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在形点上、下一定区间内,任选一测点来测定立木形点的具体位置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验证了测定结果,分析了误差机制。得出了立木干形决定测点游离形点的许可区间.尖削者许可区间小(毛白杨树种的许可区间为0~50cm),中庸者许可区间大(黄山松树种的许可区间为0~150cm)。  相似文献   

2.
楸树优良家系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楸树优树种子,培育家系苗木。经二年造林测定,苗高生长达到显著性差异,地径生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家系苗高平均生长量变化区间为2237~1575cm,极差662cm;地径平均生长量为280~210cm,极差07cm。采用指数选择法初选出楸树家系26个。  相似文献   

3.
石灰岩区主要水保灌木根系分布特征与根抗拉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8个水土保持树种根系分布特征及根抗拉力的测定分析表明,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主要吸收层在0-20cm;根的抗拉力随着根径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且二者呈幂函数相关,不同树种根抗拉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青梅的迁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青梅(Vatical mangachapoi)在我国迁地栽培的结果,表明该树种生长较快,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61~0.73m和0.82~1.15cm,超过原产地和其它引种地同龄的植株;抽梢萌芽、开花结果均比原产地有所推迟;种子不耐贮藏,应随采随播,种子发芽率可达96.7%,利用种子已繁衍了3代并扩大种植186株。木材极耐腐耐水湿,材质坚硬,为我国优良工业用材,值得在我国热带地区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油麦吊云杉,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主要优质用材造林树种之一,28年生人工林主要林分因子胸径13.4cm、树高12.5m、蓄积285.79m^3/hm^2,其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48cm、0.45cm和10.2m^3/m^2.28年生人工林林分养木层生物量为174.96t/hm^2,平均净生产量达7880.8kg/hm^2,year。这表明该树种人工林具有较高生产 在适生地区大力  相似文献   

6.
在I-69杨、马尾松、侧柏、滇柏等造林树种育苗中,应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I-69杨扦插苗的苗高,地径全年生长期延长一个月,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59%和38%,马尾松,侧柏,滇柏苗的苗高,地径分别比地照大1.4cm,0.16cm,2.45cm,0.03cm,2.11cm,0.13cm.  相似文献   

7.
提高核桃舌状芽接成活率试验供试砧木为2年生铁核桃,接穗为红核桃优株的1年生发育枝或中长结果枝。舌状芽接设:①不同接穗粗度(070—090cm、091~120cm、121~140cm、141~160cm、161~180cm、181...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利用DRM-1型导热系数测试仪,测定和研究了杨木、桦木、椴木、榆木四种木片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和比热容(料床绝干密度保持不变)。实验表明,当含水率变化范围为10%~90%时,木片的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降低而明显减小,数量级为0.17~0.28W/(m·K);木片的导温系数随含水率的降低而有所增大,数量级为0.0012~0.0034m ̄2/h;木片的比热容随含水率的降低而明显减小,数量级为0.4~0.7kJ/(kg·K)。树种均为阔叶树材,树种对热物性参数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杂交杨w-14密度试验所产种条、苗木的生物量测算、内含物(还原糖、全氮等)测定、育苗、造林试验,确定了生产种条的合理密度为7~14株/m2,平茬苗(Ⅰ(2)-0)的合理密度为3~6株/m2;合格种条的标准是地径(离地5cm)、D5>1cm,D5/H>0.006,全条皮干重(W)在(W)d11.7g以上,还原糖含量在44mg/g左右,合格苗木的标准是:地径(离地6cm)D6>1.5-2.0cm,地上部皮干重为31g或39g以上,上段皮还原糖含量在45.8mg/g以上。  相似文献   

10.
龙爪枣填土套袋劈接成活率高1选择砧木选择酸枣或其它品种的枣树为砧木树种。砧木干径为0.8~2.5cm,干高可根据砧木的生长情况、观赏需要及培养目的而定,一般为0.6~1.5m。2选择接穗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1年生枣头或2次枝为接穗。冬季...  相似文献   

11.
于1992年始在辽宁泥质海岸轻、中盐渍化土和苏打盐渍土上进行绒毛白蜡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轻盐渍化土壤上其年均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08cm、1.4cm;中盐渍化土壤上分别为27cm、0.9cm,均高于对照树种刺槐;在含盐量0.29%,pH9.8的苏打盐渍土上生长不良,成活率及保存率仅为40%左右.在轻、中盐渍化土上采取混交,施肥及中耕措施可促进其生长,施酸性土壤改良剂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绒毛白蜡功能叶片叶绿素a含量在轻盐渍化土上的最高,在苏打盐渍土上的最低,分别为0.41mg/g、0.35mg/g;其细胞膜透性在苏打盐渍土最大,是轻、中盐渍土上的5~7倍.  相似文献   

