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为研究AA+肉种鸡种蛋在长期存蛋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孵化操作规程看其对孵化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6周龄父母代AA种鸡种蛋7560枚(45串),为同一批次种蛋,每组2520枚(15串)种蛋,分为3组。储存时间分别为第Ⅰ组3~4d;第Ⅱ组12~14d(进行短时孵化操作);第Ⅲ组12~14d,其他储存条件相同。孵化后对其捡雏时间、受精率、死胎率、毛蛋率、残死率、受精蛋孵化率、受精蛋A雏率、受精蛋健雏率(包括AB雏)等孵化指标进行两两分析,结果显示:(1)第Ⅰ、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Ⅲ在保存时间上的处理结果明显差于第Ⅰ组,即存放时间为12~14d种蛋的孵化结果明显差于存放时间3~4d的种蛋,具体表现为存放时间长的种蛋,捡雏时间长4h、死胎率升高1.9%、毛蛋率略高、残死率一致、受精蛋孵化率低3.7%、受精蛋A雏率低4.3%、受精率蛋健雏率低2.3%;(2)第Ⅱ、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检雏时间短1h、死胎率低于第Ⅲ组1.9%、毛蛋率略低、残死率略高、受精蛋孵化率高于第Ⅲ组3%、受精蛋A雏率高于第Ⅲ组2.8%、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Ⅲ组2.4%;(3)第Ⅰ、Ⅱ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捡雏时间长3h、受精蛋孵化率低于第Ⅰ组0.7%、受精蛋A雏率低于第Ⅰ组1.5%、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Ⅰ组0.1%、毛蛋率略低于第Ⅰ组,残死率略高于第Ⅰ组、死胎率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存时间超过10d以上的种蛋进行短时孵化操作,可有效的保持种蛋的孵化成绩,对孵化场技术管理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北方地区肉鸽种蛋人工孵化技术,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分组,选择白羽王鸽种蛋900枚,湿度设2个水平,即孵化期湿度为50%~55%、出雏期湿度为56%~60%,孵化期湿度为55%~60%、出雏期湿度为61%~65%,进行2次孵化,采用3台小型孵化器分别于37.5,38.0,38.5℃进行孵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湿度条件下,孵化期温度为38.0℃时肉鸽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高于37.5℃组和38.5℃组(P<0.05);孵化温度为38.0℃时,孵化期相对湿度为55%~60%、出雏期相对湿度为61%~65%时肉鸽种蛋人工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为肉鸽的人工孵化与亲鸽孵化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分组方式进行。人工孵化温度全期控制在38.3-38.8℃,相对湿度为60%-65%。每天翻蛋1.7 h/1次。出雏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6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肉鸽人工孵化的方式,可使种蛋破蛋率显著降低14.52%(P 0.01),受精蛋孵化率显著提高15.79%(P 0.01)。同时,不同的种蛋摆放方式对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种鸽蛋平放的摆放方式孵化效果优于竖直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不同品种鸡种蛋在高海拔地区的孵化性能,选取4个品种蛋鸡的种蛋在海拔3 780 m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孵化试验,观察并比较高海拔环境下各品种鸡种蛋的孵化效果。结果表明,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4.32%、76.70%、81.33%、94.41%;北京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4.00%;北京油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低的,分别为0.84%、1.00%、50.0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开展了大雁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研究,通过孵化温度、湿度和翻蛋时间三因子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研究确定了大雁种蛋人工孵化的工艺参数,受精蛋孵化率达到了88.80%,健雏率达到了94.50%,为大雁养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种蛋孵化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原则及湿度控制原则设定各孵化胚龄中每2小时的温度及前、中、后期的温度。统计各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合拢率、封门率、受精孵化率及健雏率,选择20批孵化成绩优秀批次进行各点温度数据整理,每天2、4、6、8时平均温度定为8/n,10、12、14、16时平均温度定为16/n,18、20、22、24时平均温度定为24/n,n代表胚龄,然后绘标准温度曲线。根据孵化的前中后期所需温度绘标湿度标准曲线。经过郑州牧专孵化厂近40万枚种蛋的孵化试验,此曲线的使用不仅直观实用而且可以使胚胎的合拢率提高6-7%,封门率提高6.5-8%,受精蛋孵化率提高4.3-4.5%,健雏率提高1.5-2%。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适宜孵化温度、相对湿度和翻蛋周期。