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红缨子是为了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种植需求、促进高粱增产增效而培育出的世界上第1个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高粱新品种。红缨子是酒用高粱最为优质的原材料之一,能够提供丰富的口感。红缨子高粱秆可制作胶合板,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中,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优质的红缨子高粱给广大种植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红缨子特性,研究了红缨子育苗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们对粗粮认识的提高,传统的高粱粑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高粱的种植规模也从多年前的低谷逐渐呈上升趋势。黄石市近几年种植的红缨子高粱既可做高粱粑,又可酿酒,且近几年推广的高粱一播两收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长江流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一、红缨子高粱的特征特性红缨子高粱是源自贵州的糯性中秆中熟常规品种,株高1.9~2.1米,地上部伸长节8~9节,叶宽7.1~7.3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遵义市与凤冈县相似生态条件区域种植的酒用优质糯高粱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遵义市种子企业已登记且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酒用糯高粱品种进行对比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平均产量红缨子为499.63kg、黔高8号为485.13kg、金粱糯8号为479.97kg,产量分列前三,较其余参试品种极显著增产。红缨子、黔高8号、金粱糯8号丰产性好,抗倒伏性及适应性强,可作为遵义市与凤冈县相似生态条件区域酒用糯高粱生产基地优先选用品种。针对高粱紫斑病,提出了选用生物农药多抗霉素进行防治的方法,以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关中西部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实践,以高粱品种‘红缨子’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锰肥、复合肥和锌肥不同组合对高粱叶片光合能力、籽粒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获得高产的最佳组合方式是种植密度水平为3,锰肥、复合肥、锌肥水平分别为2;最优光合能力综合得分的组合方式是种植密度和锌肥水平分别为1,锰肥和复合肥的水平分别为2。不同因素组合方式对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单宁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且获得不同品质指标的最优组合方式存在差异。关中西部地区高粱种植密度16.5万株/hm2,配施锰肥7.5 kg/hm2、复合肥750 kg/hm2和锌肥7.5 kg/hm2可实现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双优。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酒用高粱品种,2014年在黄平县旧州镇进行了7个高粱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泸糯8号产量最高,比对照红缨子高34.28%,茅粱糯1号产量居第2,比红缨子高2.99%,其余品种均比对照低。说明泸糯8号和茅粱糯1号适宜在黔东南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带距配置种植方式对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的影响,设计不同带距配置方式对红缨子群体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种植方式下,通过改变种植的宽窄行距、株距和移栽株数的不同设置可以寻找出带距及移栽株数最合适的配置,红缨子高粱在遵义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27.5cm),穴栽2株时产量最高,达490.01kg·(667m~2)~(-1),产量最低的是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40cm)×41.5cm),穴栽3株种植方式,只有390.53kg·(667m~2)~(-1),但各带距处理的小区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罗飞 《种子科技》2023,(9):61-63
为了提升金沙县高粱种植产量,文章围绕高粱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创新推广进行探索分析,探讨了高粱高产栽培种植关键技术,并从多方面入手,提出了高粱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创新推广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粱红缨子宽窄行与等行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高粱红缨子的适宜栽培方式,进行了宽窄行与等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栽培产量为274.15kg/667m~2,比对照增产23.65kg/667m~2,增9.44%,增加纯收入170.28元/667m~2。可以在生产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戴燚  黄仁权  高永  何安会  苏跃 《种子》2023,(3):107-111+119
为探究农用植物酵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种子的缓释作用,以两个高粱品种红缨子和红珍珠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农用植物酵素对干旱胁迫条件下高粱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两个高粱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降低趋势,当PEG-6000溶液浓度为20%时,红缨子和红珍珠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比ck分别降低了52.52%、14.44%、6.32和52.22%、15.55%、4.2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浓度农用植物酵素对种子的萌发效果不同,当浓度稀释为1 200倍时对两个高粱品种的萌发效果最好,红缨子和红珍珠的发芽率分别比ck增加了0.92%和5.56%,种子发霉率比ck分别降低了8.89%和7.63%。当添加稀释1 200倍的农用植物酵素处理干旱胁迫条件下的高粱种子,种子萌发抑制得到解除,对PEG-6000溶液浓度为20%胁迫条件下的种子解除效果最为显著,红缨子和红珍珠发芽率分别提高了16.67%和37.78%,发霉率分别降低了9.03%和10.78%。说明,稀释1 200倍的农用植物...  相似文献   

