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本研究以鸠坑群体种为对照,用感官审评与生化呈味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乌牛早、浙农139、龙井长叶、茂绿、白茶等5只无性系茶树良种所制径山茶的品质特征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品质排序前三位的均为无性系茶树良种,依次为浙农139、茂绿、龙井长叶,说明科学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仍是提升径山茶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无性系良种径山茶品质特征暨多品种拼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步畅  龚淑英 《茶叶》2014,40(4):187-193
本文通过对鸠坑群体种(CK)、乌牛早、浙农139、浙农113、龙井43、龙井长叶、茂绿、迎霜、白茶、日本薮北种10只品种样的感官品质审评和生化呈味成分测试分析,以及7组品种的拼配加工效果试验,论证了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品质特征和某些不足是可以通过拼配加工实现优势互补的。由于径山茶是极易断碎的毛峰类名茶,故其拼配应在加工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2010年秋至2011年春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113、浙农117、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平阳特早茶、龙井长叶、安吉白茶等。  相似文献   

4.
吴步畅  庞英华 《茶叶》2009,35(4):221-223
针对传统名茶生产领域依然存在的“群体种论”,笔者以“浙农113”在径山茶质量评比(茶王赛)中“三连冠”为例证,强调种质是名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这种种质只有用无性繁殖的途径得以固定。笔者进一步强调,传统名茶产区更需要推广无性系良种,理由有四:一是扩大产区条件下保持质量的需要;二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三是机械化、标准化的需要;四是调节洪峰、延长季节、稳定质量、提高效益的需要。最后提出了两条建议:1、今后的茶树育种要以优质为主攻方向;2、在“优质型”稀缺情况下应考虑“组合”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2,(1):20
正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2011年秋至2012年春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  相似文献   

6.
浉河区种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区。近年来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该区茶树良种发展起步晚,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空间大。通过调研,本文分析了浉河区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实行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笔者个人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浉河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15,(2):10
<正>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2014年秋至2015年春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中茶108、中茶302、茂绿、白毫早、迎霜、浙农113、浙农117、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龙井长叶、安吉白茶等。  相似文献   

8.
张木兰  肖时英 《茶叶》1995,21(1):32-33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50年代初,云南茶科所即着手调查收集地方品种,并开展无性系良种选育,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一批无性系良种。80年代以来,在农业部、省农牧厅支持下,建成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场,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主产茶区相继建成母本园、扦插苗圃和良种示范园。 我们根据在思茅茶树良种场对3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互比试验,提出可供引种选用的品种名录,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茶叶》2006,32(4):197-197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10.
对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部在1991年9月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会议上提出,"八五"期间我国每年要以茶园总面积3%的速度推广无性系(包括换种改植),"九五"起要加快良种推广速度,争取经过20~30年也即到2021年全国茶园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目前已达到26%,未来十五六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从中看出,还留有一小部分空间用来保留一些地方品种(尤其是适制传统名茶的品种)或少量发展有性系品种.当前,在茶树良种推广中也确实存在着无性系和有性系同时并举的状况,这是由我国茶区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如种茶的立地条件、交通状况和经济能力等.试想,一个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无水浇灌,经济又不发达的地方硬要叫他种植无性系品种,显然是强人所难,所以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用茶籽直播发展新茶园,目前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叶水娟  余秋珠  屠水根  庞英华  陶生坤 《茶叶》2007,33(3):162-164,165
用浙农139、浙农117、龙井长叶、乌牛早、薮北种、茂绿(品系)品种加工成"径山茶",以鸠坑种为对照,通过制茶品质审评、发芽期观测和理化检测,浙农139、浙农117、龙井长叶、茂绿4个品种品质均符合"径山茶"标准,春茶开采比鸠坑种早、经济效益高,达到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宜在径山茶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促进高效茶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国内外概况世界各茶叶主产国对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重要性早在本世纪初就引起了重视。印度选育出41个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日本到1990年止,经农林水产省登录的茶树良种有40个,无性系良种面积占85%。斯里兰卡目前已推广的品系有40个。我国现有国家级良种52个,其中无性系良种35个,还有69个省级良种,无性系良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1%。但良种的覆盖面还  相似文献   

13.
平利县无性良种茶园技术推广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中国茶叶》2013,(12):28-29
陕西省平利县无性系良种茶园从1992年开始引进试种,1997年扩大引种范围,并着手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试验,于1999年筛选出了二个适应平利县栽培种植的国家级茶树良种,摸索出适合平利县大范围推广的新技术,繁育试验也取得了成功,成为当时填补陕西省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的空白,为此,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无性系良种茶园技术推广项目,并与有性系茶园(群体品种园)进行对照研究。项目执行期限2000~2012年,共13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效益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2014年秋至2015年春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中茶108、中茶302、茂绿、白毫早、迎霜、浙农113、浙农117、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5.
《茶叶》2005,31(4):F0004-F0004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由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刘祖生教授任顾问,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16.7公顷,苗圃约86.7公顷,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约2亿株。  相似文献   

16.
我市现有茶园38万亩,有性系品种的茶园占80%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则占我市茶叶种植面积的10%左右,严重制约了名优茶的发展和机械化的进程.有性系的茶园大部分在我国建国初期种植的.品种杂乱,树势老化,茶园管理难度大,产量低,鲜叶加工难度大,产品上市迟等缺点,经济效益差.而无性系良种茶树具有品种纯度高、抗性强、成园早投产快、发芽早、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制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宜名优茶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为了充分发挥茶树良种高产优质的特点,将无性系良种茶苗的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现状与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随着名优茶的蓬勃发展,杭州市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得到大力推广,茶树品种结构得到调整,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对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为杭州市今后的良种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昌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光汉 《茶叶》2000,26(4):222-224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对茶树良种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只要产量高,就是个有推广价值的好品种,而优质却被人们所忽视,如新昌一直被列为珠茶产区,即使珠茶的质量再优,茶价也封顶,甚至还出现良种劣价,客观上起到了阻碍良种发展的抑制作用,因此,茶树良种发展甚为缓慢.在我们老一代茶技干部化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新昌县仅发展了1500亩左右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茶园总面积的2%多点.  相似文献   

19.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由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刘祖生教授担任顾问。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 2 50亩 ,苗圃 850多亩 ,年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上亿株。基地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刘祖生、梁月荣教授主持育成的茶树新品种—浙农 1 1 7、浙农 1 39。这两个品种 2 0 0 2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成果鉴定 ,并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认为该项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浙农1 1 7、浙农 1 39在基地试种期间 ,表现良好 ,发芽特早 ,春茶…  相似文献   

20.
《茶叶》2003,29(2)
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是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新昌县镜岭镇人民政府共建的茶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由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担任顾问。现有良种茶树母本园 2 5 0亩 ,苗圃 35 0多亩 ,年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 5 0 0 0余万株。基地重点繁育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刘祖生、梁月荣教授主持育成的茶树新品种——浙农 117、浙农 139。这两个品种 2 0 0 2年初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省级成果鉴定 ,并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认为该项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浙农 139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早生绿茶品种 ,适制名优绿茶 ,香高而持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