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学者们目前有两种相仿的论断,有些学者认为解救“三农问题”就要使农村土地私有化;有些学者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通过从社会实践和中国国情角度出发反驳了土地私有化的观点,认为:首先是土地私有化将弱化农民集体力量加速土地的流失;其次是土地私有制带来的土地兼并会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再次是农民社会保障无处可寻,并且提出了:农村土地国有化+管理学权变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百姓》2003,(6)
最近两年,在学界和地方的官员中,呼吁农村土地私有化的声音很高。学者主张土地私有化主要是从土地的生产资料属性的角度讲的,因为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土地的市场化配置地方官员主张土地私有化主要是从土地资本化的角度上讲的,因为土地私有化有利于消化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的债务。笔者认为:在土地的功能多元,追求土地的高产出率依然是第一目标,农村的民主法制不完善的前提下,应该“慎言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时期的农村士地流转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土地流转问题是改革发展的需要,目的是要实现规模化经营,而且这个规模化经营是在坚持农村摹本经营制度,双重经营基础之上发展的。土地承包是向集体承包,一定要把握这个基本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不意味着向土地私有化的方向上走,明晰产权,尊重农民的财产权,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岑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8-14310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契机;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法规不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关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民群众和地方政府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土地流转政策执行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转变地方官员的思想和作风,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土地流转观;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5.
葛斐  黄静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91-392
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政府必须弱化集体权利,将土地逐步乃至最终完全交到农民手中,实现土地的私有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要想更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土地,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就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灵活的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将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帮助农民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承包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土地承包工作进展,对农村经济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对土地承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纠纷,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在土地流转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的必然结果。1、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难度大。一是规模流转涉及的农户多,每个农户的想法不一致,意见不统一,又不能强求,协调难度大。二是租金与农民自种收益有差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专业蔬菜地、公路沿线的好土良田,农民不愿流转。三是由于国家征地等原因,人均耕地普遍偏少,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取消农业户口,咱们农民可以很轻松地成为城市户口。可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惠农政策,农村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健全,不少农民担心,取消农业户口,自己就不是"农民"了。他们心中,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1.取消农业户口,我家的宅基地还是我的吗?农民正是因为农业户口这种身份获得了土地以及土地的收益。所以现在取消农业户口,导致大多数农民认为改了户口就必须放弃土地、宅基地以及各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很多地方都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这些尝试和探索在不同程度上使土地实现了资本化,但是有的地方出现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民承包权和农地性质改变的情况,带来了农民失地、农村稳定、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婕 《河南农业》2014,(3):15-15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同时,很多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土地流转应运而生。南乐县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笔者针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农问题关注度的升温,其中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在热议之中。许多学者针对农村土地私有化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在否定了相关论点后提出了自己对农村土地私有化的观点,认为中国目前不应该土地私有化,土地私有化的实施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慎言农村土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是关键,因为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土地对农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让土地资源得到灵活的应用,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就要做到位。从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承包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土地承包工作的进展,本文主要从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一些更好的管理建议,这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在保证农民对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劳动力不断变化和农业生产要素不断重新组合的要求,笔者通过对邹城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进行的调查,认为关键是做好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文章,稳定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经营权,建立灵活多样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墓本情况 邹城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反租  相似文献   

15.
张掖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4.42%,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品;有利于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迫切需要积极引导、依法规范推进我市土地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农村土地银行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农村土地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缺乏运行资金、土地确权未完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贷地方身份模糊和农民资本意识薄弱等。因此提出了拓展农村土地银行业务面、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体系、拓宽农村土地银行资金来源、统筹城乡土地政策、培养资本农民及推广和落实"两权"试点工作等促进农村土地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确权是保护农民群众土地权益不受损失,加快土地流转,高效利用土地,加快发展农业,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性措施。古交市积极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圆满完成土地确权工作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本文就土地确权的重要意义,确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土地确权工作做了探讨,希望这些探讨能对后续的土地确权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林州市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俊桥 《河南农业》2008,(19):10-10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 (一)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 现阶段。林州市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实现基本的社会保障,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离开土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没有其他收入可以替代土地产出的情况下,农民是不会轻易将土地流转出去的。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宣传不深入一些乡镇政府没有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到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大局来认识,对有效利用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不够,同时还存在“三种担心”:一是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丧失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流转出去。二是部分有能力转包、承租方,担心承包后自己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三是部分业主担心市场变化快,对预期收入不明确,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党的一贯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承包方享有自主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由此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的发展,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有效地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上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民恋土情深,不易流转尽管有很多农民弃农经商、外出打工,但靠承包土地生存的传统观念,仍使他们对土地眷恋很深,放不开手脚,宁可请人代耕,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2.农村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