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涓 《森林与人类》2024,(1):118-119
<正>祁连山国家公园内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公园建设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都与其他国家公园有所不同。祁连山国家公园拥有独特壮观的自然景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及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在悠长的岁月中创造的传统文化,都是发展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人们形成了各异的生活、生产方式,直接促进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起、传播与发展。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方面,还体现在不同地域的民居与景观设计方面。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文化的传承一定是借助某种媒介。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追求地域特征和文化表达一直是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是破解当前城市园林"千园一面"的方向。以颍上滨河公园景观营造为例,解析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域特征和当地文化传承,从设计理念的形成和表达方式上,探索了地方自然文化要素和地方人文文化要素在园林景观营造中表里相合、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东台山公园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地域文化和公园具体的景观元素,对森林公园广场与一般城市公园广场进行了辨析,初步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森林公园广场表现方式,力图将自然、人文在景观中的融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景观功能和文化表达一致的森林公园广场特色。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大理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风貌且温泉资源富集,温泉度假村景观设计应当尊重地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大理普陀泉温泉度假村为例,从山水格局、植物景观、建筑小品和温泉文化体验4个方面探讨了地域特色在大理普陀泉温泉度假村中的应用情况及实际效果,并且提出了地域特色在温泉地景观营造启示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技情报》2008,40(2):F0002-F0002
体育馆建筑面积:5901.14平方米,设计规模:2000座,建筑层数2层。建筑立面选型与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体育建筑的雄伟气势,同时与鄂伦春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地域的人文历史文脉,采用大的体块分割,立面细部体现民族文化的深层苛求。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扬州市食品工业园由传统的工业园区向旅游型工业园区转型,园区景观依托食品产业基础和城市旅游服务业资源,将地域文化的创意植入突出"食品工业"主题,融合扬州市风雅闲适的传统饮食文化和生态科技引领下的现代食品工业文化,多条文化线索并行交融,将园区优化升级为糅合美食、生态、科技、欢乐等核心元素的特色食品工业旅游公园。自然层面的地域文化资源构建了工业园区的生态景观基底,打造绿色的生态工业园区;人文层面的地域文化的创意植入突出"食品工业"的园区主题,充分挖掘与"食"有关的地域文化底蕴,从独具特色的扬州地域及食品工业企业文化中寻找灵感。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乡村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发掘及展示出来,融入景观之中,以彰显乡村地方人文特色。以融安县沙子乡樟家屯"梦里水乡"景观规划为例,通过项目建设结合少数民族村寨景观规划设计原则,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开发要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如何融入等问题,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为民族村寨开展特色生态旅游、保护和传承民族景观文化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乡土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调查分析村庄自然和人文现状后,提出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保护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更应利用彰显乡村的地域环境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乡村的田园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Costanza等人的方法估算了祁连山水源养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在气候调节、土壤形成、废物处理、生物防害、食品生产、原材料、休闲游乐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分别为:3840.32万美元,436.40万美元,3796.68万美元,174.56万美元,2182.00万美元,1091.00万美元,1571.04万美元和87.28万美元。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总计为13179.28万美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景观和地域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地域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对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营造地域特色景观的关键在于对地域文化的挖掘。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水电站开发建设是国家"十四五"时期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重视水电站风景区景观设计是水电站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阐述了水电站风景区相关概念,在简要分析了水电站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景观设计原则,从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方面对水电站风景区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进行概述,从植物、文化、大坝、道路等方面,提出了水电站风景区景观设计策略和建议。针对植物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策略包括:消落带植被筛选、构建基塘工程、岛屿营造、营造季相变化等;文化景观设计策略包括:建设展厅展示水利文化、利用地域元素表现地域文化;另外,工程景观设计策略包括:创造不同的观赏方式、附属建筑精心装饰和丰富色彩变化等。对于道路景观的设计策略则有:道路分级、组织不同的游赏方式等,以形成多变有趣的道路系统。  相似文献   

13.
邹杨 《广东园林》2018,(2):31-35
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有着其独有的文化特点。从建水县团山村张家花园的建筑彩绘、门窗装饰、雕刻艺术、地域植物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滇派园林的装饰艺术特色既受到传统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又结合了本土民族特色,形成了一种具有融合性、多样性、民族性的装饰艺术风格,阐述滇派园林装饰艺术独有的区域景观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树木所承载的文化属性、地方特性将逐渐突显和日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种植设计借地域场所社会文化,主动挖掘场地树木人文元素,根据地方人文背景、周边环境特色和具体场地的文化渊源合理配置树木,创造出场所人文精神与树木气质性格高度一致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5.
走进祁连山     
祁连山是我国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横跨甘肃、青海两省,长达千余公里。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至玉门石油河,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3000米~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祁连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藏族、裕固族、回族、汉族等7个民族。其中藏族和裕固族为居住人数最多的两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祁连山(张掖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张掖段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核心区和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主要径流形成区。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面临冰川退缩,雪线上升;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物种减少,病虫害蔓延;投入不足,建设能力弱;生态治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等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的发展对策:保护森林植被,增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保护湿地资源,修复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狠抓节约用水,减轻祁连山生态环境压力;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国家尽快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建议国家增加张掖生态用水、建立黑河调水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园林环境的组成部分,反映了所在城市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韶关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章从地域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的应用两大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认为园林景观应依托地域自然和文化因素,并结合现代美学原理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下的特有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南地区地形地貌、气候与农业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区域的系列人文资源特征。认为:西南地区在极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样的农业,加之民族众多、聚居混杂,西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但文化资源开发的无序或过度却普遍存在。最后,提出了西南地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小涛  徐惋秦 《绿色科技》2019,(17):251-255
指出了研究地域历史街区建筑有助于挖掘民族历史文化及其内涵。为了挖掘传统建筑文化、探讨其空间布局和建筑特点,以及目前老街存在的问题。以四川省大竹县城老街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大竹老街建筑空间布局及特征、历史文脉、旧城老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了老城改造的规划思路:保护街道肌理,增加公共空间;延续传统建筑格局--新旧融合;以绿化景观彰显地域特色;延续传统文化,传承城市记忆。研究结果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范学明 《广东园林》2008,30(2):46-51
关注用地现状环境的构筑物、光线、辐射与气流、水文和地域特点等自然因素,关注人形行为和当地历史文化等人文、社会因素,追求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绿影代表自然,绿光代表人工。光与影共同营造后工业生态休闲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