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孵化全程温度控制设置3种程序:1~3 d,3种程序均为38.5℃;4~14 d,程序1为37.8℃、程序2为38℃、程序3为38.3℃;15~17 d,3种程序均为37.5℃;相对湿度(RH)控制设置2种程序:程序1为1~4 d为65%、5~10 d为60%、11~17 d为70%;程序2为1~4 d为70%、5~10 d为65%、11~17 d为75%;翻蛋周期设置1 h和2 h 2个处理;7000枚种蛋按蛋重均等原则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均10个重复,每重复100枚;检测孵化率、健雏率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4~14 d孵化温度38℃组和38.3℃组的受精蛋孵化率(P<0.01)和入孵蛋孵化率(P<0.05)高于37.8℃组;RH控制程序1和2的各项孵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翻蛋周期1 h组种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稍高于2 h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鹌鹑种蛋孵化适宜温度控制范围为1~3 d为38.5℃、4~14 d为38~38.3℃、15~17 d为37.5℃;适宜RH控制范围为1~4 d为65%~70%、5~10 d为60%~65%、11~17 d为70%~75%;适宜翻蛋周期范围为1~2 h。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东大蔡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种鸡场(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3个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算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发现: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相关系数r=0.9223(P<0.01);种蛋受精率和健雏率的相关系数r=0.4097(P<0.05);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的相关系数为r=0.3980(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蛋重与蛋形指数对籽鹅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种蛋筛选的最佳方案,为籽鹅个体、家系种蛋的选留及籽鹅的繁衍、孵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选取二年籽鹅种蛋2 469枚,蛋重为94.8~154.4 g,平均蛋重(123.3±9.5)g;蛋形指数为1.24~1.63,平均蛋形指数1.45±0.05。采用2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将所有种蛋按蛋重与蛋形指数分成16个孵化组(蛋重与蛋形指数分别分为4个水平),测量每枚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并在蛋壳上做好编号,在相同孵化条件、同一孵化设备中进行两次孵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蛋重<118.0 g组种蛋受精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25.0~131.9 g组次之,且受精蛋孵化率随着蛋重增大升高;125.0~131.9 g组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31.9 g组次之;>131.9 g组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最大。②蛋形指数在1.47~1.51组种蛋受精率及种蛋孵化健雏率最高,>1.51组次之;1.47~1.51组种蛋受精蛋孵化率最高,1.42~1.46组次之。分析以上结果可得出:籽鹅种蛋蛋重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籽鹅蛋重在125.0~154.4 g为宜;蛋形指数对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种蛋孵出鹅雏出生重无影响(P>0.05),以蛋形指数在1.47~1.51为宜。籽鹅种蛋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鹅雏出生重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蛋形指数对种蛋孵化健雏率的影响较蛋重强,其作为单一因素对鹅雏出生重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以蛋重或蛋形指数任一因素作为种蛋筛选的依据都不科学,应综合考虑以达到种蛋优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修水黄羽乌鸡种蛋孵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修水黄羽乌鸡的种质特性,本文统计、分析了15批次种蛋的孵化性能,并进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前、中、后期性能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修水黄羽乌鸡种蛋的受精率平均为94.43%;平均入孵蛋孵化率为81.15%;平均受精蛋孵化率为85.91%;健雏率为平均97.46%.受精率与孵化率和健雏率、孵化率与健雏率均有较强的正相关.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是中期最高,对应的受精率差异不显著,孵化率和健雏率差异显著.修水黄羽乌鸡种蛋的受精率和健雏率已达较高水平,孵化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