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盘腐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化学杀菌剂和无公害药剂,对向日葵始花期、盛花期进行田间接种,调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混剂中甲托︰咪鲜胺(4︰6)配比效果最好,防效可达61.2%;单剂中防效较高的是40%菌核净WP,无公害药剂中6%低聚糖素、5%氨基寡糖素、液体地膜的防效较好。田间防治向日葵盘腐防治以初花期防治效果好于盛花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型农药60.00%唑醚·代森联(百泰)WG和25.00%吡唑醚菌酯(凯润)EC防治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00%百泰WG、25.00%凯润EC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70.00%甲基托布津WP的防效相当;而储藏期百泰、凯润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3.
5种药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种药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杀菌剂。[方法]测定了1%波尔多液、50%多菌灵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80%代森锰锌7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波尔多液和80%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达75.00%,50%多菌灵和75%百菌清的防效为69.14%;70%甲基硫菌灵的防效欠佳,仅为14.81%,与其他4种药剂存在极显著差异;1%波尔多液喷施后,药剂在叶片上的附着期长,防治效果最好。[结论]1%波尔多液是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将5种杀菌剂(36%多酮SC、40%戊唑多菌灵SC、59.7%咪鲜多菌灵WP、40%百菌灵WP和25%赤霉清WP)于小麦始花期施药1次及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研究了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盛期各施药1次36%多酮SC1 05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病穗、病指防效分别达47.67%和64.01%;40%戊唑多菌灵SC 1 200 ml/hm2、25%赤霉清WP1 8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59.18%和59.86%。  相似文献   

5.
六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林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八角林间采用人工接种病菌后用药剂喷雾防治并以统计落叶率和病斑占有率作为防治效果考查等方法进行6种杀菌剂(45%咪鲜安EC、70%甲基托布津WP、25%腈菌唑EC、50%异菌脲WP、30%醚菌酯EC、戊唑醇与大生M混配)对八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大生M混配、45%咪鲜安EC、70%甲基托布津WP对该病的防治效果及保叶率均为优良,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3.2%、90.8%、88.5%,保叶率分别为:96.29%、95.34%和93.81%;25%腈菌唑EC、50%异菌脲WP、30%醚菌酯EC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稍差,分别为:73.6%、67.8%;65.1%、87.70%、82.93%和85.56%。结论:戊唑醇与大生M混配、45%咪鲜安EC、70%甲基托布津WP,对八角炭疽病均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在生产上防治八角炭疽病时选择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上海允发生产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适宜剂量及安全性等,为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其不同用量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西瓜炭疽病发生初期,以每667 m2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 80 g的防治效果较好,每隔7 d喷1次,连喷3次.  相似文献   

7.
甘薯白绢病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防治甘薯白绢病,选取7种杀菌剂开展了甘薯白绢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中,以第3组的32.5%阿米妙收SC 1500倍液浇灌根部2次处理的防效为最好,达75.76%;其次为75%拿敌稳W G3 000倍液浇灌根部2次处理,防效为66.82%。第1、2组中,均以7 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喷2次处理的防治效果为最好,防效分别为45.58%和39.34%。  相似文献   

