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鲁北地区是黄淮流域重点大豆产区之一。本区年平均气温11.7—12.9℃,雨量550—650毫米,热量资源丰富(大于0℃的积温4700℃左右),为大豆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豆株枝叶繁茂,田间湿度较高,食料丰富,使豆田成为多种害虫天敌发生、繁衍、活动和栖息的场所。过去,由于豆田耕作粗放,化防次数少,使这些天敌资源得以保存下来,在控制豆田害虫的发生和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由于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  相似文献   

2.
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豆田除草效果,提出了查清豆田杂草种类,把握施药时期与条件,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和助剂,选择好喷雾机械,掌握好喷雾技术和采取深翻整地农艺措施等技术,可有效防除大豆田杂草。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富裕县豆田除草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田杂草是制约富裕县大豆生产的因素之一,而该县在使用豆田除草剂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县蛴螬有明显回升趋势,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据1982年8月中旬在207块大豆田的582个点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29.8头,折每亩19216.3头。为确保大豆丰收,我县30多万亩大豆普遍采取豆田灌水或施药灌水的防治方法,均收到较好效果。 豆田直接灌水 采用沟灌,畦灌,田间工程差的田块用漫灌亦可以。灌水量控制在  相似文献   

5.
杂草是大豆增产的重要障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规模种植业体制的不断形成,化学除草技术越来越受到大豆种植者的欢迎。但现有的大豆化除技术,多数要使用两次除草剂,不仅成本高,操作复杂,而且,生长中期用药还会给大豆带来一定的机械损伤和产量损失。为了降低豆田除草成本及大豆损失,提高化除效果,通过多年研究,结合前人工作基础,我们于1992年设计了一组豆田化除配方,现将效果最优配方(豆草净)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药剂:29%豆草净乳油(由实验室配制后放置一个月以上);72%杜耳乳油。供试大豆品种为夏大豆“苏豆一号”;试验地点为本所大豆试验地;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大豆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几种主要大豆害虫的特征特性及对豆田的危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应用豆施乐防除大豆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5.0%豆施乐用量133ml/667m^2防除豆田杂草药后15d,防效达到86.4%;5.0%豆施乐用量100ml/667m^2和5.0%普施特用量100ml/667m^2药后45d与普施特防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秸秆直接还田对大豆生产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秸秆还田对大豆生产效应的机理作了研究和分析,证明秸秆还田有利于大豆生产,可为豆田增加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为大豆提供养分和二氧化碳,因而秸秆还田是改善大豆生育条件、促进大豆生育和增加大豆产量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连作、迎茬和轮作大豆对田间杂草群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大豆长期(10—13年)连作、豆麦豆迎茬、豆米豆迎茬、麦米豆轮作、麦豆豆和麦豆豆豆短期连作条件下大豆田杂草密度、杂草种群和杂草地上鲜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杂草密度以豆麦豆迎茬最大,且明显高于其它茬口,豆米豆迎茬田间杂草密度最小,杂草密度在不同年际间存在着差异;北方大豆田杂草主要有藜、鸭趾草、苋、稗、龙葵、野苏、卷茎蓼、鬼针等;藜、鸭趾草、苋、稗为所有茬口所共有;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使连作区一些杂草种类增加,这种差别主要是在双子叶杂草之间,单子叶杂草种类没有变化;豆麦豆迎茬田间杂草鲜重最大,但干旱年份各茬口杂草鲜重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10.
大豆田化学除草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豆田应用化学除草剂发展迅速,因具有高效、省工、增产等优点,在大豆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由于选择药剂和施用技术不当等原因,未能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有的还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一、存在的问题1不明确除草剂的特性及使用范围有些农民不是根据豆田杂草情况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而是看别人用什么药剂或是听说某种药剂好,就盲目购买使用;有些农民在大豆田连年施用对防除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效果好的除草剂,致使一些次要性的双子叶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仍继续使用此种除草剂,很难达到清除豆田杂草的效果。2不严…  相似文献   

11.
大豆蚜虫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素云  暴祥致 《大豆科学》1996,15(3):243-247
1989年,1990年进行了大豆蚜虫田间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对大豆发育、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田设大豆蚜虫自然发生的危害区和用10%增效乐果防治蚜虫危害的控制区。危害区的田间蚜虫,1989年发生早蚜是升快,6月15百株蚜量超过万头,发生盛期持续时间长达490天;1990年比1989年发生稍晚,盛期持续时间短,危害区的大豆植株明显表现叶片卷缩,节间缩短、茎矮化。控制区植株高度均高于危害区。1989年 20  相似文献   

