加值,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生态效益。总结了长汀县中稻—再生稻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种植技术、鲤鱼养殖技术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