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李烁 《种子科技》2009,27(10):13-14
随着我国种业逐步进入市场轨道,种子产业体系已初步建成。种子市场主体逐步实现多元化,企业开始成为种子科技创新的主体,种子企业在体制、经营理念、生产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种业的发展要求。种子企业必须加快企业体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财务管理作为种子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杨维梅 《种子科技》2005,23(5):254-25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我国种业体制已逐步转型.财务管理作为种子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化财务管理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必然举措.文章分析了现行种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种业导刊》2013,(2):32-32
1.建立新型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种子企业逐步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支持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2,(2):34-34
近日,农业部在京举办种子企业培训班,部党组成员、中国种子协会会长梁田庚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对种业而言,现在是政策环境利好、发展机遇难得的黄金期,是市场主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活跃期,是企业加快重组、快速变化的消长期。种子企业要增强紧迫感、把握大方向、抓住好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经营管理,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科技创新及其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企业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种业发展。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僵化,科研分工不合理,育种研发效率低下,种业企业未能建立自己的研发平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借鉴国际领袖种业企业经验,依靠种业企业,打造过硬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注重对企业研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种子认证制度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山东省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内外种业竞争的焦点.也使山东省种业面临着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山东省种业做大、做强,是山东省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玉峰  常仁才 《种子科技》2003,21(6):328-3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和实施以来,农业科研单位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兴办了大批种子企业,且以高起点、高标准使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种子产业中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随着我国加入WTO,种子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种子经营格局走向多元化,种子质量已成为种子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以质量求生存已成为种业同行共同追求的目标。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是种子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措施是否落实,监督检验是否到位。因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的种子企业在种子质量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笔者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就种子质量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省、地、县种子企业由于体制的转变,在性质上逐渐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为自负盈亏的真正意义上的股份企业;因看好种业的民营资本,农业大学、科研院所竞相成立种子企业;部分国外大型跨国公司也逐步进入中国种子市场,从而使得原有的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种子企业数量猛增。全国现有持证经营企业9000多个,注册资本500万元的企业3000多个,注册资本3000万元的8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70多个,上市公司6个,种子经销商12万个。今后的种业面临的是淘汰、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命运,行业的洗牌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由于体制的转变,原封闭的市场垄断的经营模式被彻底打破,市场放开,竞争会日趋激烈,尤其是人才、品种和销售网络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种子市场已经国际化,国外种子品牌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多,外资入股的种子企业已占据我国种业发展的主导位置,他们对种业的重组和集成能力与其强大的软实力密切相关。种子企业的资本、规模、设施、生产能力等硬实力比较容易复制,由价值观、创新意识、品牌影响力、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林一波 《种子科技》2000,18(6):329-330
种子产业完全市场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和中国很快加入WTO即将成为现实。国有种子公司必须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顺应历史潮流 ,改变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等靠要思想 ,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要坚持创新 ,逐步实现我省种业与国际接轨。作者认为 ,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转换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机构改革的深化 ,种子管理必将与种子经营分开 ,种子管理权应归属于农业行政部门。种子公司将独立自主经营 ,但实行何种经营体制至关重要。作者认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