10.
<正>红缨子是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利用仁怀市地方小红缨子高粱品种优良单株作母本与地方特矮秆品种优良单株作父本,杂交后育成的糯性中秆中熟常规高粱品种,2008年6月通过贵州省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粱2008002号),2010年通过有机高粱认证,是目前国酒茅台唯一指定的有机高粱种子。1品种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1d左右,叶色浓绿,颖壳红色,穗散型,子粒红褐色,千粒重20g左右。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  相似文献   

11.
于桂霞 《作物杂志》1999,15(2):29-30
高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的技术创新点,一是改草种植方式,带状两行种植,增加群体种植密度;二是分层施肥,“三肥接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创造了黑龙江省高粱地膜覆盖高产栽培亩产吨粮的新纪录。1 产量和经济效益高粱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分析表明(表1),覆膜栽培比未覆膜直播栽培的增产幅度大,7年覆膜栽培平均产量13891.5kg/hm2,比直播未覆膜栽培平均增产78.9%。特别是1988年、1989年和1994年,3年覆膜高粱亩产突破吨粮田。高粱地膜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经济效益比较显著。7年试验和生产示范,高粱覆膜栽培比直播未覆增产粮食3502.5~8292.0kg/hm2,高粱按0.44元/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期对高粱红缨子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缨子”高粱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5个不同播种期对其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红缨子”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株高、单稳粒重、千粒重及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基本按规律缩短,生育期最长139d,最短的为108d.各处理中以5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达到261.35kg/667m2,其它处理间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通过试验结果比较,“红缨子”高粱的适宜播种期可以考虑在4月15日前后.  相似文献   

13.
高粱在阜蒙县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种植高粱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与玉米产量相等或稍低的情况下,高粱所需生产费用较低,且适应性强。本文着重介绍了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有机高粱与不同作物间作对群体产量及效应的影响,以有机高粱指定品种“红缨子”和本地花生、大豆、向日葵、白云豆、眉毛豆、四季豆、米豆、绿豆、红苕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有机高粱和不同作物间作对群体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藤豆类作物四季豆、眉毛豆、白芸豆可作为有机高粱间作的首选作物。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酿酒高粱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伊犁地区酿酒产业的迅猛发展,酿酒高粱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也逐年提高。但是新疆长期以来对高粱的育种和栽培技术不够重视,耕作管理较粗放,严重影响了高粱产量的提高。农四师农科所于2008年成功选育出酿酒高粱新品种伊杂1号,为进一步探讨该品种在伊犁地区的高产栽培措施,笔者对该品种进行了播期试验,以确定该品种在伊犁地区的适宜播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粱新品种红缨子在汇川区中海拔地区的适宜播期试验,表明以3月13日产量最高,为272.73kg/667m2,3月23日播种居第2位,比第1期减产7.22%;4月22日播种产量最低,为207.58kg/667m2,比第1期减产23.89%,4月2日、4月12日两期分别减产12.22%、18.33%,适期早播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袁雨晴  胡朝凤 《耕作与栽培》2013,(1):18+14-18,14
"红缨子"高粱是酿造酱香型白酒的专用品种,在生产实际中不同叶龄移栽时,其产量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试验的研究,探索最适移栽叶龄对提高其产量有着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3叶1心移栽产量最高为248.89kg/667m2;5叶1心移栽的居第2,产量为241.48kg/667m2,4叶1心移栽的居第3,产量为232.59kg/667m2,6叶1心移栽的居第4,产量为217.78kg/667m2,7叶1心移栽的最低为205.93kg/667m2。  相似文献   

18.
农四师七十二团技术推广站近年引进和种植酿酒高粱,平均单产达650kg/667m^2,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其高产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农四师七十二团技术推广站近年引进和种植酿酒高粱,平均单产达650kg/667m^2,经济效益较好,现将其高产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