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鱼并塘后,密度增大,需氧量增加,必须注意补氧。越冬鱼塘补氧可采用以下方法:1.循环注水。把几个靠近的鱼塘用水泥管或塑料管连接,用机械将一个塘的水抽向另外一个塘,几个鱼塘的水体形成循环。水体流动后,与空气接触增多,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体中,从而提高水体溶氧量。2.施有机肥。越冬鱼塘每亩施有机肥150~200千克,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可以提高水体光合能力和塘水温度,增加水体氧气含量。  相似文献   

2.
蓝藻大量繁殖,对水体产生了较大的危害性。一是蓝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鱼虾类其他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繁育;二是蓝藻覆盖水面,使池塘中的溶解氧降低,同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严重时可造成鱼虾类和好氧生物的死亡;三是蓝藻死亡分解,产生生物毒素.又可造成养殖鱼、虾类的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3.
养鱼要高产,必须管好一池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唯一环境。鱼在水中呼吸,靠水体提供氧气,也将二氧化碳滞留水中;鱼又从水中摄取食物,也将粪便及其废物排出水中。养鱼水质生态平衡的主要指标为:生长最佳水温为20~30C,溶氧大于5毫克/升,透明度为25~40厘米,pH 值为6.5~8.5,淤泥深度为10~15厘米。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加速水质自我净化,促进水体内各种物质良性循环,可明显提高养殖质量和产量。水质处理技术如下:当水温高于最佳养殖水温时,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殖的河蟹往往有部分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 ,不能正常摄食和蜕壳生长。这种蟹规格小 ,经济价值极低 ,通常称为“懒蟹”。形成懒蟹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养殖水体溶氧过低 ,致使部分河蟹定居岸上 ,不再下水觅食 ,导致不蜕壳又不生长 ,体色奇异。二是投喂不均匀 ,造成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 ,只吃泥土 ,严重影响生长。三是放养密度过大 ,造成河蟹生长规格不一 ,体小者为躲避体大者袭击而离开水体 ,打洞穴居。为防止此种现象 ,提高养蟹效益 ,生产中可采取以下几种防范措施 :①河蟹生长季节 ,要保证水体溶氧在5mg/L以上 ,透明度40~60…  相似文献   

5.
正冬季光照时间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会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量不足。因此,加强鱼池越冬期间缺氧测定与增氧管理,是提高鱼类养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应每隔10 d测定1次溶氧量,当池水中溶氧量降为每升水3 mg时,要及时预防结冰积雪。在每次下大雪以后,要及时清除冰面上的积雪,以保持冰的透明度,增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地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量。其具体补氧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要有充足的溶氧 溶氧是鱼类的生存基础。精养鱼塘水体的溶氧要在5毫克/升以上,才能确保鱼类正常的摄食生长。池塘中氧的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空气中氧气的溶解。  相似文献   

7.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开展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池塘养鱼对比试验,对试验塘与对照塘的水温、pH值、溶氧(DO)、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总氮(TN)、总磷(TP)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定点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养鱼可以使整个水体处于循环流水状态,促进养殖槽内外的水体交换和上、下层水体交换,增加了池塘水体中、下层的溶氧,尤其养殖水槽内上、中、下水层的溶氧趋于均匀,保持了养殖水体pH值的稳定性,降低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了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浓度,改善了养殖水环境。同时,对浮游植物绝对生物总量有抑制作用,可提高水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水体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狐尾藻进行了加氧与不加氧对照处理,比较了它们在不同镉离子浓度水体中的生长状况。通过检测水体中的镉离子浓度值,研究了狐尾藻对镉离子的吸附能力及其对镉离子的富集系数,采用WinRHIZO软件对狐尾藻的根系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处理方式下,狐尾藻在镉离子浓度小于5 mg/L时均能正常生长,且加氧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对镉离子的吸附能力;狐尾藻在镉离子浓度大于10 mg/L时均受镉离子胁迫作用导致叶片枯萎,且加氧处理可显著加快其对镉离子的吸附速度;狐尾藻在不同镉离子浓度下其最高富集系数为试验设置的20 mg/L,而加氧处理可将最高富集系数提高13.35%。由此可知,加氧处理可促进狐尾藻根系生长,增强了狐尾藻对镉离子的吸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狐尾藻对镉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狐尾藻进行了加氧与不加氧对照处理,比较了它们在不同镉离子浓度水体中的生长状况。通过检测水体中的镉离子浓度值,研究了狐尾藻对镉离子的吸附能力及其对镉离子的富集系数,采用WinRHIZO软件对狐尾藻的根系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处理方式下,狐尾藻在镉离子浓度小于5 mg/L时均能正常生长,且加氧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对镉离子的吸附能力;狐尾藻在镉离子浓度大于10 mg/L时均受镉离子胁迫作用导致叶片枯萎,且加氧处理可显著加快其对镉离子的吸附速度;狐尾藻在不同镉离子浓度下其最高富集系数为试验设置的20 mg/L,而加氧处理可将最高富集系数提高13.35%。由此可知,加氧处理可促进狐尾藻根系生长,增强了狐尾藻对镉离子的吸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狐尾藻对镉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的河蟹往往有部分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蜕壳生长。这种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通常称为“懒蟹”。形成懒蟹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养殖水体溶氧过低,致使部分河蟹定居岸上,不再下水觅食,导致不蜕壳,又不生长,体色奇异。二是投喂不均匀,造成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只吃泥土,严重影响生长。三是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河蟹生长规格不一,体小者为躲避体大者袭击而离开水体,打洞穴居。为防止此种现象,提高养蟹效益,生产中可采取以下几种防范措施:①河蟹生长季节,要保证水体溶氧在5mg/L以上,透明度40~60cm…  相似文献   

