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在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中自然形成了一个优势种群,1984年渔获量曾达到410吨,颇具渔业开发价值。为促进该项资源的增殖,作者进行了产卵场调查,并对黄尾密鲴的繁殖生物学搜集了若干资料。调查分析结果:(1)千岛湖的黄尾密鲴产卵场共有8个,分散在四周峡谷山溪中,其中以临歧产卵场规模最大;(2)产卵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22~28℃),参加产卵的雌雄亲鱼以体长200~300mm,体重100~300g为主,雌性个体较大,性成熟年龄为2龄;(3)集中产卵的条件多在雨后晴天,溪水猛涨、乱石飞流,形成“泡漩水”的区域,选择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受精卵的散布和粘着在石块上。 相似文献
3.
黄尾密鲴是鲤科、鲴亚科、鲴属的一种鱼类,亦是一种中小型鱼类。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在江河、湖泊、水库可以自然繁殖,群体生殖能力强,是大水域增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从五十年代起,湘、赣群众开始移入鱼池驯养;六十年代初期,在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启发下,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但由于该鱼体质嫩弱,性情急躁,人工繁殖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尚未报道有苗种供应。我省闽江水域有黄尾密鲴分布,沙溪河沙县青州涌溪、城关椭水门河段被市政府列为重点保护的产卵场。近年来,因沙溪河段兴建多座梯级水电站和受工业… 相似文献
4.
5.
6.
黄尾密鲴系鲤科、鲴亚科的一种中小型鱼类,其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其肉厚、质实,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黄尾密鲴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可以自然繁殖。但近几年来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扬。目前,人工养殖黄尾密鲴发展较快,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不显著。现将黄尾密鲴人工养殖高产高效技术介绍如下。1 人工繁殖技术1.1 亲鱼选择黄尾密鲴2冬龄即达性成熟,其体重在350~450克,可于每年的捕捞季节在江河湖泊内捕获繁殖用亲鱼。黄尾密鲴的雌、雄在生殖期极易… 相似文献
7.
南水水库移植增殖黄尾密鲴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尾密鲴又称黄尾、黄片、黄鳊 ,属鲤科、密鲴亚科、鲴属。黄尾密鲴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天然水域的中小型经济鱼类 ,其肉质肥厚鲜嫩、美味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根据我县南水水库资源现状 ,对其进行大水面增养殖的研究 ,为增加该水库的鱼类种群 ,充分利用其天然饵料 ,提高水体的生产力 ,我们从 1983年 6月开始进行黄尾密鲴的大水面增养殖研究工作。1 材料与方法1 1 生物特征黄尾密鲴背部灰黑色 ,腹部及体侧下半部为银白色 ,在鳃盖骨后缘有一线黄色斑块 ,尾鳍呈显著的黄色 ,其它各鳍为浅黄色。黄尾密鲴常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 ,以水草残… 相似文献
8.
9.
黄尾密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属鲤科鱼类鲴亚科,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两大水域,摄食水底有机碎屑、附生藻类和水生昆虫等,病害少、易饲养、池养条件下,不与其它养殖鱼类争饵料,并能清除利用各种饵料残渣,素有池塘养鱼清洁工之称。在大、中型水库放养,能形成水库鱼类的资源种群,获得一定生产力,因此,历来为萍乡以及邻近地区群众养鱼的主要混养品种之一。一般情况下,黄尾密鲴产量占池养总产的10-20%。萍乡市1966年突破鲴鱼繁殖技术以来,鱼苗产量供不应求,繁殖生产上用鲤鱼PG作为催产黄尾密鲴的催产剂,年消耗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