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候鸟环志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青岛、长岛、南四湖、日照、荣成建立了五个鸟类保护环志站和济南、德州两个环志点,总计环志放飞各种鸟36056只,已回收鸟环99只,居全国各鸟类环志站之首。开展了多项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项目;参加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就今后鸟类环志工作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2.
据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通知,一只中国环志的松雀鹰(G08-0456, )于1999年8月26日在俄罗斯(52°1′N,127°31′E)回收,该鸟是山东省长岛候鸟保护环志站于1998年9月20日在南长山礓头环志点放飞的。 长岛候鸟保护环志站自1984年建站以来,始终坚持候鸟环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环志候鸟的数量、种类、回收均属全国环志站点首位。截止目前,共放飞鸟类15目、31科、121种、68152只,其中猛禽42835只,猛禽环志占全国的70%以上。同时回收国内、外环志鸟156只,其中包括在…  相似文献   

3.
苍鹭迁徙的环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苍鹭(Ardea Cinerea Linnaeus)是属于鹳形目鹭科的常见涉禽,是典型的沼生鸟类。1985年至1986年,我们在牡丹江鹭岛对其进行了环志迁徙研究。我们共环志雏鸟100只(1985年环志87只1986年环志13只)除4只死亡外,其余全部迁离鹭岛。至1988年底,共回收脚环8只(其中4只在鹭岛回收。回收率达8%)。从回收信息得知,苍鹭越冬迁徙可远达海南省,迁徙路程达3000公里以上,为我国环志鸟类迁徙最远记录。为我国鸟类环志迁徙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4.
前言 1981年3月3日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为了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林业部设立了“全国鸟类环志办公室”负责组织中国的环志工作。为了开展鸟类环志用以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工作。1982年6月林业部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全国鸟类环志的研究任务,建立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鸟类环志工作中关于科研和科研管理等事宜。自此,全国的候鸟环志工作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日本国的鸟类标识工作始于1924年,由日本国环境厅委托山阶鸟类研究所标识室负  相似文献   

5.
嫩江高峰林区2008年度鸟类环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鸟类97种16 549只,其中春季81种8 334只,秋季69种8 215只,隶属11目31科。春季以红胁蓝尾鸲、黄雀、燕雀、小鹀、黄眉鹀、栗鹀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5 346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64.1%;秋季以白腰朱顶雀、燕雀等2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4310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52.5%。  相似文献   

6.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徒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6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5种,隶属15目36科,环志鸟类165种184273只,其中,仅燕雀就环志13174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较多的种类,占环志总数的7.1%.环志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5月1日;秋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9月24日.回收信息表明,燕雀迁徙距离较远,开展燕雀的环志研究,对探索鸟类迁徙规律、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晋  李显达  方克艰  方克强 《野生动物》2007,28(5):24-26,35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徒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6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5种,隶属16目41科,环志鸟类165种184273只,其中,仅黄雀就环志20214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较多的种类,占环志总数的11%。环志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5月15日,秋季迁徙高峰期基本在10月16日。回收信息表明,开展黄雀的环志研究,对探索鸟类迁徙规律、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自1984年至1988年4月,在位于东北平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北纬46度55分-49°35′,东经124°00′-124度30度,环志了41种951只鸟,截止1987年底共观察回收6种12只环志鸟(其中有2只是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环志的),分别对环志鸟类的回收和观察资料。为确定在本区繁殖的苍鹭,草鹭,白琵鹭,白枕鹤,丹顶鹤等鸟类的确定越冬地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并为研讨鸟类迁徒路线,迁徒方式等迁行旆态学提供了线索,本还探讨了对不同鸟的捕捉环志方法及影响不同鸟类观察回收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世伟 《野生动物》2003,24(4):34-34
自2002年初开始,山东省长岛候鸟保护环志中心站积极调整环志策略.变每年一季环志为三季环志。他们采取增加环志网点、延长环志时间、猛禽与雀形目鸟类结合环志的方法,发扬死守、硬靠、勤遛网、严管理的优良传统.坚持两个多月吃住在野外.全年共完成环志放飞候鸟13目、29科、123种、29206只,其中环志鸟2目、3科、19种、3425只.回收国内环志鸟5只.候鸟环志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十二月十一日在北京召开。林业部副部长刘昆主持了开幕式,他代表中国政府欢迎日本代表团的到来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日本代表团团长、日本环境厅官房审议官中岛良吾先生在会上讲了话。林业部全国鸟类环志办公室、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根据双方制定的议程,各自介绍了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工作的开展情况。中方首席代表、林业部林政保护司副司长卿建华介绍了我国在加强鸟类的保护管理、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活动和组织鸟类资源考察的情况,并介绍了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鸟类环志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鸟类环志站点二十多个,共环志了鸟类五十三种三千多只。日方代表介  相似文献   

