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槐小卷蛾在宝坻区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槐小卷蛾的系统研究可知,国槐小卷蛾在宝坻区1年发生2代,该虫以幼虫钻蛀当年生新梢为害,初孵幼虫多从羽状复叶柄的基部蛀入枝条内为害,蛀入前先吐丝拉网并在网下咬食树皮,再蛀入木质部内,受害处排出黑褐色粪沫。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幼虫发生期,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5%吡虫啉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用药9d后,4种药剂8个不同浓度喷雾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苹果蛀果蛾: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小食心虫族、小卷蛾属,主要为害苹果、梨、李、杏等果树,是此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虫在我省东部地区均有发生. 一、苹果蠢蛾的识别 1、成虫的鉴别特征 体长8mm,翅展19-20mm,全体灰褐色而带紫色光泽,雌蛾色淡,雄蛾色深.臀角处的翅斑色最深,为深褐色,有3条青铜色条纹,翅基部颜色为褐色,此褐色部分的外缘突出略呈三角形.雄蛾前翅反面中区有1大黑斑,后翅正面中部有1深褐色的长毛刺,仅有1根翅缰.雌蛾前翅反面无黑斑,正面无长毛刺,有4根翅缰.  相似文献   

3.
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为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为了掌握国槐小卷蛾在石家庄地区的发生规律和行为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国槐小卷蛾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国槐小卷蛾幼虫常蛀食为害国槐和龙爪槐的羽状复叶叶柄基部、嫩梢、花穗和果荚等,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及观赏性。国槐小卷蛾成虫在石家庄地区1 a中有2次发生高峰,其羽化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蛀果蛾: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小食心虫族、小卷蛾属,主要为害苹果、梨、李、杏等果树,是此类果树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虫在我省东部地区均有发生。一、苹果蠹蛾.的识别(一)成虫的鉴别特征体长8mm,翅展19-20mm,全体灰褐色而带紫色光泽,雌蛾色淡,雄蛾色深。臀角处的翅斑色最深,为深褐色,有3条青铜色条纹,翅基部颜色为褐色,此褐色部分的外缘突出  相似文献   

5.
正松瘿小卷蛾Laspeyresia zebeana (Ratzeburg)在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华北;在国外分布于欧洲、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以幼虫危害落叶松当年生主梢和主干上新生侧枝基部的皮层及韧皮部,引起流脂和瘿状膨大。幼树从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干型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本文对松瘿小卷蛾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阐述,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方法。1形态特征松瘿小卷蛾成虫翅展14~16mm。前翅橄榄绿褐色到灰绿  相似文献   

6.
1柿星尺蠖 1.1形态特征 1.1.1成虫。体长25Inrn左右,翅展70~75mm,一般雄蛾较雌蛾体型小。头部黄色,复眼及触角黑褐色。前胸背面黄色,胸背有4个黑斑。前后翅均为白色,上面分布许多黑褐色斑点,以外缘部分较密。腹部金黄色,背面每节两侧各有1个灰褐色斑纹。  相似文献   

7.
掌握灰翅小卷蛾(Pseudohermenias ajanensis F.)在乐都区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8-2019年对灰翅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乐都区为害云杉等苗木,乐都地区1a发生1代,以1-2龄幼虫钻进针叶内越冬,3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爬出取食新的针叶,蛀孔多在针叶基部到1/2处,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产卵,幼虫发育不整齐,成虫出现时仍有幼虫,存在滞育现象。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X、10%吡虫啉乳油1000X针叶喷雾防治灰翅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桃小食心虫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7~8毫米,翅展15~18毫米;雄蛾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体灰白至淡褐色,复眼红色。前翅前缘近中央处有一个近似三角形蓝褐色有光泽的大斑纹,翅基部和中部有7簇黑色斜立的鳞片,后翅灰色。2.卵近椭圆形,长0.45毫米,一般1~3  相似文献   

9.
国槐小卷蛾是国槐主要害虫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槐小卷蛾形态特征、危害特点、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技术,旨在为濮阳市国槐小卷蛾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槐小卷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槐小卷蛾的特征特性,针对国槐小卷蛾的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国槐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市园林科学所院内国槐小卷蛾、美国白蛾、梨小食心虫三种害虫寄主树上设置国槐小卷蛾、美国白蛾、梨小食心虫3种害虫成虫诱捕器,每7d调查1次所诱集到的3种成虫,直至无成虫羽化为止。结果表明:3种诱捕器诱捕效果良好,3种昆虫全年羽化不整齐,国槐小卷蛾成虫羽化期与之前记录相比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12.
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俗称小白蛾子,分布全国各地,成虫体长1~1.5mm,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卵长0.2mm左右,侧面观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mm,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  相似文献   