8.
1988~1990年大田调查结果表明,豆荚螟产卵对豆荚有较强的选择性,有78.12%的卵是产在35~45毫米长的豆荚上,此时大豆处于鼓粒前期,豆荚在10~15日龄。豆株6~12节的豆荚上落卵量占总落卵量的83.53%。不同大豆品种及播期能改变豆荚螟产卵与大豆物候期的关系,因而防治适期应以大豆鼓粒前期来确定。2.5%敌杀死3000倍液喷雾,防效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2009年对一种新大豆豆荚炭疽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5%咪鲜胺水乳剂等药剂在试验设计的浓度范围内,在大豆始花期和结荚初期施药,对大豆生长安全,对株高、产量等生育性状无显著负面影响,各药剂对新大豆豆荚炭疽病都有一定的防效。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与当地防治蔬菜炭疽病的常规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相比,相对防效稍高,但无显著差异。60%吡唑.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田间用量以900 g.hm^-2和48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嘧菌酯在4种瓜类真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嘧菌酯(Azoxystrobin)的商品制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SC)防治4种瓜类真菌病害的效果。结果表明:第3次施药7d后,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倍液对西瓜炭疽病、西瓜蔓枯病和西瓜疫病的防效分别为88.93%、83.97%和69.65%,显著优于对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WP)500倍液,58%甲霜·锰锌WP600倍液;第3次施药7d后和10d后,833倍液对冬瓜炭疽病和丝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8.36%和90.78%,显著优于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WP和72%杜邦克露625倍液WP;第3次施药7d后,1500倍液对南瓜白粉病的防效达83.90%,显著优于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炭疽病是菜用大豆生产上发生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破坏力强,发病时在豆荚表面形成黑色斑点,严重影响鲜荚外观商品性和品质,已成为我国菜用大豆生产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明确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本文对采集的菜用大豆炭疽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基于柯赫氏法则分离到引起菜用大豆炭疽病的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造成浙江省菜用大豆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筛选可以用于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测定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平头炭疽菌Cts18和胶孢炭疽菌Cts22对生产中常用杀菌剂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发现多菌灵对Cts18、Cts22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13 μg·mL-1和96.12 μg·mL-1,戊唑醇对Cts18、Cts22的EC50分别为0.27 μg·mL-1和0.63 μg·mL-1。结果表明,平头炭疽菌Cts18相比胶孢炭疽菌Cts22对多菌灵和戊唑醇更加敏感,其中戊唑醇可作为生产中防控菜用大豆炭疽病的杀菌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芒果花果期喷施杀菌剂而实现防控采后炭疽病的方法,选取露娜森和拿敌稳杀菌剂开展采后炭疽病防治试验。设计每种杀菌剂2个施药剂量梯度,咪鲜胺试验区,另设空白试验,共6个处理,比较各药剂处理间病情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选用的药剂对芒果花果期的嫩叶、花、幼果未见药害,也不影响芒果的后熟,且采后7天时,花果期喷施1500倍浓度的露娜森的防效与采后浸果咪鲜胺的防效相当、防效达72.73%,货架期可维持7天,750倍浓度拿敌稳次之,对芒果炭疽病的采后储藏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明显延长了芒果的货架期、储藏期。由于露娜森中含有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的原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了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通过干扰复合体Ⅱ上4个亚基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阻止其产生能量,抑制病原菌生长,与咪鲜胺处理的结果一致,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6种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采用25%炭露EC等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进行了田间小区和示范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按常用量喷施药剂1次,防治效果达62.92%~70.91%.25%炭露EC 1800倍液在小区和示范区试验中,1次施药防治效果均可达70%以上.可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杀菌剂LS-1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未加助剂的LS-1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及诱导抗病作用,并进行了助剂筛选,测定了助LS-1对番茄叶霉病的施药适期及接种防治效果。结果表明,LS-1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达到62.46%,显著好于植物源药剂邻烯丙基苯酚、生物药剂宁南霉素和常用化学药剂甲基托布津。LS-1可提高番茄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具有诱导番茄产生抗叶霉病的能力。以适当的比例加入大豆油和生化黄腐酸后对番茄叶霉病的接种防治效果提高到79.36%,最佳施药时期为病菌侵入前7d至侵入后7d,防效在54.09%~86.90%之间,施药间隔期5~7d。40.00和20.00g·L-1的助LS-1对番茄叶霉病的接种防效分别为89.80%和86.35%,显著优于常用化学药剂甲基托布津、生物药剂宁南霉素和植物源药剂邻烯丙基苯酚。  相似文献   