11.
鸟类年龄鉴定对环志工作有重要意义,若能正确地鉴定捕捉后放环鸟的年令,可探讨幼鸟和成鸟迁徙季节或路线的不同,幼鸟和成鸟的比例,寿命和生命表等规律,会使鸟类环志研究更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基于公民科学数据,分析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记录到的异地环志水鸟与其越冬地、繁殖地及其他停歇地的迁徙连接。结果表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记录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俄罗斯楚科奇及中国江苏等11个地点环志的10种水鸟,共计38只,其中,记录到数量较多的种类有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铁嘴沙鸻(Charadrius leschenaultii)和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防城港是观察记录地中记录环志鸟种类和数量最高的地区,全球极危物种勺嘴鹬主要分布在北海西场,并与俄罗斯楚科奇存在60%的迁徙连接。在所有环志地点中,越冬地澳大利亚所观察环志鸟种类数和数量较高,其占比为40.0%和36.8%。通过这些数据,首次构建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迁徙鸟类连接,为掌握该区域的鸟类迁徙路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鸟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鸟类行为。目前我国各地鸟类环志站为了提高鸟类环志数量,媒鸟引诱方法是环志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也具有其局限性。2007年3~5月,笔者对黑龙江省帽儿山鸟类保护环志站春季常见的3种鹀科鸟类田鹀、黄喉鹀和灰头鹀,通过媒鸟鸣叫声音吸引其他同种鸟的方法,研究对鸟类集群行为的影响,以找出不同迁徙阶段以及每日不同时间段其鸣声对集群行为的影响,其结果将对增加鸟类环志数量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表明:鸟类的鸣叫声音对于鸟类迁徙不同阶段的集群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鸟鸣叫声音对其集群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旅鸟如田鹀等,媒鸟对于同种鸟的集群行为有明显的作用。当地繁殖的夏候鸟如灰头鹀,在迁到后期则不能使用媒鸟来提高环志量,因为它起的作用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各种鸟每日不同时间段媒鸟所起的作用也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夏候鸟而言,迁来早期早晨媒鸟有吸引的作用,而迁来中晚期则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22日,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又传来捷报:黑龙江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 2004年11月14日环志的白腰朱顶雀(环号 A42-1324,雌性)被荷兰格林尼治(北纬 52°06′,东经4°20′)2005年11月13日回收,这是自2003年以来欧洲国家第四次回收到中国环志鸟。白腰朱顶雀(Carduelis flammea), 俗名苏雀,雀形目雀科,体长13厘米,嘴黄色,端部、嘴峰黑色,虹膜深褐,头顶朱红色,脚黑色, 尾叉形。雄鸟背部灰褐并具浅黑色纵纹,翼上具两条白横班,腰灰白而沾红并具黑褐色  相似文献   

15.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成立于1982年10月,1983年6月首次在青海省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对斑头雁(Anser indicus)和渔鸥(Larus ichthyaetus)进行环志放飞试验。1996年以前年环志数量在5~6千只,1997年环志数量超过1万只,1998年环志数量达2.9万只,1999年环志数量首次突破5万只。截止1999年底中国大陆累计环志鸟类390种19.7万余只(图1)。  相似文献   

16.
嫩江高峰林区春季迁徙鸟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是多种鸟类南北迁徙的主要途径和停歇地之一,有80余种鸟类迁徙中途经此地。结合全国陆生野生资源的调查,我们于1998年4~5月在松嫩平原的北缘嫩江县高峰林区,对当地春季迁徙的鸟类进行了观察,为在此地建立鸟类监测及环志站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嫩江县高峰林场境内,西邻嫩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经松嫩平原迁徙鸟类理想的"歇脚点",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候鸟迁经这里。一、鸟类环志监测1998年4月,在黑龙江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哈师大等院校的专家开始在嫩江高峰开展鸟类环志并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鸟类环志白花钱,得不偿失,无用处,不来钱之说时有耳闻,为了给环志工作正名,兹作介绍如下各点供参考。鸟类环志,是当今世界上最简单有效广泛为各国应用来研究候鸟迁徙规律的方法.鸟类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9.
(一)环志的意义鸟类环志(Bird-Banding)是获得有关鸟类迁徙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环志可以了解和研究鸟类迁徙、散布、季节运动、归巢能力、死亡率、存活率、寿命、种群大小、种群结构、配育经久性、地点和场所、日活动,以及有关生境、行为等方面的基本数据。从环志所取得的大量资料,起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学术上对于候鸟迁徙的规律和鸟类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85年4月--1991年9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43只,回收15只。分析环志鹤类的回收信息,提供了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丹顶鹤的越冬地点及迁徙路线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鹤类的捕损环志方法及影响回收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