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与商都县西井子乡村靠村地连地。它们的界限是什么呢?当地群众有这样的说法:凡是有树的地方,多是西井子乡的管区,凡是没树的地方,大部分是土镇的领域。西井子乡多年来注重抓林草管护,树木成活率高,是自治区、乌盟的造林  相似文献   

2.
成功之路     
商都县西井子乡人民历经15年艰苦创业,在31万亩风蚀沙化区域筑起了绿色长城。 15年前,西井子乡沙化面积达到13万亩,占仝乡总面积的41%,其中严重沙化  相似文献   

3.
现在,当你来到商都县西井子乡时,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狂风呼啸、黄沙侵蚀良田的荒凉景象。76573亩林木满山遍野,676条林带纵横交错,13万亩沙化土地和6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基本得到控制。全乡森林覆盖率已由十年前的1%上升到23.3%,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吃粮靠返销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是谁在这贫瘠干旱风蚀沙化的土地上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 是因为这里有一棵风吹沙打不动摇的劲松在播撒着绿的种子,他就是乡党委书记邓富成。 1974年,邓富成同志调到西井子乡,这个当时  相似文献   

4.
西井子乡森林覆盖率达35.24%鲍永福商都县西井子乡地处海拔1600多米的干旱地区,为改变贫困面貌,改造自然环境,从1975年开始,历届乡党委、政府都带领农民大搞植树造林,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全乡实有造林面积11.1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带7...  相似文献   

5.
商都县二道洼乡政府有这样几个统计数字,从1984年到去年雨季造林结束,全乡造林2.93万亩,四旁植树17万株,育苗120亩。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全乡有林面积净增1.88万亩,造林面积相当于1982年以前造林总和的90%。面对这一迅速变化,人们很自然地联想起原乡党委书记王恒同志。1984年4月,西井子乡管委会主任王恒同志肩负县委的重托,来到二道洼乡担任党委书记。人们猜想,西井子乡是自治区造林先进单位,王恒同志的任职.一定会使二道洼乡的植树造林有一个新飞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林带胁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周围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其胁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致成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障碍。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扩大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带胁地原因的调查 (l)调查地点及内容 1999年,在商都县西井子乡黑沙土村的南北走向4~6行杨树林带、五顶房的东西走向2~4行杨树林带,进行了树木根系与树冠投影对农作物影响的调查。调查地林带的株行距分别为1米 ×1. 5米和 2米 …  相似文献   

7.
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属于干旱草原区,从开垦以来,大量原始植被遭到破坏,以土壤风蚀沙化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沙漠化已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控制风蚀沙化,促进农牧业稳定高产,保障人民生产生活,1975年,盟委、行署提出在后山地区联合营造农田防护林。西井子乡是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54个风蚀沙化危害严重乡之一,该乡广泛发动群众,从1975年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  相似文献   

8.
西井子乡位于商都县的西北部,面积31.5万亩,人口1.8万。这个乡的自然情况是高寒、干旱、土薄、风大,海拔1600米以上,无霜期90天左右,降水最264毫米,表土层30厘米左右,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89天。六十年代末期,这个乡在“以粮为纲”错误方针的指导下,靠盲目开垦向土地要粮,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越来越多,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到七十年代中期,这个乡的风蚀沙化面积占到总面积的41.3%,形成了“沙进人退”的局面。从1960~1980年的二十年间,共吃国家供应粮  相似文献   

9.
商都县西井子乡地处乌兰察布市阴山北部风蚀沙化地区,是“三北”风沙线的前沿地带.该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20年来共计造林60.74 hm^2.由于地处后山风蚀沙化地区,气候恶劣,立地条件差,20年后林带已进入成熟期,林木出现生长衰退及死亡现象,林木防护效益降低,为使之持续有效地发挥防护作用,开展了防护林更新技术研究,在以乡土粗枝青杨树种为主的林带采用半带萌芽更新(平茬更新、根蘖更新)、带外乔木更新,萌芽更新较带外乔木更新苗木生长快,发挥效益早.  相似文献   