15.
大豆籽粒发育可分为鼓粒期和籽粒归圆期,探究无损伤检测鼓粒进程的指标对大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鲜819-4、冀豆17、鲁96150和V94-3971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连续测定标记花荚的荚果厚度,分期收获同日标记的大豆籽粒并进行发芽率测定,研究大豆鼓粒期荚果厚度变化。结果表明:1)鼓粒期鲜荚皮厚度基本保持恒定,因此荚果厚度可用于度量籽粒厚度的变化。荚果厚度(y)与开花后日数(x)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y=ax2+bx+c)进行有效模拟。利用模拟函数可以对大豆鼓粒始期、最大荚果厚度出现期、鼓粒持续期以及平均鼓粒速率等进行有效预测。荚果最大厚度可用作判定大豆籽粒开始具备发芽能力的外观指标。2)荚果厚度变化受材料特性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同一材料不同时期标记的花荚,荚果厚度增速趋势可能有差异,因此在大豆籽粒灌浆特性研究中,同日标记花荚是籽粒灌浆特性研究中一项必要的控制措施。3)不同材料鼓粒特性存在差异,选择鼓粒启动早、鼓粒速度快的大豆品种是可行的。荚果厚度有望成为研究大豆灌浆特性和适时早收的无损伤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6.
16种杀菌剂组合对核桃炭疽病和黑斑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调查了四川省石棉县核桃炭疽病和黑斑病发病情况,并选用4种杀菌剂(25%咪酰胺乳油、20%噻唑锌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链霉素可湿性粉剂)配成16种组合对核桃炭疽病与黑斑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7月中旬核桃炭疽病和黑斑病大面积暴发,果实发病较叶片快,至8月26日,核桃果实炭疽病和黑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4.22和41.15,叶片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5.08和32.54;25%咪酰胺乳油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叶片黑斑病防效最佳;25%咪酰胺乳油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果实炭疽病和黑斑病的防效最佳;20%噻唑锌悬浮剂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叶片炭疽病的防效最佳;100%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咪酰胺乳油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20%噻唑锌悬浮剂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都能较好地提高保果率和增产率。  相似文献   

17.
几种药剂防治玄参斑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霞  李隆云  宋春泉  曾凡明  吴叶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40-13341,13403
[目的]研究几种药剂防治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斑枯病的药效。[方法]玄参在栽种前以4种杀菌剂进行子芽浸种处理,田间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在玄参斑枯病发病初期,以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用4种杀菌剂浸种后均能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且能显著提高保苗率;5种杀菌剂的田间药剂防效以80%多菌灵800倍液(67.1%)和70%甲托1 000倍液(65.6%)的防效最好,在斑枯病发病初期,能达到较理想的控制效果。[结论]采用药剂处理玄参子芽,结合田间施药防治可有效的防治玄参斑枯病,使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川芎炭疽病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选用4种常用的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选择最佳抑菌药剂。[方法]按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菌并进行形态鉴定;用平板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杀菌剂抑菌试验。[结果]病害标本分离出的炭疽病菌与胶孢炭疽菌描述的形态特征相符;除灭菌成外,其余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该炭疽菌生长,处理7d后1000倍甲霜灵锰锌、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对该病菌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8%、22.1%、59.8%。[结论]川芎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侵染所致,川芎是胶孢炭疽菌的新记录寄主;该病菌的最佳抑制杀菌剂为甲基托布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4个菜用大豆品种花荚及籽粒形成的比较,认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间发育规律存在差异。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花、荚形成发育快,时间短,脱落也快。籽粒形成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中期的生殖生长是籽粒形成的基础,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此在江苏徐淮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鼓粒前的花荚期长短是选择菜用大豆品种生育指标的重要因素。菜用大豆鼓粒前的花荚期以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药剂防治持效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防治持效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的持效期较长,可达10 d以上,施药后15 d,保护作用效果仍在48%以上;甲基托布津、百可得和百菌清3种药剂的持效期较短,可维持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