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皖棉28号(皖杂8号)系安徽省爱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选用丰产大桃品系AD 168与抗病性强品系S081杂交配组,2000年参加棉花新品系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同步参加安徽省棉花生产试验。2005年1月30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棉28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35天左右,属中熟陆地棉。株高108.5 cm,植株中等偏高,株型松散,呈塔形。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茸毛少。叶片较大,缺刻较浅,叶色较深。苞叶大、花冠长。铃较大,圆形,结铃性强。吐絮畅而集中,絮色洁白。出苗整齐,子叶肥大,棉苗素…  相似文献   

2.
刘伟  张如辉 《中国棉花》2012,39(1):32-32
淮杂5号是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利用综合的育种方法于2003年冬培育出的棉花杂交新品种,母本为淮576,父本为澳棉10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适于简化栽培。2004年参加优良组合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安徽省棉花生产试验。2010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棉2010010。  相似文献   

3.
皖棉27号是皖棉133与皖棉17号配置的杂交组合。2000年进入株行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2001年进入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都显著超过对照皖杂40F1,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表现优质、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4年继续参加安徽省棉花区试,同步进入生产试验。2005年1月30日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熟偏早型品种,生育期128天,株高110cm左右,株型较紧凑,呈塔形;第一果枝节位为7.9,果枝17.5个;叶片中等大小,茎秆粗壮,光滑;整齐度较好,长势较强;铃较大,铃重5.58g;子…  相似文献   

4.
皖棉11号,原名全杂9010,是全椒县棉花原种总场以(中99×泗棉3号)杂交,经连续株选后于1994年选育而成。199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皖棉11号。1特征特性皖棉11号属中熟耐枯萎病陆地棉,全生育期130~132天...  相似文献   

5.
皖杂棉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62为母本,国抗棉1号选系TM-51为父本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棉新组合。2007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098号。2006—2007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区试,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2009年7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1。  相似文献   

6.
泗杂3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泗杂3号采用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系间杂交育成的集高产、优质、抗逆性好、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2000-2001年进行多点试验及生产示范,2002-2004年参加安徽省及江苏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003-2004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安徽省及江苏省棉花品种审定,同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特征特性1.1丰产性。2002-2003年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公顷子棉3529.2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0.67%;皮棉1540.5kg,比对照增产18.76%。200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每公顷子棉4009.9kg,比对照皖杂40增…  相似文献   

7.
大丰18简介     
大丰18,原名1038,是江苏省大丰市棉花原种场选育的中熟常规棉新品种.该品种以渝棉1号为母本与泗棉3号选系303进行杂交,经过多代连续选择,于2002年育成.2003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预备试验;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苏审棉 200707).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皖麦4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程守忠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1):U008-U008
皖麦46是宿州市农科所以自己转育的Tai陕7859不育株为母本,本所秆硬、秆粗、大穗的中间材料83(165)2为父本进行杂交;1990年以自选的抗病新品种为父本与当年的不育株进行杂交;1991年以烟农1604为父本又与当年的不育株杂交,1992年选择可育株进行系谱法选育,于1996年育成宿9604。1996年和1997年参加本所品系预备试验和比较试验,1998、1999和2000年参加了安徽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0~2001年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区试。200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46。  相似文献   

9.
皖棉1331S是2022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早中熟常规短季棉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4 mm,断裂比强度34.7 c N·tex-1,马克隆值4.1,纤维品质达到安徽省审定棉花品种Ⅰ型品种标准;2015年、2016年安徽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皖棉1331S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4.86%、7.57%。介绍了皖棉1331S品种的特征特性,回顾了皖棉1331S从育种目标确定、亲本材料创制与选择到杂交选育历时20年的育种过程,总结了皖棉1331S选育过程中创新采用的短季棉连续春夏轮播聚合育种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皖杂40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棉强优势组合,1998年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定名为“皖棉13号”。1997~1998年连续两年在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进行小区试验和示范试验,表现非常突出,现将皖杂40在该区的表现及其栽培技...  相似文献   

11.
国丰棉1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S-10”为母本,以抗病性好、结铃强的抗虫品系“丰102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参加安徽省联合鉴定试验,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2009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皖棉:2010011),2010年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汪字2010第038号)。  相似文献   

12.
张灿 《中国棉花》2004,31(5):26
皖棉2 5 (灵壁1号)是安徽省灵壁良种棉加工厂选育。该品种为杂交抗虫棉,抗棉铃虫兼抗黄萎病,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其F1代配合力强。有良好的遗传性状互补作用,超亲效应好于对照中棉所2 9F1代。2 0 0 2 - 2 0 0 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2 0 0 4年3月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棉2 5。1特征特性出苗势强,植株粗壮,呈塔型,茸毛多,抗干旱,叶片中等偏大,铃大,单铃子棉重6.3g,吐絮畅,衣分40 .6% ,分梳绒长2 9.5 mm,比强度2 5 .2 c N·tex-1,麦克隆值4.3,2 .5 %跨长30 .3mm,气纱品质1 90 6…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88(原代号中29218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品系293为母本、以奥3503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生产试验,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棉所88,审定编号为甘审棉2013003。  相似文献   

14.
省早441是利用268×821-18杂交,经南繁北育及多年连续定向选择而育成,1995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预备试验,1996~1997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试验,1998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生产试验,199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委员会决审并命名.该品种2000年获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15.
皖杂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组合 ,该组合选用优质高产抗病三种类型亲本 :皖棉 1 35 F1×铜抗 5号进行三交配组 ,1 998年选用优质与高产亲本进行第一次配组 ,1 999年利用其 F1代与抗病亲本进行第二次配组 ,2 0 0 2—2 0 0 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生产试验。 2 0 0 4年 3月 1 0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定名为皖棉 2 4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杂种优势强 ,出苗整齐 ,棉苗素质好 ,生长势强 ,株高 1 1 0 cm左右 ,果枝发达 ,株型较紧凑 ,呈宝塔型 ,叶片中等大小 ,叶色深绿 ,茎秆粗壮 ,株型清…  相似文献   

16.
刘海涛 《中国棉花》2010,37(8):19-19
锦绣棉1号(原代号:R4463)是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以国审棉花品种石远321为母本与抗虫棉品系R109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中进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抗虫棉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组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7)。  相似文献   

17.
中棉所69(中5302)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我国首批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母本,以自育常规新品系110077为父本杂交,经全程逆境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育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中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同年获得转基因安全生产证书(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07)107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18.
辽棉22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杂交棉课题组通过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0年组配组合,2005年定系号为辽杂02—12,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棉[2008]25号。  相似文献   

19.
苏棉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群斌  蔡立旺 《中国棉花》2002,29(11):30-31
棉花新品种苏棉22号(原名盐2006),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于1989年以(中棉所12×泗棉2号)为母本,徐州5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进行抗性筛选鉴定,选择抗性较好的单株种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又通过多年连续单株选择,于1994年得到株行2006,后经所级品种比较试验、省联合鉴定于1997年育成,1998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试验,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20.
皖棉7号(原名8407),是我场棉花所从乌干达4号×岱红岱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它具有纤维品质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1992年9月28日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井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