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农业科学》2006,(8):88-88
梅州是个农业大市,全市年生猪饲养量达380万头,大约有30万户的农村养猪户,因而有充足的沼气发酵原材料。为此,梅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村沼气列入”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发展沼气这一清洁能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使全市农村掀起了沼气建设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的建设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近几年,国家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项目和“六小工程”之一,加大支持力度,每年投入10亿元国债资金,由农业部牵头组织、协调、管理、指导的  相似文献   

3.
张凯 《河南农业》2004,(12):17-17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它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2004年中央l号文件再次把农村沼气建设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小工程”之一,同时拿出大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先后安排了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且投资逐年加大,从“七五”、“八五”的上百万到“九五”的上千万元,到“十五”初期的上亿元,到目前的十亿元,使农村沼气得到了迅猛发展。笔者认为,在建池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沼气的后期管理不容忽视。农村沼气发展概况l)农村沼气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产业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在农村的一条新途径,对开发新型能源,开辟优质肥源、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市将沼气工程作为农业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相似文献   

5.
我市循环农业工作起步较早,2007年前就通过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支持,在各级政府强力推动、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积极开展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能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农业建设。2007年,我市将农村沼气、秸秆气“户户通”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字一号”工程来抓,掀起了一场农村新能源建设热潮。2007年底,晋城市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解决农民生活用能,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可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发展农村沼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可以使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努力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力强 《吉林农业》2007,(12):13-13
农村沼气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大事。自2001年国家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来,全国农村掀起了大建沼气池、建设新家园的浪潮。沼气建设充分利用农村量大面广的人畜粪便等生活、生产有机废弃物制取沼气,并结合改厕、改厨、改圈等设施建设,既可以为农村提供清洁廉价的能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又可以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因此,为了促进农村沼气建设步伐,笔者建议大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沼气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实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几年来,在国家农业部、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新疆兵团第四师党委高度重视,并把沼气工程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发展了农村沼气,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沼气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沼气后续服务体系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当,严重制约着四师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加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庄浪县委县政府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为依托,始终坚持把以农村沼气为主的生态富民工程作为全影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在全县大力推动沼气发展。赵墩乡党委和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因地制宜,围绕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整合各方资金,动员带领群众,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改变村容村貌,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全县树立了典型样板,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大力推广和积极使用.大田县农村沼气作为农村新能源,在缓解国家能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增产提质,实现农户节支增收等方面,正逐步发挥显著作用;同时也对沼气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后续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村沼气工程是用沼气工程技术处理人畜粪便,既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又能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有机肥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成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成功惠民政策和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2.
宁夏发展农村沼气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其日趋成熟的技术和科学实用的模式,已成为项惠及民心、保护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3.
沼气与生态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沼气建设作为农村的一项公共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而且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畜牧大省,良好的区域环境自然经济条件、群众工作基础和发达的养殖业非常适宜以沼气为纽带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大普及农村沼气的力度,为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我们农业部门更加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近日发布的《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建设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化养殖厂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300万户,规模化养殖厂大中型沼气工程4000处。  相似文献   

15.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在此,我们特意邀请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分析了今年农村的经济目标和应当采取的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青海农林科技》2006,(2):F0004-F0004
能源问题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北方广大农村.开发生物可再生能源.发展沼气.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大通县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发展沼气.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沼气建设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技术模式的推广,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小型公益事业设施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和“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把农村沼气发酵产物(沼气、沼液、沼渣)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且明确要求“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为鸡西市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指明了方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央财政投入从2003年开始,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列入国债项目给与支持。中央财政资金的年投入规模由1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5亿元,黑龙江省拿出1亿元匹配资金,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给予大力支持。鸡西市已争取沼气国债项目9880户,资金2135万元,还申报了2007年、2008年沼气国债项目12,500户,申请亚行贷款1000万元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四处,待批复,全市第一处秸秆气化示范站、稻壳综合利用发电站已投入使用,鸡西市的农村能源事业已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能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农村能源“四位一体”建设,是以建设高效日光温室并以其为主体,有机地将沼气池、厕所、猪舍、棚内种植组合在一起,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生物链式循环系统。以达到资源多次利用.减少污染和节粮、节能、节肥的目的。可称得上是一种新型高效生态农业设施模式。其不但解决了北方沼气生产的越冬问题.丰富和完善了设施农业生产的内容结构及体系发展.并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技术”.辐射众多更为广阔的人类生活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醒目的第一位置,重笔浓彩地为我国勾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必须极大地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就要求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有大的进步,对农村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十一五”农村科技的各项工作正在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抓紧启动,在工作推动中将注重突出以下几点:一是把农村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