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王淑云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2):44-44
长白落叶松别名:"落叶松、黄花松、海林落叶松"。是落叶针叶树种,大乔木。是我县主要用材林营造树种。1、种子采收1.1采收种子在8月下旬成熟。在种子园结实的母树上,用铁钩或高枝剪剪取小枝摘取球果,切勿损伤大枝影响下年结实。1.2调制球果采收后,摊放晒台进行晾晒,球果开裂后种子从中脱落,然后再用铁筛子过一遍,将球果中种子全部脱出。 相似文献
4.
<正>长白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植物,其自然分布从松花江以南到辽宁省,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张广才岭等广大地区,长白落叶松生长快、木材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东北林区的一个宝贵的乡土树种。此外,长白落叶松对土壤、水分以及养分等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尤喜湿润、肥沃、通风良好的中性或酸性土壤,因此 相似文献
5.
6.
7.
8.
长白落叶松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分布区内对林口、清源、草河口等进行试验,选择人工林60株解析木分析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变异的稳定年龄为12a、材积为14a。早晚期相关系数在同一工艺成熟龄中随早期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早期龄中随工艺成熟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速率各地、各性状表现不完全一致。树高早晚期相关系数变化比胸径在地点间稳定,从早期树高(H_J)、胸径(D_J)、材积(V_J)和晚期树高(H_M)、胸径(D_M)、材积(V_M)的相关性看、用H_J-H_M和D_J-D_M能反映V_J-V_M、H_J-V_M和D_J-V_M的相关规律。最佳选择年龄北部林口点20、24、30a年的工艺成熟龄为10a,44a者为12a;南部点工艺成熟龄20、24a者为10—12a,30、44a者为14a。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三江平原丘陵区13 ~4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55株标准木的针叶生物量,建立了单本针叶生物量模型,结合每木检尺结果和比叶面积,估算和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立地指数11~17)、不同林龄(13 ~40a)和不同密度(556 ~3122株·hm-2)人工林的针叶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指数模型,给出了植被冠层分析仪(LAI-2000)间接测定叶面积指数时的校正系数和校正系数模型.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比叶面积为12.93m2·kg-1,95%的区间估计为[12.23,13.63]m2·kg-1,单木针叶生物量模型为幂函数模型,叶面积指数为5.76 ~11.04,针叶生物量为4455.52~8 535.69 kg·hm-2;LAI-2000测得的叶面积指数为1.77~4.02,低于实测叶面积指数,LAI-2000测量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校正系数为1.45 ~3.63.林龄、密度、立地条件及其综合作用能够影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和LAI-2000测量叶面积指数时的校正系数,它们能够解释叶面积指数和校正系数变异的99.9%.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中15~52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rry.)人工林土壤肥力调查数据,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其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①林龄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先降低后增加,而土壤含水量和养分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但其在不同林龄下的变化程度不同;②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密度与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由高到低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建议在经营现有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时,注意调整幼龄林和中龄林林分密度,控制近熟林和成熟林的采伐强度,及时进行林下补植更新,并营造针阔混交林,以改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纸浆林培育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定向培育纸浆林的基础上,综合长白落叶松纸浆林的工艺特性、林学特性和经济行性,确定出两个培育模式。实验表明:长白落叶松纸林最适宜在优良立地条件下培育。地位级越高、轮伐期越短,风险程度越小。I地位级2000株/hm^2密度下,轮伐期为18a,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分别可达24.12%和5714.56元/hm^2。Ⅱ地位级2500株/hm^2密度下,轮伐期为21a,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分别可达19.52%和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东北坡长白落叶松-白桦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定位、调查,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长白落叶松和白桦2个优势树种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样地共调查到活立木个体1 499株,隶属于9科16属22种,大都属于北温带植物区系类型;样地优势种明显,长白落叶松和白桦是样地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08%和24.75%。样地内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指数Jsw分别为2.87、1.71、0.62和0.56。样地内林下更新良好,所有个体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8个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存在差异,长白落叶松呈倒“J”型,白桦和山杨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余5种(包括花楸、毛山楂、红松、稠李和臭松)呈“L”型。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8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g(r)函数分析表明,2个优势种空间分布随径级和尺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类型,长白落叶松随径级增大聚集程度逐渐降低;与小径木和大径木相比,白桦中径木具有更强的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13.
14.
长白落叶松种子活力与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6年在东北林业大学种苗室进行实验研究。利用人工老化法得到了两批生活力相近而活力不同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cnry)种子。应用玻板直立发芽并测定其幼苗生长势。同时,对萌发种子根尖细胞做了显微观察及核型分析。实验结果:种子活力发生递减时,幼苗生长势下降,发芽高峰明显推迟。此时,胚根细胞分裂相减少,分裂相细胞粘滞性增强。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构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核型类型由对照的2B变为2 C。可见,种子胚根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是种子劣变活力降低的明显指标与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3个试点的7a生长白落叶松16个种源生长性状的变量分析,多性状的综合评定,选择出白石山、和龙为吉林地区的最佳种源,其遗传增益达18.45%~34.50%.根据3个试,点长白落叶松种源子代的综合表现,采用PCA分析划分出3个种源区和6个种源亚区.通过对采种点地理坐标和气候因子的PCA分析,划分出的气候类群与种源区划结果基本相同.采用多性状聚类分析,将吉林地区划分出3个造林生态相似区,进一步确定出各生态相似区的优良种源和种源区.采用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11.75%~15.40%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6.
长白落叶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书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4,(4)
在落叶松种间初步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适地适种源试验,这不仅是解决造林保存率低,生长不良的重要措施,也是树木改良的重要基础。 长白落叶松分布以吉林省的长白山为中心,仅向东北延伸到黑龙江省的张广才岭。其分布范围约在北纬41°30′—45°20′,东经126°30′—131°40′。现已成为东北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17.
18.
日本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及其杂种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采穗圃中的采穗母株为研究对象,对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其杂种进行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测定,通过估算光合参数,比较了它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日本落叶松相比,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合能力等与光合效率正相关的参数都较低,光强和CO2的利用范围也更窄,暗呼吸速率却更高,而羧化效率和光呼吸速率没有差别。与长白落叶松相比,尽管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的暗呼吸速率较低,但其表观量子效率更低,CO2补偿点更高,而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光补偿点没有差别。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与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相比,光呼吸速率和CO2补偿点稍高,羧化效率稍低,而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没有差别。因此,认为落叶松杂种的光合效率不具有超亲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1987年4月—7月,在同等立地条件下,对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无性系嫁接林分及未经嫁接的一般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调查,通过对这三种林分达到工艺成熟时(做坑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嫁接林分达到工艺成熟时(做坑木),同未经嫁接的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相比。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缩短轮伐期,还能解决日本落叶松种源不足问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其杂种光合生产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东地区无性系评比林中的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其正反交杂种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全株总叶面积、生长期、生长节律和生长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比较它们光合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光合速率相比,生长期和全株总叶面积是形成光合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因素。与长白落叶松相比,日本落叶松的光合速率较低而呼吸速率较高,但因生长期和总叶面积的优势而光合生产力较高。与纯种相比,杂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较高,但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由于生长期、总叶面积呈偏母系遗传特性,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继承了日本落叶松生长期长和总叶面积大的特点,因而拥有最高的光合生产力,而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的光合生产力较低。综合来看,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的光合生产力最高,长白落叶松的光合生产力最低,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居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