13.
正1国槐小卷蛾,又名槐小蛾,属鳞翅目、卷蛾科1.1为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国槐枝稍和种籽。幼虫钻驻在当年生枝稍内部为害,轻者复叶表现失色由绿变黄,萎蔫下垂,而后干枯脱落,形成秃枝;重者树冠上部形成大量扫帚状丛生枯枝,影响树木生长和园林绿化效果。第二代幼虫除为害枝稍外,还可入侵槐豆果内蛀食,致使国槐果实变形、干瘪,不能成熟。1.2形态特征1.2.1成虫体长4.5~6.0毫米,翅展10~16毫米。为小型  相似文献   

14.
<正>柳树是常见行道树种之一,该树种生长较快,树形优美,深受大家喜爱。但是柳树容易受到柳干木蠹蛾、柳天蛾、柳毒蛾等虫危害,现将柳干木蠹蛾、柳天蛾和柳毒蛾的防治总结如下,供种植者参考。1形态特征1.1柳干木蠹蛾。成虫体长25~40 mm,雄蛾翅展45~60 mm,雌蛾70~85 mm。体和前翅灰褐色,前翅外缘及中央淡灰色,翅面密布许多黑褐色条纹。雌虫体长25~40 mm,翅展87 mm;雄虫体长23~  相似文献   

15.
国槐小卷蛾是为害国槐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常导致国槐树势较弱甚至死亡。由于隐蔽性很强,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该文主要介绍国槐小卷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析其发生为害的原因,以及在天津地区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虫剂防治国槐小卷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继贞  陈爱勤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110-110,113
采用不同浓度20%菊杀乳油和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防治国槐小卷蛾,并分析了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0%菊杀乳油防治国槐小卷蛾效果有显著差异,其中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4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2000~4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8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因此,防治国槐小卷蛾防治可采用20%菊杀乳油2000倍液和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孢子虫对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成虫的侵染作用,探讨微孢子虫在调控其种群消长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年度或不同代间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的微孢子虫感染水平;用ImageJ 1.41图形处理软件测量其翅面积大小。【结果】枣镰翅小卷蛾雌雄蛾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的微孢子虫感染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极显著;成虫个体大小(翅面积)随感染水平升高而显著减小。2009和2010年前、中、后期羽化的桃小食心虫雄蛾感染水平均依次升高,差异极显著;其前、中期雄蛾个体大小差异不显著,而中期雄蛾个体显著大于后期。【结论】微孢子虫对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有较强的侵染力;周期性地造成其越冬代感染水平降低,表明微孢子虫侵染造成枣镰翅小卷蛾和桃小食心虫越冬虫态大量死亡,或造成其发育迟缓、个体变小,说明微孢子虫在调控2种害虫种群消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槐小卷蛾是危害国槐、龙爪槐、五叶槐等的鳞翅目,卷蛾科害虫。本研究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调查槐小卷蛾在山东东营的成虫和卵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成虫发生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卵发生盛期为5月28~30日、7月22~24日和8月26~28日。明确槐小卷蛾成虫和卵的发生期对预防及综合治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芝麻地老虎1、形态特征:(1)小地老虎。成虫是一种灰褐色蛾子。体长17~18mm,翅展40~50mm。前翅棕褐色,有2对横线,并有黑色圆形纹、肾状纹各1个,周围有一黑边。在肾形纹外,有一尖端向外的楔状黑斑,外缘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斑,3斑相对。幼虫形较大,为50~55mm,黑褐色稍带黄色,体表密布黑色小颗粒突起,腹端肛上板有1对明显的黑纹。(2)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约40mm。黄褐色,前翅横线不够明显,中部外侧有黑色肾状纹及2个黑色圆环。雄蛾触角为双栉齿状,雌蛾触角为丝状。幼虫体长40~45mm。黄褐色,体表多皱纹,颗粒突起不明显。腹部末端  相似文献   

20.
茶蓑蛾俗称袋子虫、袋蛾,为害山茶、菖兰、梅花、石榴、木槿、石楠、泡桐、法桐、紫荆、月季等植物. 1.形态特征.①成虫.雌雄异态.雄成虫体长约15毫米,褐色.有翅,前翅近顶角处有2个方形小透明斑.雌成虫体长约16毫米,无翅,足退化,乳白色,蠕虫状,腹部肥大.②卵.椭圆形,黄色.③幼虫.体长约28毫米,黄色至紫褐色.胸背及臀板黑褐色,胸部各节有2条褐色纵纹,下方有个褐色斑.④蛹.雌雄异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