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铜川市印台区农技中心旱地小麦育种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选育推广的铜麦系列小麦品种在陕西省渭北旱塬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介绍了铜麦系列品种配套集成栽培技术和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渭北旱塬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2013-2015年对9个旱地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晋麦47为对照,通过记载基本苗、分蘖数、穗数等相关农艺性状和抗逆性及室内考种,综合分析得出适宜渭北旱塬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旱丰728、航麦287、伟隆123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旱丰902是用自选材料"87-6"做母本、京农79-13做父本杂交,F1再用长武131作父本复合杂交,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穗大粒,抗旱耐寒,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2012年通过陕西省审定,适宜陕西省渭北旱塬及同类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主要优点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为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者和该品种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陕西省渭北旱塬新选育的11个小麦新品种(含对照)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北旱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容重、单位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株高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渭北塬区旱地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的育种实践和试验研究,认真分析和研究了西农928、长旱58、普冰143、长武134几个多年来在渭北塬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综合性状优良、表现突出的旱地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已在渭北塬区及相似生态区的小麦增产和农业丰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分析了该类型旱地小麦的特性与遗传组成,提出了渭北塬区旱地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中旱地小麦节水补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陕西旱地小麦面积占全省小麦总播种面积的40%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渭北旱塬和秦岭北麓,单产水平低而不稳是制约陕西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一大瓶颈。为进一步解决关中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托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由省农技总站牵头,从2015年秋播开始,在10个旱地小麦主产县(区)组织实施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重点项目——关中旱地小麦旱作节水补灌技术集成研究与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进展与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是北方麦区典型的干旱省份,旱地小麦面积比例较大,旱地小麦生产对全省小麦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选育抗旱性、丰产性、稳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品种,归纳了山西小麦生产发展概况,总结了山西旱地小麦育种在团队建设、育种方法、育种成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生产条件下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育种目标、种质材料创新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的育种策略和探讨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4-2017年黄淮和陕西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了干旱年型、平水年型、丰水年型各组试验旱地小麦的对照品种、参试品种以及增产品种主要性状在不同年型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旱地小麦品种同一性状在不同年型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不同年型对不同性状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产、667 m2穗数、株高、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参试旱地小麦品种较对照的生育期普遍延长,丰产潜力提高,株高有明显降低趋势,但抗旱性减弱,稳产性降低,对照品种较强的抗旱性使其在旱年和平年仍有稳产优势,但生产潜力较低。因而旱地小麦育种应加强丰产与抗旱相结合,选育高产、抗旱、优质的旱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论渭北旱塬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渭北旱塬气候、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科学地阐明了本地区地膜玉米的生产现状、增产原理、栽培技术。并通过试验、示范,论证了渭北旱塬旱地春玉米高产原因。针对本地区旱塬旱地春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渭北旱塬生产的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干旱的 2 0 0 2~ 2 0 0 3年小麦生产年度 ,在渭北旱地进行了旱地优质小麦品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参试优质小麦品种铜麦 4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产量最高 ;铜麦 3号表现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1,(10)
以抗旱、节水为主要特点的小麦新品种——普冰9946,日前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已在陕西渭北旱塬肥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渭北旱塬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方法]对参加国家黄淮旱地区试的13个小麦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等进行比较。[结果]冀麦485和轮选199田间表现良好,抗病性较好,产量较高。冀麦485、轮选199分别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34.04%、28.7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冀麦485和轮选199适宜在陕西省长武县等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优质小麦育种及优质小麦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山东省长期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制订了小麦优质高产、抗旱节水育种目标。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高产、矮秆、多抗小麦品系烟1933为母本,以陕西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高产、抗旱耐瘠、抗病小麦品种陕82-2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水旱地交替选择,成功育成优质高产、抗病节水小麦新品种烟农21号。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7次会议上,由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选育的"铜麦三号”通过省级鉴定,并被认为是集优质、高产、稳产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由此,我国又多了一个可替代进口的优质小麦新品种. 此次通过审定的"铜麦三号”是由印台区农业局总农艺师、研究员王长春经过3年共19点次的试验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专家鉴定认为,这一小麦新品种抗寒、抗旱性强,抗干热风、抗病性强于旱地主栽品种晋麦47.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一般旱地单产750~4 500kg/hm2,旱肥地单产6 000kg/hm2以上.经省质量检测部门测定,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颁布的优质强筋小麦标准,适宜在渭北旱原及同类地区种植. 据有关专家介绍,优质强筋小麦是我国小麦中的"弱项”,前不久农业部在<农民日报>上公布的已认定国内优质强筋冬小麦品种仅十几个.我国此类小麦目前进口量十分巨大."铜麦三号”不仅品质达标,其稳产高产性又超过了不少同类品种,是国内少数既优质又高产的优质强筋冬小麦品种.若能大面积推广,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该品种已在铜川市印台区等地开始示范种植.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5.
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集抗旱、优质、高产、适应性广于一体,2014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种子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研究员 ,经过 1 1年的潜心研究、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节水、抗逆旱地小麦新品种“西农 1 4 0 3”,日前提前通过省级正式审定。该品种自 1 996年开始参加陕西省旱地小麦预备试验 ,1 997年升入陕西省旱地区域试验 ,1 998年又升入国家区试黄淮旱地组进行试验 ,以“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 1 0 .1 %”的结果提前通过陕西省区域试验 ,并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正式审定。此外 ,该品种还在去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荣获“后稷金像奖”。目前该品种除继续参加国家区试外 ,已在黄淮流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两年来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发现当前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充分发挥区域试验在作物育种、品种审定、农业生产中的纽带作用。加快旱地小麦品种的选育,促进我国农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运旱139-1是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审定的运旱20404为母本、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中间品系临抗5025为父本,经过多年多点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较母本有所降低,在全生育期抗旱性、抗青干能力、落黄等方面较父本有所提高,适宜于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及黄淮麦区旱薄地种植,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总结了运旱139-1的选育过程和栽培要点,以期为后续推广及其他育种单位选育品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陕西省目前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有效开展以后旱地小麦育种及相关工作,从育种思路和方法及科研工作者的有效协作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对陕西省的旱地小麦科研工作有所借鉴和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小麦品种在彬县地区的品质和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筛选出适合于渭北旱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笔者于2018年将11个旱地小麦新品种统一种植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彬县小章镇农林综合试验站大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旱优5号的产量居第1位,产量达5 710.3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增产30.05%。其次是西农928,渭麦9号。说明这三个品种较适宜于在彬县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