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概述.野山参 ( Panax ginseng C. A. Mey)是生长在深山密林下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自从有了人工栽培的人参,人参才分为野山参(山参)和人工栽培的人参(园参)。人工栽培的人参是由野山参驯化来的。野山参分布很狭窄,在世界上只有我国、朝鲜、日本以及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才生长着野山参。我国野山参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长白山脉和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东南部以及辽宁省的东部山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柱子参源于野山参品种驯化而成,栽培历史可追溯到300余年,是国内迄今为止园参栽培唯一有石碑记载,同时,也是中国栽培人参长脖品种的生产代表区,并被中国农业博览会冠以"园参之冠,国之瑰宝"之美誉。由于历史原因柱参栽培一直沿袭毁林种参的陋习,与建设"生态中国"理念相悖,如何保护种质资源永续利用,使其向自然型、生态型方向发展,是我们生产者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我国人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近年来由于野山参资源濒临枯竭,园参又不能满足品质需求,所以林下参作为一种仿野生人参应运而生。林下参种植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模式,且技术要求严格。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林下参栽培技术,包括林下参种植品种的选择、林下参种植地块选择、整地、备种、播种及采收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野生人参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人参与栽培人参 Panax ginsengC.A.Mey 同种,是我国珍贵稀有的药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不同,山参与园参植株形态及生长发育规律也不相同。了解掌握山参生长发育规律,在护养山参过程中,适当改善环境条件,促进山参生长发育,对保护和发展山参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山参生长年限与植株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人参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是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天然分布区,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极高,享誉国内外,但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和过度采挖,野生人参资源已濒临灭绝。因此,模拟天然山参的生态环境,利用现有的林地生态条件,林下栽培人参。这对恢复和发展野生人参资源,出口创汇、繁荣林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1林地选择野生人参,一般生长在以红松为主的外阔叶混交村中。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多生长在腐殖质深厚的阴坡密林中,阳坡只见于隐蔽的石欣子及林木遮荫良好的地方,有时亦见于松柞林内较湿润的地方。仿照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参在我国农业、药业、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其特殊的生长习性,导致作物产量、产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出现问题。研究了栽参后受损山地的生态修复及人参产业经济的提升。针对中国吉林白山市抚松县的人参种植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对野山参的栽培历史以及生长习性进行了分析,对抚松县张莲香小山及周边基址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野山参栽培基地模式单一、病害、产量下降,毁林侵蚀土地等问题。由此,提出了参旅融合带动产业、轮作种植涵养土地、生物防控提升产销的设计策略。结论通过研究,证明设计策略的提出对发展人参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可实现多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按照其生长和种植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3种:野山参、园参以及林下参。林下参在东产地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以往参农在种植林下参的时候,多选在天然林下。近些年东北各地林业推广部门(特别是抚顺地区)在现代林业政策的指导下,引导广大参农在人工落叶松下种植林下参,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要总结了人工落叶松下种植林下参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参 ( Panax ginseng C.A.Mey.)别名中国人参或吉林人参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 ,原产中国、朝鲜、苏联。人参是药效极特殊的一种草药 ,但适合栽培人参的地块越来越少 ,且不能重茬 ,栽培所需的物质和经营管理费用也较大。 1 993年 ,通过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青山林场进行模拟野山参的生态条件 ,选择适宜的生长立地播种或移植 ,简化田间管理措施等试验 ,培育出的人参接近于野山参的营养价值 ,成为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高价商品。1 适宜林地的选择1 .1 气候人参性喜冷凉湿润气候 ,耐寒。属阴性长日照植物 ,喜斜射或散射光 ,忌强光和高温 ,…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短梗大参盆栽生长的常规栽培基质类型,通过对比盆栽试验,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短梗大参在不同栽培基质中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在不同栽培基质中的生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对短梗大参的苗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大小、主根根长、侧根的长度及数量有显著性影响;通过隶...  相似文献   

10.
云南栽培木瓜历史悠久。有庭院栽培、成片建园、园周栽培、观赏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木瓜可与异属植物嫁接,作砧木或接穗。采用种子、嫁接、压条、扦插等方法繁殖。对其繁殖技术作了介绍。针对木瓜栽培的非品种化问题,提出通过选优、划分栽培类型的良种化栽培措施达到木瓜的高品质丰产。  相似文献   

