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含硫原油对输油管道的腐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7种不同产地和不同含硫量进口原油的成分分析和腐蚀性评价,在实验室模拟输油管道的腐蚀环境,对16Mn管道钢在7种含硫原油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硫含量是影响原油腐蚀性最主要的因素;腐蚀性对温度的敏感性与活性硫占总硫的含量有关;温度越高,活性硫含量越大,原油的腐蚀性越强。研究成果对输油管道的腐蚀寿命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苯甲酸为催化剂,以三乙、硫脲、3-吡啶甲醛为原料制备了4-(3-吡啶基)-6-甲基-5-乙氧羰基嘧啶-2-硫酮(简称嘧啶硫酮),用1 H NMR表征其结构.采用失重法、Tafel极化法评价了嘧啶硫酮在1 mol/L HCl中对X7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嘧啶硫酮在酸性环境中对X70钢的腐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缓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缓蚀率最大可达93.2%.在低温303K时,ΔG0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ΔH00,说明嘧啶硫酮在吸附过程中放热,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并用SEM对X70钢表面型态做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双子吡啶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溴化1,6 二(α 十四烷基吡啶)己烷,其结构通过1H NMR,13CNMR和MS证实产物为目标化合 物.用失重法测试了溴化1,6 二(α 十四烷基吡啶)己烷在不同温度下(30~60℃)、5mol/L的HCl中对X70钢的 缓蚀性能.结果表明,溴化1,6 二(α 十四烷基吡啶)己烷的缓蚀率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溴化1,6 二 (α 十四烷基吡啶)己烷的浓度为6×10-6 mol/L时,在60℃、5mol/L的HCl中对X70钢的缓蚀率高达95%.并用 SEM 和UV对X70钢表面和腐蚀液进行了分析测试,数据表明,溴化1,6 二(α 十四烷基吡啶)己烷在酸性介质 中对X70钢具有很强的缓蚀性能,可用于高温环境试验.  相似文献   

4.
湖南烤烟化学成分特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采集湖南主产烟区31个县66个乡镇的B2F,C3F,X2F 3个等级烤烟样本559份,测定了烟叶可溶性糖、还原糖、总植物碱、蛋白质、总氮、钾、氯、硫含量,研究了湖南烤烟化学成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烤烟总植物碱含量(均值3.161%)、硫含量偏高(均值0.885%)、氯含量偏低(均值0.289%);化学成分在部位间、年度间(除硫外)和3大烟区(除总植物碱外)间差异显著,品种(除钾和硫外)间差异不显著;除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总氮、硫与氯,蛋白质与钾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都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花生叶片SPAD值,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花生叶片SPAD值平均增加2.9,4.1,3.5,2.8;能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饱果数,分别平均增加2.5,4.6 cm,0.4条/株,2.7个/株。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5.1%,50.1%;荚果产量、蛋白产量和脂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5 836.5,979.8,2 011.8 kg/hm~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呈增加趋势,施硫量为60 kg/hm~2时,耕层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均达到供给平衡。试验条件下,施硫量为60~90 kg/hm~2时,能满足花生生长发育对硫的需求,花生产量为5 665.5~5 802.0 kg/hm~2时,蛋白质产量和脂肪产量分别为956.5~968.6,1 894.0~1 968.8 kg/hm~2,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分别为141~158,26.1~34.8 mg/kg。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交通污染区典型植物(乔木、灌木、草本)为研究对象,不同季节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测定和分析植物-土壤系统硫素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植物体不同器官总硫含量存在差异,均表现为根叶叶鞘茎,这种分布和植物各器官的功能相一致。植物各器官总硫含量均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各器官总硫含量在生长季内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季节相同器官硫含量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根中总硫含量明显高于植物地上部各器官总硫的含量,即根是硫的重要储库。乔木、灌木和草本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具有明显的分层性,即沿着剖面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在0~10 cm达到最大,相同土层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不同层次土壤总硫、有效硫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达到最大,之后有所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土壤-植物硫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土壤-植被硫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氮硫供应对大葱含硫有机物及其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白型大葱品种章丘大葱和鸡腿型大葱品种隆尧鸡腿葱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硫供应水平对大葱含硫有机物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隆尧鸡腿葱含硫有机物含量显著高于章丘大葱。