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们镇有两个农业生产大队,十个生产队,二千九百六十二人,二千三百一十七亩耕地。水肥充足,生产条件较好。由于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晚茬麦,产量低,影响大面积均衡增产,成了“拉腿田”。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进行小麦育苗移栽,变晚茬为早茬,获得了大  相似文献   

2.
<正> 选育与推广晚播早熟、产量高而稳定的小麦品种,是夺取全年粮食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沿河湾地及低洼易涝的地区更有重要意义.我省淮北地区小麦面积2000万亩左右,占全省麦田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晚茬麦面积约占20%,即达400万亩左右,如遇旱涝灾害天气,晚麦面积更大.长期以来,晚麦产量低,收获迟,也不利于后茬及时整地播种,影响全年均衡增产.为适应生产上的需要,1981年我们从郑州741与杨麦2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宿育1号小麦新品种,在主要性状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晚茬麦低产变高产的途径,我们从2002年秋种开始,对晚茬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探索晚茬麦地膜覆盖的增产数量和经济效益;掌握晚茬麦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大)麦高产优质高效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晚粳水稻北移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场在这几年中,一般都有约2万亩晚粳茬口不能适期播种,遇有像1996、1999年多秋雨天气,80%左右的麦子成为晚茬麦,因此,探索晚茬麦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52.84万亩左右,其中稻茬麦占有很大比例,因此,种植适宜稻茬、晚播的小麦良种对我县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起着重要作用。几年来,我们通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年农业大学下放到试验站小麦小队的师生,在党的领导下,贯徹了“生产、教学、研究”和“师生农民”两个三结合,在二十四亩晚播弱苗的基础上,连续胜利地夺取了穗多、穗齐、粒多、粒饱,获得平均亩产八百零五斤的丰产。有力地证明晚茬弱麦只要抓住返青拔节关,加强田间管理,是可以获得丰产的。认为冬小麦晚播一定减产的看法是消极的,不利于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我县属典型丘陵山区,由于水稻晚粳面积较大,腾茬迟,加上秋播期间常遇连绵阴雨或干旱,因此,晚茬麦面积比例较大.晚茬麦产量较低,已成为本地区夏粮生产中主要问题.晚麦能否取得高产,早在90年代中后期我们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现已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稻茬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沂市是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大米产区之一。历年种植水稻25~30万亩,稻茬小麦25万亩左右。长期以来,稻茬麦产量较低,群众有“吃了大米饭,甭想吃白面”的说法。1982年前后,我们从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入手,进行了稻茬麦高产稳产配套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0.
我省晚茬小麦历年约占麦播面积的30%左右,以往由于选用品种不当,致使晚茬麦普遍产量低,成为大面积生产上的拉腿田。为了促进晚茬麦增产,现介绍几个适宜晚播的小麦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随着耕作制度改革晚播麦田面积逐渐扩大,加之秋播期间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干旱或雨涝灾害,导致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由于播种晚,气温低,生产上难以培育壮苗,各生育阶段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的最佳光温资源,成为大面积小麦均衡增产的限制因子。因此,了解晚茬麦生育特点,推广晚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冻害的补救措施是提高晚茬麦单产的关键。一、晚茬小麦优质种植技术要点1、晚茬麦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点(1)冬前有效积温低,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  相似文献   

12.
盖县熊岳公社厢黄旗大队第一生产队,1973年10月10日播了22.5亩晚茬麦,通过精心管理,采取三早一促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平均亩产310斤,其中有7亩平均亩产达到526.9斤。实践证明,晚茬麦也可以获高产。  相似文献   

13.
金县大连湾公社后盐大队一队,1973年由于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前茬倒地晚,80%的冬小麦是在10月7~19日播种的晚茬麦。这个生产队的干部和广大社员群众,以批林批孔为动力,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精心管理,夺得了晚茬麦平均亩产529斤的好收成。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4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提高淮北旱地的早茬麦,淮北,江淮和沿江旱地的晚茬麦以及沿淮,江淮和沿江地区的稻茬麦生产整体水平问题,分别提出了一些关键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生产需要,促进稻茬小麦稳产、高产,于2013年在凤台县开展了晚茬小麦稳产、高产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烟农19、济麦22、连麦2号、泛麦5号等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可在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18.
晚茬小麦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晚茬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冬前苗小、苗弱,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与适播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晚茬麦春季麦穗分化比适播麦要晚,但是春  相似文献   

19.
临沂地区自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涝洼以来,水稻栽培面积日益扩大,由1963年的14万亩,增加到1964年的91万亩,1965年达到120万亩。这对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群众生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这一栽培制度的改革,稻茬麦的面积亦随之增多,有的社队,稻茬麦竞占麦田面积的70%以上,如郯城县马头公社陈村大队共种小麦420亩,其中稻茬麦有320亩,即占76%。为了今后我区小麦大面积的均衡增产,同时相应的促进水稻的发展,研究改进稻茬小麦的栽培技术,解决稻、麦连作当中的矛盾,是当前农业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麦收前曾在稻茬麦面积较大的临沂、郯城、苍山等县作了较广泛的调查,现仅将种好稻茬麦的几个环节问题,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大队地处长江之滨,是晚稻晚麦地区。过去三麦产量很低,1963年单产只有242斤。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以大寨为榜样,坚持科学种田,不断改进栽培技术,摸索晚茬麦高产规律,三麦连连获得高产。1973年在连续阴雨的不利情况下,三麦单产仍然达到764.5斤。 今年麦子丰产的特点是:穗大籽粒饱,穗多倒伏少,早麦、晚麦较平衡,赤霉病的为害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在夺取三麦高产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