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海湿地鸟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2007年连续7a对向海湿地内迁徙和重要繁殖水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鸟类数量资源显著下降,由2001年的127644只降为2007年的58 216只,降幅达54.4%;鸟类种类由2001年的63种上升为2007年的64种,有小幅度上升。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功能正在逐步退化,缺水旱化和人为活动是两个主要因素;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植被、保证生态用水、适度移民是适宜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1-12月,利用样线法对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92种,隶属于15目46科106属;雀形目鸟类和夏候鸟是保护区鸟类群落的主体;森林是保护区鸟类分布的最主要生境;保护区鸟类以狭布种为主,湿地、森林具有最高数量的狭布种分布,湿地和森林的保护对保护区鸟类的保护和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区的动植物特点,总结出了湿地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脆弱性等特征,提出了应从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湿地污染源分析与控制对策、以芦苇为代表的湿地植物水体净化研究、红外监控网的布点原则、以鸟类和环境监测为基础的湿地环境变迁与鸟类群落变化相关性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多方面进行湿地管理技术研究,通过三级防控措施将有效实现龙凤湿地的生态风险防范,进一步保持和改善龙凤湿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征等,对湿地类型与生态特征进行简要论述。汗马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多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为鱼类、两栖类和鸟类提供了重要的生存环境,被誉为"鸟的乐园"和"物种基因库"。在保护湿地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于1月18日在海南省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首次发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并向吉林省哈泥湿地、湖北省网湖湿地等8处湿地颁发国际重要湿地证书,为2018年通过验收的河北康保康巴诺尔等16处国家湿地公园授牌,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3家单位颁发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  相似文献   

6.
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案例、必要性、原则和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5):20-24
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护湿地的主要方式。从文献中搜集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的案例,通过对不同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原因、范围和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湿地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作用是自然保护区调整的主要原因。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要以有利于加强对湿地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力度,利于稳定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为原则;应依据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条例和法规,实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态类型复杂,生物物种多样,是南北重要通道上的鸟类栖息地和越冬地。认识并优化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不仅可使区域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而且将对提升整个北京市乃至华北地区的大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0年黄河在断水34年后对刁口河实行全线过水,借此机遇,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本文以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其演替机制为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重点是鸟类)保护成效为监测指标,抽取2009、2010和2011年3个时间段夏末、秋季鸟类迁徙期两个同步时间点的对比数据,评估生态补水效果。研究结果认为生态补水后生态退化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向良性维持方向发展;生态类型和景观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初步恢复;水禽保护成效显著,种群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团泊湿地位于天津市区南部,是中亚区鸟类南北迁徙必经之路。为此1985年建立县级鸟类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市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一、团泊湿地现状1996年到2000年,静海县遭受了连续5年的干旱,加之上游水源因干旱而缺水,因此造成团泊水库几乎干涸,天然鱼虾蟹苗几乎绝种,鸟类及水生物减少80%—90%,只有少量小水泽与坑区域出现鹭类等。2001年市县级领导采取积极保护湿地生态的措施,从西青区调来一部分水,加之2001年降水量达200毫米左右,团泊湿地生态又有了一些改变。2003年经过市县有关部门的努力,库内积水约2000立方米,库北湿地容水较多,占…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秦岭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发展,从1965年建立的第一个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先后建立了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濒危珍稀鸟类“朱鹮”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为保护三河湿地(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渭南市成立了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陕北风沙区为保护濒于灭绝的臭柏资源建立了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和查询有关资料,保护区内共有鸟类169种,隶属16目,40科,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1种。在分析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现有鸟类资源区系、居留型和分布规律基础上,结合保护区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情况等,找出保护区当前鸟类资源主要影响因素,并有针性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巨大功能,还是许多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繁衍的场所。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关中平原的东部,是内陆候乌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是我国中、西部国际保护候乌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区内丰富多彩的森林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珍稀鸟类资源、湿地资源、景观资源、水体资源构成的生态系统成为黄河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1、概述包头市南海子湿地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侧,总面积1585公顷,是黄河改道南移后形成的湖泊和滩涂地,拥有开阔的水面和大面积的疏林草地。2001年南海子湿地晋升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域内,生长有野生植物33种,两栖爬行类动物9种,鸟类77种,哺乳类动物15种。保护区内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受保护的动物有12种,均为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11种,保护鸟类目录如下表:2、植物保护方法不当对湿地产生的不良影响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树种为杨树、柳树、槐树等树种,湿地内植物的主要病虫害是光肩星天牛。杨树…  相似文献   

15.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为代表的珍稀鸟类。文章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资源评价,并从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脆弱性、生态区位、潜在保护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保护价值评价,为科学全面认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价值提供依据,也为草海保护区有针对性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西湖湿地属省级自然保护区,蕴含了丰富的生物、水、土地以及生态旅游等资源,是我国淮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生态功能正受到影响和威胁。本文分析了东西湖湿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东西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10月—2012年9月对泉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综合历史资料和本次调查记录,结果表明:泉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有13目35科170种,其中《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有75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有4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9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鸟类21种。根据居留状况分析,冬候鸟72种,占42.35%;留鸟54种,占31.76%;旅鸟27种,占15.88%;夏候鸟17种,占10%。区系从属情况为:古北界鸟类97种,占57.06%;东洋界鸟类69种,占40.59%;广布界鸟类4种,占2.35%。分析了泉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全国第八大淡水湖泊——梁子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与管理,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的方法对湖北梁子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开展系统研究。结果为该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49科190种,较2001年《保护区科考报告》增加了鸟类7科24种。建议未来通过严格划定核心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开展科普教育等工作,保护鸟类的繁殖栖息地。  相似文献   

19.
冰川与湿地是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2011—2013年,采取遥感监测、地面调查及文献资料,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冰川与湿地资源,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冰川1 219条,冰川面积485.39km2,冰储量15.81km3。湿地面积20.37万hm2,其中,天然内陆湿地面积20.21万hm2,人工湿地0.17万hm2。当前,因气候变暖、超载放牧、监测研究落后、管理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祁连山区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依据保护区功能区及人为干扰因子,提出了保护区冰川与湿地保护管理区划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君山江湖口湿地体验园的建设从湿地保护、修复以及合理利用出发,基于调查分析项目地周边环境和项目地生境的历史演变为导向,为项目地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提供方向与参考,采用自然修复以及鸟类栖息地修复、鸟类食源补给地建设、鸟类栖息林建设等人工促进修复方式,改善和修复湿地生境。合理利用项目地的湿地、设施等资源,进行可持续的生态设计,在为市民提供生态科普宣教场所和自然体验地的同时,保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