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建宁 《种子科技》2008,26(3):55-56
目前,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以单交种为主,提高种子质量和制种产量是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的两大课题。 1 隔离 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必须在隔离区内进行,以防外来花粉的干扰,影响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2.
李东海 《种子科技》2009,27(12):34-35
永胜县杂交玉米制种历史悠久,曾经是云南省主要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产值大幅提高,2007年平均亩产值1 426.10元,2008年平均亩产值1571.51元,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但是,由于部分农户制种质量意识差,出现了"偷杂粉"、"授杂粉"现象,影响了种子质量.为规范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行为,从源头上保障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质量,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永胜县种子管理站从2006年始探索宽窄行套种父本,采取"自然授粉"的种植模式,经过三年来的试验获得成功,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作为全国最具优势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玉米制种已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产业,还有着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作用.因此,借助“张掖玉米种子”荣获全国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有力契机,转观念、明思路、抓关键、促发展,可起到打造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基地、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的作用.近年来,甘州区制种产业以科技为先导,以品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种子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发展壮大制种产业的过程中采取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种社会化服务,形成了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特别是张掖市委、市政府将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使玉米制种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4.
<正>1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现状大理州的杂交玉米制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发展,制种面积、生产水平、种子产量、质量都在省内名列前茅,所产种子不仅满足州内玉米生产所需,而且大量供应州外、省外,乃至国外(泰国)。特别是实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种子公司(站)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后,民营种子企业陆续兴起,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连年大幅递增,达到了近年的每年3 333.3~4 000.0hm2,约占全省的30%,一直是云南省杂交玉米制种的骨干基地。2014年在我州辖  相似文献   

5.
杂交玉米种子质量问题及提高种子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付宗华 《种子》2002,(2):92-93
种子产业发展与质量问题是当前种子工作的两大主题 ,它们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在商品质量公开化的今天 ,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种子产业发展、甚至成为关系种子公司兴衰存亡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 ,现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对我省玉米种子质量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对策 ,以期引起各级领导和种子部门的足够重视 ,使玉米种子质量能上一个新台阶。1 杂交玉米种子质量现状我省是典型的立体农业结构 ,特殊的生态条件决定了我省杂交玉米品种多、亲本多、组合多 ,给种子质量把关带来了一定难度。近几年来省质检站对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生…  相似文献   

6.
影响新疆杂交玉米制种产量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畜禽的优良精饲料,近几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飙升更使得生物燃料——乙醇的需求量增加,导致其主要生产原料——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玉米种子供应也趋于紧张,市场潜力很大。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优质杂交玉米种子的生产,玉米杂交制种已成为新疆农业的一个优势产业,但随着玉米制种面积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邓善润  黄先盛 《种子》1991,(6):54-55
选育、推广杂交种是发展玉米生产、提高产量最经济而有效的措施。推广杂交种首先要解决制种低产、自产种子自给率低的问题。自大力推广杂交玉米以来,四川盆地丘陵区玉米制种产量一直不稳不高,一般亩产种量仅100公斤左右。为改变这种被动状况,我们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改进,在  相似文献   

8.
无籽西瓜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高质量无籽西瓜种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六师五家渠生产的无籽西瓜种子饱满、色泽鲜亮,发芽率高,已成为我国无籽西瓜重要的制种基地。通过生产实践,现将无籽西瓜杂交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搞好油菜杂交制种生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宝成 《中国种业》2006,(12):31-32
近年来,我国种子产业发展较快,杂交制种已成为各地种子行业的发展主流。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制种生产和管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杂交制种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搞好杂交制种生产,根据多年从事杂交制种的经历,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雷付华 《种子》1997,(3):67-68
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之一是提高种子质量,仁寿县近16年年均玉米制种面积260公顷,年均产种61.2万公斤。县内年供种量85—90万公斤,在自制自用基础上,部份年份有余缺调剂。在不断健全完善制种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种子检验、监督下,玉米种子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但在种子专营保供中也存在一些弊病。 1 严格把好玉米种子生产质量关 1.1 首先抓好亲本种子 仁寿县在推广成单1号、成单4号等新品种时,注意与育种单位合作.做到亲本有限世代繁、制,即原原种→原种→亲本→杂交制种。县内扩繁原种生产亲本  相似文献   

11.
提高杂交玉米种子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滑坡现象严重。在大田玉米生产上,杂种优势常常因种子质量低劣而得不到充分利用,用种户与种子生产单位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既影响了农民的  相似文献   

12.
杂交玉米去雄效果低的原因与提高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玉米去雄是保证玉米种子纯度、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环节。但从2005年贵州省种子总站玉米花检通知书上看.我区玉米种子纯度、净度和发芽率与其他区相比都比较低,甚至于有的种子还达不到国家二级种子的标准.被定为不合格种子。反应出我区杂交玉米去雄效果低。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种子是我国种子经营的主要作物之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信誉和企业效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给我国的玉米制种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解决玉米制种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种子质量,增强种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前玉米种子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玉米制种自然条件,是国内少有的玉米制种理想区域.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质量上乘,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经过多年的发展。张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我国玉米种子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种子世界》2007,(8):65-65
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08年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平衡有余,杂交玉米种子将供过于求。从总体上看,2007年估计杂交玉米将余种7亿k以上,属于种子过剩年份;杂交玉米种子价格平均降幅在10%左右。根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较2005年增加近4.7万hm^2,产种量达到16亿kg,较2005年增加4亿kg。加上2005年库存种子3亿kg,2007年杂交玉米种子供应总量在19亿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子生产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辽宁省丹东市种子管理站王新华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约2000万公顷,每年需生产杂交种7.5亿公斤之多。为了保证优质良种用于生产,1983年国家颁布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3543-83),1984...  相似文献   

17.
张延秋 《作物杂志》1991,7(1):13-14
一、杂交玉米种子计划生产的必要性我国杂交玉米已种植2.5亿亩,占玉米总面积的83%。近几年,玉米种子时多时少,供需矛盾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1987年全国玉米杂交种制种面积585万亩,产种9亿公斤,1988年需种约7亿公斤,种子积压约2亿公斤,各种子公司一年仅支付利息达  相似文献   

18.
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生产高质量西瓜、甜瓜种子的自然条件,而且制种行业效益好、销售风险小,因此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我国及国外一些种子公司生产西瓜、甜瓜种子的重要基地.为使这一行业持续有效地发展,我们特对最早进行西瓜、甜瓜制种有经验的昌吉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研究,结合当前生产西瓜、甜瓜种子的量化指标,总结出一套比较规范的杂交制种实用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畜禽的优良精饲料。近几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飙升更使得生物燃料一乙醇的发展突飞猛进,导致其主要生产原料一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玉米种子供应也趋于紧张,市场潜力很大。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优质杂交玉米种子的生产,杂交玉米制种已成为新疆农业的一个优势产业。但是,  相似文献   

20.
刘芳颜 《种子科技》2008,26(3):52-52
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中,后期种子脱水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如何采取技术措施,避免山区早霜对玉米制种的危害,加快玉米种子在田间和收后脱水,现结合我公司的生产实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