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区域越冬雁鸭类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鄱阳湖区域雁鸭类水鸟资源状况,从1998年冬季开始,采用同步调查计数法在鄱阳湖区域进行了9次雁鸭类水鸟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到雁鸭类7属2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yuamatus)]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和红胸黑雁(Branta ruficollis)].鄱阳湖雁鸭类水鸟数量大,9年来鄱阳湖雁鸭类水鸟数量均在10万只以上,近3年均达到35.7万只以上.其中小天鹅每年达1.1万只以上,2005年冬季数量达到11.2万只;鸿雁每年达1.8万只,小白额雁在2006冬季数量达到6 000只;从2005年以来,青头潜鸭的数量一直在增加;花脸鸭在2007年最多,达到480只,主要分布在林充湖、新妙湖和矶山湖;红胸黑雁和中华秋沙鸭在鄱阳湖区域也有零星记录.可见,鄱阳湖在雁鸭类水鸟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至2009年8月对牡丹江的雁鸭类资源,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雁鸭类17种,绿头鸭为优势种,占全部雁鸭类总数量的38.700%;中华秋沙鸭稀少,仅占总数量的0.081%。其中旅鸟5种,夏候鸟1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9.4%、70.6%。在居留型上,以夏候鸟为主。在区系组成上,古北种9种,占总种数的52.9%;广布种8种,占总种数的47.1%。本地繁殖鸟3种。调查发现,雁鸭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在以湿地和河道为主的生境中雁鸭类数量较大,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的变化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鸭、鹅、天鹅、雁等水禽可互相接触传染,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烂死灶.病鸭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眼中的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合,眼挣不开,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4.
雁鸭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湿地保护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至2011年4月,我国鸟类学工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关于雁鸭类的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超过700篇(部),经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可知,我国雁鸭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系及分布的调查,对重要物种生物种群分布、数量与群落结构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种群生态学以及栖息地的研究,同时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三方面。通过对雁鸭类文献的检索与整理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雁鸭类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鸭瘟(Duck 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鸭业的发展有严重的威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8 ̄1996年,在兴凯湖泊自然保护区对春季迁徒的雁鸭类多样性进行了观察,共记录到雁鸭类31种,包括5种雁,2种天鹅24种鸭。每年春季经兴凯湖北迁的雁鸭类数量为30万 ̄50万只,集中迁徒期为3月20日 ̄4月10日,同时,对10a来雁鸭类数量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水禽迁徒行为及种群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制定水禽保护政策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河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51-1852,1863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烈性传染病,具有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和死亡率大等特点。介绍了鸭瘟病毒和鸭瘟诊断方法及鸭瘟(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鸭线粒体DNA( mtDNA)序列设计引物,对中国9个地方鸭和1个番鸭品种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 Ⅰ)基因序列进行PCR反应和测序,并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分析了1 520 bp的序列.结果显示:所有家鸭个体在1 517位点出现1个T碱基缺失,番鸭与家鸭的mtDNA COI基因碱基组成相似;9个鸭品种个体共检出11种单倍型,单倍型的多样度为0.85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家鸭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002,种内平均值为0.001;番鸭与家鸭遗传距离为0.003 ~0.006.基于Kimura-2模型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分析,发现所测定的鸭科物种个体大体分为3类:家鸭与栖鸭属的番鸭聚为第1类,应属于鸭亚科;雁属的白额雁、灰雁与天鹅属的黑天鹅聚为第2类,应属于雁亚科;鹊雁与中国骛一起聚为第3类,应属于鹊雁亚科.上述结果表明,基于COⅠ基因条形码,在亚科阶元上,所有鸭科物种分类与以往分类结果是一致的.因此,使用DNA条形码鉴定物种系统发育关系时,需考虑阶元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9.
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利用样点法对连云港市大圣湖非繁殖期水鸟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研究。非繁殖期大圣湖共记录到水鸟14种9 088只,隶属3目3科,其中冬候鸟11种、留鸟1种、旅鸟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种,江苏省重点和国家保护的"三有"鸟类11种。非繁殖期大圣湖水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分别为1.23、0.47和0.44,优势种为鸳鸯和罗纹鸭。在大圣湖越冬的鸳鸯和罗纹鸭种群数量分别为(377.33±12.81)和(1 273.33±1 265.05)只。大圣湖是雁鸭类的越冬地,对鸳鸯和罗纹鸭尤为重要,应加强越冬期大圣湖雁鸭类疫病防控,从多方面持续开展水鸟群落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瘤头鸭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0):25-25
瘤头鸭原产于中南美洲。我国称为番鸭或洋鸭,国外称火鸡鸭、蛮鸭、巴西鸭。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雁形目,鸭科,栖鸭属,与一般家鸭同科不同属。  相似文献   