10.
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的控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地区是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加重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水质污染。本研究选择以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为轮作方式的两片农田为农田生态系统,5年生的杨树林带和8年生的水杉林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水体、作物、林地下的氮和磷的样本,对农田生态系统中 N、P等(主要水污染物)迁移和淋失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带作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 N、P等迁移、淋失状况随轮作方式、作物种类及施肥状况而变化;农田与沟渠间的缓冲林带具有截留和净化土壤径流中的N、P等物质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表明:当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为100∶40时,在油菜-水稻轮作方式下,50.05%流失N和29.3% 的流失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 在小麦-水稻的轮作方式下,30.98 %流失N和86.73% 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当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为150∶40,在油菜-水稻轮作方式下, 33.7%流失N和19.58%P可以被林带吸收,在小麦-水稻的轮作方式下,20.65%流失N和57.82% 流失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因而,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100∶40或150∶40较为合理,这种模型既能少占耕地,又能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杨树生长快、用途广,适于太湖地区营造水环境保护林带。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11.
苏联草原地区强度农业耕作的地方,表层土壤经常遭受风蚀.其风蚀程度决定于土壤的特性.例如,当风速为20—24米/秒时,典型重粘壤黑土的侵蚀每小时达到0.01—0.3吨/公顷,暗粟色和粟色壤土为0.3—14.5吨/公顷,而沙壤质和沙质黑土、粟色土的损失,达到62吨/公顷.为了使土壤免受风蚀,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草原地区设计和营造了防护林带体系.如果按照农业区域内风的状况,土壤对于风的抗性,以及其他风蚀因素来选择林带体系参数的话,那么林带的土壤防护效果将特别高.制约林带体系土壤改良效果的参数是:林带高度、林带结构、主林带走向、下垫面粗糙度,林带横断面的形状及林带之间的距离等.林带高度:在垂直的和水平的方向上影响着防风区域的长度,因而影响着林带之间的距离.林带高度依赖于林分的组成,乔木树种的年龄和配置、立地条件和营林技术.林带结构:和高度一样,是林带体系非常重要的空气动力学参数,决定着林带之间的距离.依据现有的分类,划分为三种主要的林带结构(表1).林带的结构依赖于林分的组成,林分的成层现象,林冠高度(这里和以后是指从地面到第一个活枝的距离),行数和乔灌木树种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杨树防护林网农业效益的研究分析,阐述了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不仅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同时也有较高的农业效益,农业效应与林龄有密切关系,相关系数接近1,产量平衡年为6a,林带平衡高为7.6m;产量补偿年为10a,林带产量补偿高为11.4m。  相似文献   

13.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华南农业大学徐燕千教授1988年1月15日在广东全省护林防火工作现场会议上的学术报告。营造防火林带,既是绿化,又能防火;并可防止水土流失;把消极性的防火线转化为生产性的防火林带,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报告对如何营造防火林带作了系统论述,对今后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为了推广营造防火林带,特征得作者同意,现予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农田防护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和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现有林网规划不合理,在达到防护成熟时,林带树高不能满足对所需防护的空间范围形成有效防护的要求。如果要形成有效防护,就需增加主、副林带的密度。一般风速条件下,中等立地条件主林带的间距应为270m,副林带间距以400m为宜。并得出开发区防护林网在降低风速20%~50%的条件下,有效防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5%,13.54%,10.65%,7.54%,4.87%,2.59%和1.1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农田林网对促进农业增产的作用,1979年5月份我们在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五七公社进行了一次小麦测产.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林网概况五七公社的林带是结合农田水利设置的,全社林网面积23500亩,无林区面积7200亩.这次测产的林网,选在前线大队五生产队,对照区选在四生产队.东、西林带宽6米.种树4—5行,树高6米,林带间距110米.北面林带宽31米,种树26行,树高9米;南面林带宽17米,种树15行,树高8米,南北林带间距为300米.网格面积49.5亩,种麦面积35.97亩(小麦品种为内乡五号),林带面积2.46亩,树种为刺槐,单层林.  相似文献   

18.
全区林业先进单位商都县西井子乡,在农业生产实行“双包”及林业作价归户以后,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改革健全护林组织,严格执行护林制度,认真制止和处理毁林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造林有功、护林光荣已成  相似文献   

19.
<正> 江南水网地区防护林带主要有木麻黄林带、水杉林带、池杉林带和落羽杉林带。不同的林带,其防护效果往往相差很大,为发挥林带的最大防护效能,需确定一个最佳林带结构。在防护林研究工作中,常以林带的透风系数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的指标,并根据这个指标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林业技术措施。近年来,我们对林带的透风系数和防护效能作了大  相似文献   

20.
风沙、干旱、霜冻和干热风是威胁我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五十年代沿绿州边缘营造防风固沙林带收到了一定效果,六十年代后期结合农田基本建设,以渠定路,以渠路定条田、定林带,渠、路、林、田配套,营造农田林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保障了农业生产,而且充分利用了渠边、路边的土地和优越的水利条件,成活率高,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