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选自中国和美国的12份豆科牧草材料/品种在内蒙古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旱作条件下进行了牧草产量试验的和分析。来源于内蒙古当地的豆科牧草产量显著优于引自北美的供试品种。在干旱地区,直立黄芪、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和牛枝子适应性较好,其中直立黄芪牧草产量最高。在半干旱地区,沙打旺牧草产量最高,但稳产性低于扁蓿豆和达乌里胡枝子,来源于北美的供试材料在内蒙古干旱地区不能收获牧草,在半干旱地区降水丰年播种可收获一  相似文献   

2.
冰草属牧草在旱作条件下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选自中国和美国的11个冰草材料/品种在内蒙古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旱作条件下进行了牧草产量试验和分析.产于内蒙古的冰草,牧草产量和稳产性显著优于引自北美的供试品种,其中蒙古冰草表现最好;北美的供试品种在内蒙古干旱地区旱作建植困难,在半干旱地区降水丰年播种可收获2~3年牧草.一般来说,播种当年的建植水平高时,第二年的牧草产量最高,以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产量逐年下降,但生长季降水量对产量的年际变化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几种豆科牧草在内蒙古干旱草原的建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安琳 Holzw.  L 《中国草地》1994,(6):12-15,27
对不同来源的14份豆科种质材料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进行了建植评价试验。扁蓿豆和赤峰沙打旺适应范围广,在试验区建植效果最佳,和林沙打旺在暖温型典型草原区建植较好,直立黄芪,胡枝子和牛枝子在荒漠草原区的建植率高于典型草原区,草木樨状黄芪,北美岩黄芪和2上北美杂交苜蓿旱特殊性平左,建植率受播种当年降水条件的严重影响。2个羊柴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的和幼苗成活率低,建植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和多变小冠花(Coronilla varia)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浓度为0、5%、10%、15%、20%和25%的PEG溶液对3种豆科牧草种子进行模拟干旱萌发,分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以探究在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结果] 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达乌里胡枝子和扁蓿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呈显著(P<0.05)下降趋势,平均发芽时间则均呈显著(P<0.05)上升趋势,PEG浓度为25%时,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已失活。多变小冠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在PEG浓度为5%~10%时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之后随PEG浓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3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弱排序为多变小冠花>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结论] PEG模拟干旱胁迫会抑制达乌里胡枝子和扁蓿豆种子的萌发,而低浓度(≤10%时)PEG模拟干旱胁迫会促进多变小冠花种子的萌发,高浓度(≥15%时)PEG模拟干旱胁迫则相反。多变小冠花种子的抗旱萌发能力要高于扁蓿豆和达乌里胡枝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豆科牧草在不同月份的光合特性,连续3个月观测扁蓿豆、达乌里胡枝子和紫花苜蓿生长环境的气温(Ta)以及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利用测定的相关指标计算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结果表明,扁蓿豆属于低光合、低蒸腾、低光能利用效率型,提示其更适合于干旱低温地区种植;达乌里胡枝子叶片的Pn与Ci呈负相关,LUE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WUE呈显著正相关,而WUE与Gs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稳定;紫花苜蓿属于高光合、高蒸腾、高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型,Pn与T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其对于固定二氧化碳有显著效果,是改善温室效应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扁蓿豆、直立型扁蓿豆等几种豆科牧草的授粉方式,并统计不同时间人工去雄、酒精去雄及不去雄授粉方式下的牧草结实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黄花苜蓿、直立型扁蓿豆、扁蓿豆属异花授粉植物,自然异交率高于50%;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最佳的杂交方式为不去雄杂交,扁蓿豆与黄花苜蓿最佳的杂交方式为人工去雄杂交;各种牧草最佳去雄时间为早上9∶00、最佳授粉时间为去雄后24~48h。  相似文献   

7.
用渗透势评价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抗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先进的半自动化冰点渗透压计(Ice—Point Osmometer),对田间生长的26份多年生豆科牧草的叶片渗透势进行了测定;在参考越冬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等特性的基础上,用渗透势对这些牧草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其结果表明,这些牧草生长后期的叶片渗透势与其抗寒性有较好的负相关性,抗寒性较强牧草的渗透势较抗寒性较弱牧草的低;达乌里胡枝子非常抗寒,草原1号苜蓿、杂种苜蓿、工农1号苜蓿、苏联36号苜蓿、小叶锦鸡儿、胡枝子等10份牧草很抗寒,草原2号苜蓿、工农2号苜蓿、润布勒苜蓿、柠条锦鸡儿、细叶胡枝子、扁蓿豆等11份牧草较为抗寒,小冠花、鹰咀紫云英、沙湾苜蓿、山竹岩黄蓍较为不抗寒。  相似文献   

8.
几种豆科牧草旱作生产性能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较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旱作条件下生长十余年的9种豆科牧草的生长状况、草群结构及产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营养物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和山野豌豆4种牧草的草群密度,盖度均减小,牧草产量仅为天然草地产量的10-15%;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牧草产量协商高,但其茎杆的本质化程度高,利用较困难;扁蓿豆,胡枝子和蒙古岩黄耆草群密度、盖度大,牧草产量为天然草地产量的2-6倍,且单位面积上粗蛋白质也具有较高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