11.
北美产七叶树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美东部引进红花七叶树、光叶七叶树、黄花七叶树、欧洲七叶树等在浙江桐庐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连续4 a的引种试验表明,较之于浙江七叶树,北美产七叶树早期生长较慢,树高生长期较短.在引种的4种北美产七叶树中,黄花七叶树、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生长表现较好,虽然在苗期和1 ~2年生时的叶和芽在夏季比渐江七叶树更易受高温灼伤,但随着树龄的增大,抗灼伤等适应能力增强,年生长量不断增加;而欧洲七叶树易受冻害,生长不良,不宜引种.观察发现,红花七叶树和光叶七叶树分别在1年生和3年生时就始花始果,黄花七叶树营养生长最旺,生长速度不亚于浙江七叶树.七叶树种子适时采收,并利用具有自动喷雾设施的温室大棚沙藏,可使七叶树失活和腐烂种子的比率低于10%.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采用小包装方式进行长途运输可保证七叶树种子的质量.通过种子沙藏催芽和切根移床可促进根系发达和苗木生长.在苗期,夏季高温期间宜用50%透光度遮阳网遮阳.圃地培育大苗要求控制定植密度,施足基肥,加强水肥管理,以利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等,研究了枣树(Zizyphus jujuba Mill)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同一枣树品种同一时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采样进行分析,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间相关不明显;不同品种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的光合速率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的高低不能代表品种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Pinus plantations have increased in Brazil, and native forest areas have been converted for timber production. The clearing and the long-term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 land-use effects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were evaluated in a natural broadleaved forest and in loblolly pine sites cultivated for 29, 35, 38 and 49 years, as well the soil contribution as ecosystem carbon pool. According to the exponential-decay model fitted to changes in carbon stock, the initial soil carbon stock of 200 Mg ha?1 to a depth of 100 cm in the natural forest decreased by 36% over 49 years of pine cultivation (around 72.4 Mg ha?1 of C). Around two-thirds of this decrease occurred in the top 30 cm of the soil and intensively in the first 12 years of cultivation, but slowly faded as carbon stock tended to reach a new steady state after approximately 49 years of cultivation. The soil nitrogen stock in the natural forest was 14.2 Mg ha?1 to a depth of 100 cm and decreased by 36% over the 49 years. This decrease was linear according to the fitted model, especially in the top 30 cm where nitrogen decline was 83% and was proportionally more intense than the carbon decline. Despite the soil carbon decrease, soil remained the largest carbon reservoir in the ecosystem for the growing rotation time of loblolly pine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总结了山东省沂蒙山区南茶北引的过程、成果、成功经验与关键技术。50年的茶树引种栽培实践及试验研究表明:沂蒙山区及同类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小气候条件发展茶叶生产,通过科学建园、加强越冬保护、实行适密适矮区田栽培、果茶间作、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技术措施,能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5.
雷竹为早竹新品种,其笋称为雷笋,被誉为笋中极品,是新型天然保健食品。雷竹盛产地为浙江临安一带,据资料介绍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成林快等特点,近年来各地进行了广泛地生产和研究。我们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通过4a的引种栽培、对照对比试验、观测记录、投放市场等措施,综合评定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且稳产、成本低、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恩施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供选择的重要品种之一,宜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南宁市国有高峰林场 48 a 生木荷 Schima superba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长规律、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平均胸径为 20.68 cm,胸径生长速生期为 0~12 a,胸高形数为0.48~3.33,符合培育大径材要求,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平均树高为 23.54 m, 树高生长速生期为 0~14 a,树高生长模型为二次曲线 (Quadratic) 模型;平均材积为 0.359 8 m3,材积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  相似文献   

17.
油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民很早就认识到油茶为优质油源,茶油为油中上品,对野生油茶林的利用,有两千多年历史,对油茶实行人工栽培,也有近千年。早在唐代,就将油茶生产列为主要农事之一;明代以来,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人民在油茶栽培、收获和榨油技术等方面获得了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进行了试验构建与筛选,结果表明:樟子松、红皮云杉单行及双行林带配置经济树种模式中,带外株间配置较带内株间及带内行间配置成活率高,且随着林带树龄的增大,配置经济树种的成活率明显降低,林带中生态树种树龄以不超过15 a为宜;而针对不同类型区在防护林生育早期可分别间作经济作物或中草材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从而增强了生态型防护林的经济功能;杨树林带与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林带的短期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19.
核桃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3年的观察结果,阐述了核桃芽、花、叶、枝、果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如核桃花的雌雄异熟性及叶、枝、果的生长进程,为科学栽培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佛罗里达州人心果考察报告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美国佛罗里达州是人心果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迈阿密戴德县(Miama-Dade)境内,栽培面积不大,但商品化、产业化程度较高,已成为佛罗里达州颇具特色的小水果。以佛罗里达大学热带作物研究与教育中心(TREC)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在人心果品种资源收集、优良品种培育、栽培管理及产品贮藏保鲜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生产与科研经验对于我国人心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