12.
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分别按径阶选定样木,测定根粗大于1cm的根系生物量,同时用土柱法测定根粗小于1cm的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8.2%~30.8%,根系生物量与林木径阶的变化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根粗小于1cm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于0~20cm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3.
普陀鹅耳枥(CarpinusputoensisCheng)属国家濒危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和庐山植物园,为拯救此物种,先后赴浙江舟山、杭州引种,分别植于庐山海拔120m和1100m,经两地4~8年培植,在低海拔处,幼树年平均高达89.0cm,地径达0.92cm,其中4年生幼树,最高达411.0cm,地径达5.0cm。在高海拔处,幼树年平均高达60cm,地径达0.83cm,有好于原产地之势。并在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库,经无性(嫁接)和有性繁殖苗木,已达50余株。从而,普陀鹅耳沥在庐山移地保存扎了根。  相似文献   

14.
卷荚相思组织培养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卷荚相思是从澳洲新引种的树种,具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木材质量好的特点,试验采用MS基本培养基,芽增殖培养基附加BA0.5mg/L和KT0.5mg/L,芽增殖率可达4倍以上,壮芽培养基用改良MS,加活性炭2g/L,芽可抽长2~3cm,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IBA2mg/L,生根率达85%以上,卷荚相思组织培养为解决种源不足和快速繁殖优良无性素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叶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榉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人工大面积栽培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实践证明,榉树人工造林后生长良好。1年生苗高平均可在1m以上,最高达1。75m,10年生树,年平均高生长0.78m,胸径0.72cm,优于同等条件下的马尾松,次于杉树,是优良的速生硬阔叶树种。人工林50年可达工艺成熟,每亩年平均利润约7000元,宜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16.
油松人工林主伐更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得出,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主代更新,适宜采用二次渐伐和带状皆伐.二次渐伐的先决系件,第1次渐伐后保留种源好的林木600株/hm2,上层林分郁闭度0.3~0.4;带状皆伐的带宽,以各、柞树为6m,落叶松、侧柏等6~9m,刺槐9~12m,沙棘至少12m,其他灌木树种为6~9m;保留带根据地形及立地条件保留6~12m.叙述了两种主伐方式的适用条件,更新树种营造方法及逐步形成针阔混交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红松插穗的条件与生根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红松穗条类型和着生部位、采条时期、插条粗细和长度、母树年龄等与生根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萌芽枝插穗比一般枝插条的生根率提高39.3%;节间的插穗生根率比节上、节下提高17%~60%;北方最佳的扦插时间为5月1日之前;5年生红松插穗适宜的规格是粗细为0.4cm~0.6cm,长短为3cm~5cm.  相似文献   

18.
在华北落叶松次生林中,胸径达5cm的林木可出椽材,12cm可出檩材,22cm可出原木。受较高优先级材种影响,椽材和檩材出材量随径级增长而增长到一定阶段后逐渐下降,形成一条左侧急升,右侧平缓下降的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3cm和23cm处。用4次多项式分别拟合椽材、檩材出材量与胸径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93,原木出材量与胸径的关系为直线式,相关系数0.92。拟合的.总出材量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式,相关系数0.998。用拟合总出材量计算的各径级出材率一般为0.73~0.74。  相似文献   

19.
乳山市垛山林场引种栽植班克松10年,年均高生长量为0.32m,胸径为0.54cm年生前的生长量优于黑松;试验林内植株都已正常开花结实,具有抗旱,耐高温和耐瘠薄等特性。建议在山东省海拔较高,立地比较瘠薄的山地,作为造林先锋树种进一步扩大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20.
枫香苗期密度试验及苗木分级指标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枫香苗期苗木密度与地经、高、根系、叶面积、生物量等的方差分析,得出枫香苗期最适密度为90株/m^2。采用逐步聚类法对苗木分级指标进行了探讨,提出枫香苗木分级指标为:I级苗H≥50.9cm,D≥0.49cm;Ⅱ级苗37.7cm≤H≤50.8cm,0.30cm≤D≤0.48cm;Ⅲ级苗H≤37.6cm,D≤0.29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