氮、硫供应显著影响植株地上部氮、硫含量与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供应水平为1.5mmol/L时抑制大葱地上部ATP硫酸化酶(ATPS)和O-乙酰丝氨酸水解酶(OASS)活性,而氮素供应水平为12.0 mmol/L时明显促进上述两种酶的活性,但氮素供应水平上升到24.0 mmol/L时则抑制了其活性。提高供硫水平则显著抑制ATPS酶和OASS酶的活性。植株含氮量与有机硫含量均与ATPS和OASS活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集了江西16个县市9种主要母质的609个农田耕层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值为29.7 mg/kg,缺硫和潜在缺硫样点占39.1%.按地区分,以赣南和赣东北山区缺硫最严重,有效硫含量小于10 mg/kg的样点占21.6%~31.7%,其次是丘陵地区,有效硫含量小于10 mg/kg的样点占3.9%~17.4%.按母质分,母质中以石英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有效硫含量最缺,含量低于16 mg/kg的约占50%~60%,其次是红砂岩、泥质岩发育的土壤,含量低于16 mg/kg的占30%~40%,这些是江西省急需施用硫肥的土壤.水稻土以黄沙泥田、麻砂泥田、红砂泥田、鳝泥田等土属缺硫面积最大,全省缺硫水稻土面积约为103.8万公顷,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4%.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耕地土壤硫素状况及硫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1991~1992年开展的土壤硫素肥力调查,已明确指出贵州省耕地土壤全硫、有效硫的含量情况.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21个田间试验,研究了硫肥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土壤平均有效硫与全硫量分别为55 mg*kg-1与419 mg*kg-1,比南方其他各省都高.在21个田间试验中有15个试验施用硫肥作物增产达5%以上.工业副产品磷石膏作为硫源比普钙、石膏、硫酸钾及硫磺粉好.田间试验证明当土壤有效硫含量低于30 mg*kg-1时有较好施硫效果,在贵州有效硫含量30 μg*kg-1或许作为缺硫或潜在性缺硫指标,在贵州大约有1/3土壤低于该值.为了作物高产稳产需求,在贵州缺硫或潜在性缺硫土壤上硫的施用量建议为31.5~60 kg*ha-1.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施用含硫肥料,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长期(32年)不同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等)条件下,土壤不同层次无机硫时间和剖面分布的特征。本研究选取1979~2011年间的13年收获期0~100cm土壤样本进行无机硫组分分析,利用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水溶态硫、吸附态硫和酸溶态硫,提取液采用ICP-AES进行硫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经过32年长期施肥,化肥区中不含硫素投入处理(CK,N1,N2)水溶态硫、吸附态硫、酸溶态硫含量都处于降低趋势。不施肥处理下降幅度最大,3种形态无机硫含量分别降低34.1%,29.3%和51.7%;单纯施入化学氮肥,土壤无机硫降低1.2%~15.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含有硫素投入处理(N1P,N1PK)土壤中水溶态硫含量处于增加趋势,与原始土相比分别增加10.7%和46.6%;吸附态硫含量分别增加3.3%和19.8%;酸溶态硫含量处于降低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4.1%和18.2%。采用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或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均可有效提高3种形态无机硫含量,提升幅度为2.3%~81.0%,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3种形态无机硫含量提升效果更好。水溶态硫、吸附态硫、酸溶态硫剖面分布呈现出明显"V"型,随着土层加深,含量降低;在40~60cm层次其含量降到最低。长期施用不含硫素的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硫素有效性降低;施用含硫化肥会增加水溶态和吸附态无机硫含量、而酸溶态硫含量降低;采用有机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均可以提高不同土层无机硫各组分含量,提高了硫素有效性并增大了土壤硫库。  相似文献   

11.
王学军  李可夫  潘薇薇  邵勇  詹胜文  张峰 《油气储运》2012,31(8):572-577,648
近年来,原油管道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备受关注,为了全面评价中缅原油管道澜沧江跨越工程的环境风险水平,参照国内外原油管道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环境本底调查、环境风险识别、环境后果模拟等手段,对中缅原油管道澜沧江跨越管桥进行定量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管道发生泄漏后,将对澜沧江沿岸的动植物、江水水质等产生较严重的影响,但是持续时间较短,不是永久性或者灾难性的;原油泄漏也不会对缅甸等澜沧江下游国家境内的江水水质造成影响。中缅原油管道澜沧江跨越环境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通过本次环境风险评价,对原油管道跨越国际河流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漠大原油管道SCADA控制系统通讯中断频繁,严重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基于漠大原油管道通讯中断数据,统计分析了通讯中断时长、通讯中断类型的比例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时长2~12 h的通讯中断频次最高,占总中断次数的44.3%。探讨了漠大原油管道通讯中断原因,其中天气因素与设备故障是导致通讯中断的主要因素,共导致了74.4%的通讯中断时长。为了降低通讯中断频次,结合漠大原油管道的运营现状,提出了4项管理措施:加强天气监控及现场作业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完善管道保护程序;积极开展维护修复工作;加快推进加格达奇以南光缆割接与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俄原油管道作为国内第一条途经多年冻土区的原油管道。该项目的主要特点:长距离穿越多年冻土区和原始森林区,采取常温输送的输油工艺,沿线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多年冻土区采用"埋地+厚壁管+换填+保温层"的管道敷设方法,纵坡地段采用木屑护坡,多年冻土区选择冬季施工,边境施工采用"封闭建设区"的管理模式等。该项目实测的油温、黏度等油品物性,根据实测地温反推得到的传热系数等基本参数可为类似项目提供设计依据,运行过程中发现的设计余量小、管道结露等相关问题可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参9)  相似文献   

14.