11.
<正> 1 雏鸭要优选,体制健壮的雏鸭是养好小鸭的前提,所以对雏鸭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健埭的雏鸭表现为膘好毛光,有生气。对于那些体重过小,钉脐及肠、跛腿、歪嘴等畸形雏鸭,应剔除。 2 分群要适时。在大群育雏时,必须按品种、品系、体质强弱、日龄、性别进行分群。一周龄内的雏鸭每群以300只左右为宜。分群后便于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按病理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明显症状,多在吃食或吃食后突然抽搐、倒地死亡;或突然死于池塘边、放牧路上或夜晚。 急性型为多见,病鸭常表现为精神萎  相似文献   

13.
肉用种鸭痢特灵中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笔者通过技术服务在临床实践中共诊治 312例雏鸭、青年鸭、蛋鸭、蛋种鸭等痢特灵中毒 ,其中最典型的当数 2 0 0 1年河南省禹州市花后乡肉种鸭专业户遭遇的肉用种鸭痢特灵中毒。该专业户饲养樱桃谷肉种鸭 80 0套 ,经营方式是公司 +家户。 2 5 6日龄发病 ,产蛋率由 92 %下降到 2 2 % ,发病后 2d内死亡 2 16只鸭。蛋壳颜色变浅 ,蛋壳厚薄不匀 ,畸形蛋多。1 临床症状 全群鸭食欲减少 ,饮水量增加 ;有的表现精神萎钝 ,呆然站立 ;有的表现兴奋不安 ,不断鸣叫 ;有的表现神经症状 ,站立不稳 ,头颈伸直或头颈反转作回旋运动 ,不断地点头或…  相似文献   

14.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DPV)感染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两脚无力、下痢、口渴、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连城县北团镇某鸭场饲养了2300多羽白鸭,350日龄开始发病,恩诺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无效,1周内陆续死亡达38羽,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瘟,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试验鸭32只分4组,第1组接种鸭瘟强毒,第2组接种鸭瘟弱毒,第3组先接种鸭瘟弱毒,2周后再接种鸭瘟强毒,第4组为对照。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鸭瘟病毒对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鸭瘟强毒和鸭瘟弱毒对鸭淋巴细胞的PHA反应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鸭瘟强毒的作用迅速而且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造成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剧烈下降,并很快导致动物死亡,出现典型的鸭瘟病变,但也有个别鸭能够耐过强毒的攻击而生存下来,耐过鸭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逐渐恢复正常,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鸭瘟弱毒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很快即恢复正常,剖检也未见有鸭瘟病变;对于接种鸭瘟弱毒以后再攻强毒的鸭,其对PHA刺激的反应性未受到影响,攻毒后2周,宿主还表现出对PHA的反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此结果与其他病毒所致的PHA反应抑制和加强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16.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从而对养鸭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须做好鸭瘟的正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疗鸭瘟的有效方法,所以本病当前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8.
鸭瘟     
王群 《湖南农业》2007,(1):16-16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10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20.
1 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 ,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 ,七周龄时增加60倍 ;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 ,难适应外界 ,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 ,绒毛稀少 ,保温能力差 ,体温调节机能弱 ;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 ,消化能力弱 ,但生长快 ,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