12.
蚜虫数量对大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存銮  李令堂 《大豆科学》1993,12(3):252-254
大豆生育期间,蚜虫的为害对大豆多个经济性状均有影响。蚜虫发生数量与大豆秕荚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大豆百粒重、单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11-2015年连续5年对大豆蚜田间种群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定期监测。结果表明:2011-2015年大豆蚜始见期基本一致,6月中旬始见大豆蚜,不同年份大豆蚜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无论大豆蚜发生的早晚,在始见期后的25 d,有蚜株率达到一个峰值。在适合大豆蚜发生的2011和2012年,第一个高峰后的15~20 d有蚜株率达到第二个高峰。大豆蚜始见期后的20~25 d,大豆蚜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值;大豆蚜的种群增长率在35~45 d后逐渐开始下降。从本研究看,天敌数量随着大豆蚜量的增长逐步达到的高峰,天敌始见期比大豆蚜始见期晚15 d左右,终见期比大豆蚜早20 d左右,种群数量的高峰期比大豆蚜量的高峰期早5~10 d。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病、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刘淼  王志坤  李文滨 《大豆科学》2011,30(5):865-868,873
大豆病、虫害不但造成大豆减产,而且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品种的抗性已在许多作物上得到应用.该文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蚜虫、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食心虫抗性转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和讨论了各种基因的应用效果及目前抗病、虫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抗病...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地区大豆蚜虫及其天敌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对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大豆试验田的大豆蚜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定期调查.结果表明:6月22日~8月20日是大豆蚜虫的发生与危害期,盛发期是7月15日~8月7日;大豆蚜虫天敌主要以小花蝽、瓢虫、草蛉、食蚜蝇为主,小花蝽和食蚜蝇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8月6日和8月16日,草蛉和瓢虫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为8月2...  相似文献   

16.
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大豆真叶中异黄酮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测定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豆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与大豆真叶异黄酮含量之间的化学诱导关系。结果表明:蚜虫取食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较快,而机械损伤处理诱导的异黄酮合成反应速度相对较慢;蚜虫取食引起大豆真叶内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苷元含量的同时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提高黄豆黄素苷元含量却降低了大豆黄素苷元含量;蚜虫取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异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机械损伤处理只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异黄酮含量的变化。因此,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所诱导的异黄酮含量变化的规律不同,蚜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所诱导的大豆抗性不是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17.
孙志强  田佩占 《大豆科学》1991,10(2):98-103
以3份栽培大豆(Clycine max)与2份野生抗蚜大豆(G.soja)材料杂交,用人二接虫鉴定的方法研究了杂交F_2代的抗蚜性分离特点和抗性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_2代单株抗蚜性呈连续性单峰分布,分布高峰倾向于感虫的栽培亲本。绝大多数F_2单株都表现为感虫或高感,3个杂交组合分离出的抗蚜单株约占F_2群体的7.2~10.2%。有2个组合的抗蚜性分离非常适合2对主效基因控制抗蚜性的假设(P>0.50),而另一组合的抗蚜性分离也倾向于2对基因的假设,上述结果说明,抗蚜性可能是由2个独立的隐性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如果将抗蚜性视为数量性状,根据F_2和亲本方差估计的广义遗传力,介于85.5~97.0%之间。尽管抗蚜性的遗传力较高,由于F_2代抗性个体很少,而野生大豆又带有许多难以克服的不利性状,因此,选择的世代应适当推迟。由于抗虫性属于隐性,在利用回交法转移野生大豆的抗蚜基因时,为了避免抗性基因的丢失,每轮选择的回交次数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18.
系统调查了大豆蚜在3个大豆品种(辽豆15、辽豆18和辽豆22)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在温室自然变温条件下利用小纱网笼罩法组建了大豆蚜在这3个大豆品种上的实验种群生殖力表,以了解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大豆蚜在辽豆22上发生量明显低于辽豆18和辽豆22.种群净增殖率(Ro)、平均世代历期(T)和内禀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人工气候箱和田间网室2种接蚜鉴定方法对大豆蚜虫的鉴定效果,并用田间网室鉴定方法对109份黑龙江省栽培大豆进行蚜虫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田间网室和人工气候箱均能准确鉴定大豆品种的抗性;所有鉴定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但是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抗性材料37份,占总检测材料的33.9%.  相似文献   

20.
在马铃薯同大豆间作中,采用喷洒蜂蜜水和早熟马铃薯刈秧的方法对马铃薯田内的天敌昆虫向大豆田内诱集和助迁,使得大豆田内天敌数量增加,从而使大豆蚜的防控更加有效。试验结果表明,喷洒蜂蜜水使得处理区内天敌总量增长率高于对照区,持续时间达7 d;早熟马铃薯刈秧使处理区内天敌数量增加,同时大豆蚜数量明显降低,该方法同马铃薯收获时间相吻合,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时间,因此在应用于促进马铃薯田中天敌向大豆田内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