11.
PH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 ,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 ,直接影响着鱼虾的生长。鱼虾最适宜的PH值为7.0~8.5,超出这个范围鱼虾就会受害。PH值高于8.5 ,时间超过24小时 ,会使鱼鳃组织因受腐蚀而患烂鳃病 ;低于7.0 ,会使鱼虾血液循环受阻、酸性增加 ,降低载氧能力 ,造成因缺氧、消化力差而出现浮头病。经测试 ,鱼生长的水质小于6.4或大于9.4以上的PH值 ,都不能孵化出鱼苗。实践证明 ,PH值过高或过低 ,都会使亲鱼生殖系统受到抑制且性腺不发育。PH值还可反映水质状况。PH值…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户应对突发性暴雨、雷阵雨天气若做到以下几点,可确保鱼塘、虾塘安全。1.雨前雨中①暴雨或阵雨前,池塘提前半小时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以及促使池塘水体迅速混合,避免水体出现强对流现象;全池泼洒应激灵,667平方米水面1米水深用药200~500克,提高鱼虾的抗应激能力。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  相似文献   

13.
王文彬 《新农业》2011,(3):46-47
一、影响鱼池溶氧变化的因素1.池塘水体白天池塘上层水体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溶氧就高;下层光照强度减弱,由于热阻力,上下层水体不易对流,溶氧就越低。高温季节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底层水体溶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4.
移栽水草可在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它们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吸收太阳热能、降低水底温度、改良水环境等重要作用.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制剂类型,以鲤鱼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为材料,探索其在一定时间内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能够快速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适合在养殖水体亚硝盐氮指标偏高的环境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快速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适合溶解氧不足、氨氮偏高时的应急使用;乳酸菌对降低水体pH值效果较好,可在水体pH值偏高时使用;复合制剂EM菌对亚硝态氮、氨氮、溶氧和pH值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能够长时间稳定鲤鱼养殖水质环境,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水体 pH 值是反映水质是否适宜鱼虾生长的重要指标,决定着水体中的生物繁殖和水质的化学状况,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1、鱼虾最适宜的 pH 值为7.0~8.5,超出这个范围鱼虾就会受害。pH 值高于8.5,时间超过24小时,会使鱼鳃组织因受腐蚀而患烂鳃病;低于7.0,会使鱼虾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7.
微孔曝气增氧机在养殖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降低饵料系数,合理控制池塘养殖投入品使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特引进微孔曝气增氧机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机可提高池塘水温,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改善水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水质改良剂等投入品的使用,增加收入,非常适合普洱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汝良 《云南农业》2004,(11):19-19
藕田养鱼能有效利用藕田水面,让鱼吃掉藕田中的水草、浮游生物、昆虫幼虫及有机腐(碎)屑,既减少藕田中肥份的流失,又可减少藕田的虫害。同时由于鱼类在水体和土表层觅食,搅动水体,从而增加水中溶氧,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和藕的生长。并且鱼粪和饲料残渣还能增加肥力。  相似文献   

19.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是兼具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品种。一、金鳟的生物学特征金鳟具有冷水性鱼类的生物学特征。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超过22℃,生理机能、抗病力下降,达到25℃便会很快死亡。生长最适水温是12℃~18℃,没有明显的下限,接近0℃水温时,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养殖金鳟的水体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当溶氧5毫克/升时金鳟呼吸频率加快,降到3毫克/升时会出现大批死鱼。养殖水体的pH值应…  相似文献   

20.
鱼是靠鳃呼吸水中的溶氧来维持生命,当水中溶氧低于1mg/L时,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而浮出水面,本文从鱼类浮头判断水中含氧量,从而采取措施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