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结合多年的养蚕实践经验,总结了养蚕防病的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严格消毒防病措施、调节蚕室小气候、及时扩座匀座、确定各龄蚕选叶标准、看蚕给桑、看蚕防病、建立小蚕共育等,以期为养蚕防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蚕病的发生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特别是秋蚕期的气象和饲养环境条件,使蚕易感染蚕病,给养蚕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严格做好秋蚕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很重要.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政策和云南省退耕还林的实施,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扩大,而秋蚕期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部分地区达到20%以上,因此,在秋蚕期应认真抓好秋蚕养蚕前、养蚕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切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蚕体的感染,以保证养蚕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不重视蚕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引起蚕病的大爆发,轻则使养蚕生产减产减收,重则使养蚕生产无产无收,严重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家蚕血液型脓病是楚雄蚕区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蚕病,文章在阐述该病传染源、传染途径、发病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淡薄,消毒防病不到位、不彻底,养蚕技术差,操作粗放,桑园管理差等,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格消毒、杀灭病源,精心饲养、增强蚕体体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叶质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十天养蚕模式是比传统养蚕模式具有一定优势的桑蚕生产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为十天养蚕模式在贵州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介绍该模式在经济效益、技术要求、稳定共育人员队伍、提高养蚕成功率等方面的优势,并从蚕室选址及规模、蚕前和蚕期消毒、小蚕运输、饷食处理、匀蚕扩座、人员安排、看蚕给桑、上蔟、回山消毒等方面总结该模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养蚕不消毒,养蚕养得哭",蚕病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夏秋高温季节,正是蚕病爆发的高峰期,更要抓好消毒防病工作,确保蚕茧丰收.  相似文献   

6.
程淑红 《农技服务》2011,28(5):719-719
针对我国蚕区危害较大的传染性蚕病血液型浓病、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真菌病和非传染蚕病中的蝇蛆病及中毒症等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提出三道防线理论对养蚕前养蚕后和蚕期中进行严格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7.
高增立 《新农业》2007,(3):57-57
近期辽宁省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涌现一批新兴桑蚕区,但在养蚕技术方面缺少经验,影响了蚕茧产量和栽桑养蚕效益的提高。一些蚕农往往忽略养蚕完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其实该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来年养蚕成绩的好坏,特别是在上年蚕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在养蚕闲季的冬季,应重视并做好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确保来年高产。  相似文献   

8.
小蚕共育是把蚕儿集中在一起饲育,然后分给蚕农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方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小蚕护理、蚕体强健,为养好壮蚕打下基础.同时,可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及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粒茧无收。做好蚕病防治工作要预防为主,除彻底消毒防病、卫生养蚕外,及早检查诊断发现蚕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蔓延亦是防病的重要方面。现介绍检查蚕病的四字法。闻。在正常情况下,蚕室内的空气新鲜、清爽、适宜,可闻到蚕箔内桑叶  相似文献   

10.
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集中到共育室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不仅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而且还是一种高产、稳产的养蚕形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别从养蚕前的准备、消毒防病、桑叶贮藏、蚕种处理、蚕室温湿度调节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提高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键,小蚕商品化饲育是实现科学化养蚕,保证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解决了多批次养蚕,大小蚕同时饲养难和小蚕对饲育技术、蚕室蚕具消毒防病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壮大,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当前旌德县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采取如下对策,包括:积极宣传消毒防病重要性;加强蚕前、蚕中和蚕后规范化消毒防病工作;进行小蚕共育,注重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和饲养管理;加强桑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积极开展联防联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当前旌德县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采取如下对策,包括:积极宣传消毒防病重要性;加强蚕前、蚕中和蚕后规范化消毒防病工作;进行小蚕共育,注重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和饲养管理;加强桑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积极开展联防联治。  相似文献   

14.
蚕无病才能达到好养、高产、优质的目的.但致病痛原无处不在,特别是多年养蚕、一年中连续养蚕的农户,其桑园中、养蚕环境中更是存在着大量的病菌,给养蚕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做好消毒、防病、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等蚕病预防工作,是确保养蚕生产安全、高效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如何养蚕     
养一张蚕需桑叶450~550千克,因此要看桑养蚕,做到蚕桑平衡,以免浪费桑叶,又不至采叶过度影响桑树生长,甚至使蚕饿肚子结茧,乃至不能结茧.时间以相隔15~20天1批为宜,以利消毒防病.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大棚养蚕实际,介绍了大棚的建造,蚕座的设置以及大棚养蚕的消毒防病、移蚕进棚、给桑方法、大棚内温湿度调节和上蔟处理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做好桑蚕饲养前消毒防病工作是减少养蚕期的病毒感染、阻断传染途径、提高蚕茧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本文从蚕室的整理与消毒、蚕具清洁与消毒及消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秋蚕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蚕病防治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每次养蚕的全过程中都要做好对蚕室、蚕具、蚕体及桑叶的消毒防病工作,针对永胜县近几年来所发生的蚕病,要想一次消毒就能把病原体杀死是不可能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整个养蚕环节中全面、彻底地进行消  相似文献   

19.
如何防治蚕的真菌性病害?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蚕的真菌性病害,应彻底消毒,消灭病原。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消毒,做好蚕室蚕具的通风排湿工作。处理好病蚕、病蚕沙,不使其病菌扩散。加强桑园的灭虫工作,因为桑园害虫的真菌病可传染给桑蚕。使用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防病二号等进行蚕体蚕痤消毒。  相似文献   

20.
<正>小蚕集中在一起实行共育,这种分段养蚕的形式,20世纪50年代就在一些蚕区被采用,7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小蚕共育不仅可以节省劳力、桑叶和养蚕物资等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更重要的是小蚕共育能做到彻底消毒防病,杜绝病原菌对小蚕的感染。试验证明,2龄饷食时有1%的病蚕到5龄时就有45%的蚕发病,可见养好小蚕是保证蚕座安全、促进蚕体强健、提高蚕茧产量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