李锦昕  张劲军  宋学芹  张明  赵凤英 《油气储运》2012,31(5):349-351,407
利用氧化铝吸附色谱分离库姆克尔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然后利用碱性氧化铝和酸性氧化铝吸附色谱分离胶质、沥青质中的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胶质沥青质分离组分的有机官能团,结果表明:中性组分的极性官能团含量很少,酸性组分的极性官能团含量较多,碱性组分的极性官能团含量最多;中性组分为烷烃物质,碱性组分含有氮、氧杂原子,表现为有机胺、有机醚,并含有酯基,酸性组分的特征官能团为羧酸,亦含有氮、氧等杂原子。将分离组分按1%的质量分数添加到原油或加剂原油中,研究其对原油或加剂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库姆克尔原油粘度产生不利影响的是胶质沥青质中的酸性组分。添加可以与酸性组分相互作用的降凝剂,可以明显降低库姆克尔原油的粘度,抑制酸性组分对原油流变性的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漠大线管道自投产以来,全年均为正温输送,且输送温度远高于设计预期温度,因而加速了管道周围冻土区的融化,管道容易发生融沉,安全性面临极大考验。结合漠大线投产后的实际运行情况,参考冻土区工程建设经验,设计了热棒与粗颗粒土换填相结合的多年冻土沼泽区域管道融沉防治方案,并在漠大线K305处完成了100 m示范段建设,并在示范段管道周围土壤中安装了温度监测系统,通过近一年的温度监测数据分析了目前示范段的融沉防治情况。结果表明:热棒的安装降低了管道地基的温度,增加了土壤的冷储量,起到了稳定地基的作用,而管道底部换填的粗颗粒土可以保障热棒的制冷作用不会引发管道冻胀灾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HGC-1型原油自动交接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HGC-19水分传感器、SCS-30电子地衡、电子计算机系统、含水自动计量监控软件等软硬件组成的HGC-1型自动交接油系统,可有效解决油罐车含水率人工计量引起的数据不准、工作量大、易导致交接双方发生争议等问题,经济技术性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为油田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鲁宁管道输送混合原油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传宝 《油气储运》2005,24(10):38-40
针对鲁宁管道混合原油输送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在胜利与进口原油的混合比为9:1时,不同油罐之间混合原油流动性的差别、不同罐位混合原油粘度的变化对过泵剪切和管流混合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并对混合原油的流动性进行了沿线跟踪测试,为制定鲁宁管道混输胜利与进口油的合理输送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朋超 《油气储运》2014,(5):462-468
中俄漠大管道是我国第一条穿越多年冻土区域的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因地理位置特殊,运营条件恶劣,维修维护困难,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概述了该跨国管道的基本情况,对其建设运行以来遇到的各类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面对这些风险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经验,总结了运行以来取得的各类成果,如针对性地采取缺陷修复、冻土灾害治理、低温维抢修设备改造等一系列预控措施。基于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了高寒冻土区管道设计、建设过程中的优化建议,从而为我国高寒地区管道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剪切历史对西部管道外输吐哈油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涛  顾建栋  殷炳纲  王中良  沈亮  宋钊 《油气储运》2012,31(1):71-74,87
针对目前西部原油管道冬季运行特点,对管输加剂吐哈油经管流剪切和过泵高速剪切后的物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吐哈油经加剂综合热处理后凝点显著降低,可以满足鄯善首站的外输要求,但油流经历沿线温降、管流剪切和过泵高速剪切到达玉门站时,进站凝点明显升高;沿线加剂吐哈油的物性取决于其所处的温度区间、经历管流剪切过程中管流剪切力和蜡晶分子间力的相对大小以及经历过泵高速剪切前后蜡晶分子结构力的相对大小;其中,翠岭-安西站间油流温度低于12℃,管流剪切和过泵高速剪切对加剂吐哈油的凝点影响较大,使其凝点上升、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原油管道冬季运行油品热处理外输出站温度达到50-55℃,不但损伤管道防腐层,而且造成能源浪费。为此,对乌鲁木齐首站、鄯善站原油加热系统进行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在热媒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油油换热器,使热原油与进站冷油进行热量交换,对综合热处理后的原油进行余热回收,既满足了原油综合热处理65℃的温度要求和40℃出站的温度要求,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际节约能源近30%。同时,冬季运行投用余热回收装置后,可防止紧急停输再启输工况下输油泵因油温过高保护停泵及部分冷油进入下游,并满足急冷热处理后的外输条件。(图7,表6,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