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活史小麦吸浆虫一般1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结圆茧在土中越夏、越冬。但也有多年发生1代现象。由于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除适宜的温度条件外,还要求土壤具有较高的含水量(15% ̄20%),所以当春季少雨,土壤含水量低时,幼虫不能破茧上升,或已上升活动,但遇土壤干燥,又会退  相似文献   

2.
一、生活史及习性 1.生活史 小麦吸浆虫一般1年发生1代,以3龄老熟幼虫结圆茧在体重越夏越冬.但也有多年发生1代现象.由于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除适宜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土壤含水量(15%-20%),所以当春季少雨、土壤含水量低时,幼虫不能破茧上升,或已上升活动,因土壤干燥,退回土壤下层继续休眠.这就是小麦吸浆虫具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的原因.小麦吸浆虫年生活史的发展变化大致归纳为下列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小麦吸浆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发生严重地块若不防治可减产30% ̄50%,甚至绝收。1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6 ̄10厘米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春土温上升到8℃ ̄10℃(小麦拔节时),越冬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地温达15℃左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市呈上升趋势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小麦产量。预计2006年小麦吸浆虫仍为中等发生年,个别田块产量损失可能达到50%以上。小麦吸浆虫在我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翌年早春气候适宜时,破茧为活动幼虫上升土表化蛹、羽化。成  相似文献   

5.
小麦红吸浆虫,又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产区毁灭性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1发生规律小麦红吸浆虫年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末龄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或越冬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它可使小麦常年减产1~2成,大发生年减产4~5成,严重者达8~9成。 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我国基本上一年发生1代。以成长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壤深层向地面移动,然后化蛹羽化为红色或黄色的成虫,体形象蚊子,再飞到麦穗上产卵。害虫的发生大多数与小麦生长阶段相当,当小麦露脸抽穗时,成虫羽化飞出,当小麦抽齐穗时,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7.
<正>1.发生特点。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1代,从成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一年中有11个月生活在土壤中,而幼虫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浆液,为害期大约有20天。只有成虫期在外活动,且活动时间很短,成虫羽化后1天即交尾并于麦穗上产卵。因此,准确预报防治适期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小麦吸浆虫春季越冬幼虫基数、成虫发生量、穗部幼虫数量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麦吸浆虫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发现,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总量与小麦产量损失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在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期设置黄板监测成虫发生量的方法估计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因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正>1防治小麦吸浆虫1.1发生特点。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小麦病虫害,在永年历年都有发生,主要以幼虫危害灌浆期麦粒,造成秕粒和空粒,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1.2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取食小麦浆汁,造成瘪粒、坏粒,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危害后,一般年份减产3~4成,重者8~9成,甚至造成绝收。一、发生规律麦红吸浆虫每年发生一代(如3~4月份天气过分干旱,部分个体可再度休眠隔年发生),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第二年早春,在有充足水分浸湿虫体后,休眠幼虫脱去茧壳,变成活动幼虫爬到土表准备化蛹。化蛹一般在4月上旬,蛹期7~10天。即前蛹、初蛹、中蛹及后蛹。吸浆虫的蛹有时裸露,有时则在蛹体外包着一层薄茧,称为“茧蛹”。在土壤检查过程中,才能正确掌握成虫羽化出土盛期。成虫在上午7~10时,下午3~6…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在漯河市郾城区发生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发育的麦粒汁液,造成瘪粒而减产。  相似文献   

12.
董超 《河南农业》2018,(34):30-3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的害虫.近年来,舞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度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害舞阳县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成虫体长约2mm,蛹橘红色.幼虫3个龄期,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食麦浆为主.研究表明,3头幼虫就可以将1粒小麦浆液吸食干净.吸浆虫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老熟幼虫可以在地下常年存活,发生条件适宜时会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14.
温度与湿度对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活动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在室温日均温度19.1℃下,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7—25%,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2—23%。在湿度(土壤含水量20%左右)满足的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为22℃,低于20℃高于24℃活动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百分率明显下降。不论温、湿度条件适宜与否,在幼虫中普遍存在着一部分不化蛹羽化的滞育幼虫。  相似文献   

15.
<正>一、生活习性小麦吸浆虫1年发生1代或多年完成1代,以老熟幼虫结圆茧(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吸浆虫发生与降水、湿度、温度关系密切。春季3—4月间雨水充足,有利于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土表,继之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吸浆虫遵循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发育规律,并且具有喜温、喜湿生活习性。在清丰县一般3月中旬越冬幼虫破茧变成活动幼虫,上升到地表,4月初化蛹,4月下旬出土羽化,成虫在麦穗上产卵,一般3~5d孵化,幼虫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吸食浆液。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林州市小麦吸浆虫危害较严重,介绍了小麦吸浆虫在林州市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简述了小麦吸浆虫的生活史与危害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特点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从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20%~50%,重则达60%~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该虫虫体小,为害隐蔽,不易发现,容易错过防治适期。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老虫成新虫,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二、生活史和习性小麦吸浆虫一…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唐山市丰润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多年来小麦播种面积均在30万亩左右,小麦总产近12万t。2002年该区首次发现小麦吸浆虫,后逐渐成为影响全区小麦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1发生危害及防治情况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属瘿蚊科幼虫  相似文献   

19.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上升,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1如何识别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有红吸浆虫、黄吸浆虫2种,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害,造成秕粒、空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