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作物研究》2005,19(3):F0004-F0004
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是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水稻,玉米、油菜种子生产经营性的优质资产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为主体.联合科研、生产、经营骨干发起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营各类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各类农作物种子的生产销售。公司主导产品包括“亚华”、“中湘”品牌的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和杂交玉米种子。  相似文献   

2.
湖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峰 《杂交水稻》1998,13(3):1-5
总结了湖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从“县繁、社队制种”到“地提、县繁、县社制种”再到“省提、地繁、县制”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对每个发展阶段的起止时间、特点以及对湖南稻谷生产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省提、省繁、规模制种”种子生产体系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湘油91S”是本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其育性转换温度区间分明,在自然条件下易于一系二用,转换成不育后不会出现育性波动现象,且仍保持隐性核不育不育彻底、恢复源广泛等优良特点,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理想的研究材料.1994~1995年度,我们进行了首轮“湘油91S”杂交组合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证明“湘油91S”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组合比较试验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4.
通过几年的研究证明,在不增加特别设备条件下,利用电冰箱先行人工春化处理萌动种子共两代,第一代于9—2月栽于有人工控温的玻璃温室,第二代于3—6月栽于大田,不仅达到加繁两代的目的,而且保持了以往异地自然夏繁难以达到的加繁材料的冬性,并在熟期、经济性状和抗性上分离出诸多类型,且比异地自然夏繁节省人力和财力,是当前一项有效的就地加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繁育特性与试管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蕾期自交一朵花平均获3.6粒种子,平均结角率为19.7%。但是,人工甘蓝型油菜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实率都较高。以人工油菜作父本与天然油菜杂交。42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10.3粒杂交种子;以人工油菜作母本与天然油菜杂交,15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8.5粒杂交种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人工油菜品系具有很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蕾期自交结实率也较低,但对异交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杂种生产。试验对自交结实特别困难的5个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进行了试管繁殖,采取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联合培养方式。22株无菌苗经过2个月快繁,获得260株苗。平均繁殖系数为12.4。不同基因型繁殖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3.3~21.0。  相似文献   

6.
湘油11号(原名83—64—1)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油菜育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87年8月通过审定。该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马努(种子含芥酸0,硫代葡糖甙0.21%),父本是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种子含芥酸47.6%,硫代葡糖甙未测),1981年春作杂交,经两年夏繁加代,1983年定型。从1984年秋起参加湖南省单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在1984年—1985年预备区试中,平均亩产107.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3.4%,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3.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1.2%,居参试品系首位;1986—198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22.99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7.
“培矮64S”核不育系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培矮 6 4S”核不育系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米质和制种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我国籼稻区进行种子生产、经营和推广。2 品种来源“培矮 6 4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湖北“农垦 58S”作母本 ,“培矮 6 4”作父本 ,通过杂交、隔代回交和在湖南长沙 (长日、高温条件选不育 )与海南三亚 (短日、低温条件选可育 )进行多代的双向系选而育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于 1 991年 9月通过湖南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3 植物学特征3.1 植株性状株高 6 5~ 70cm ,株型集散适中 ,茎秆粗细中等 ,叶鞘、叶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在青海平安县夏繁自然加代的播期范围,于2013年在安徽省夏繁工作站(青海省平安县白家村,海拔为2 300m)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半冬偏冬小麦品种在3月20日前、半冬性小麦品种在3月30日前、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在4月19日前、春性小麦品种在5月6日前、强春性小麦品种在5月20日前播种均能正常拔节抽穗,且能收获到成熟种子。在相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中,穗粒数对播期的响应一致,单株穗数、千粒重及株高对播期的响应不一致。根据供试品种的抽穗率及抽穗期推断出各品种冬性的强弱顺序为烟农19皖麦52(皖麦38、淮麦22、邯郸6172)济麦22泛麦5号偃展4110阿勃(CK)(扬麦158、宁麦13)。  相似文献   

9.
南繁指在南方利用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再进行的种植,又称冬季南繁或简称冬繁。作物南繁主要是育种材料的加代,以加快育种速度;或者是新品系(品种)的扩繁或杂交制种,以增加原种、良种或杂交种的种子量。棉花的南繁主要在海南岛进行,根据计划实施主体或工作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产业南繁和科研南繁,前者任务是新品种的早代繁殖或杂交制种,实施主体往往是企业,目的是新品种的尽早产业化:科研南繁实施主体往往是科研单位,任务是科研试验,内容很多,但主要是以缩短品种育成周期为目标的育种南繁。  相似文献   

10.
张昌持 《作物研究》1990,4(3):33-34,40
本文叙述了优质甘蓝型油菜(B.napus)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概况。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三系”配套的基础上,又获得了较稳定的“双低”三系材料。现有低芥酸杂交油莱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等因素方面,表现了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优质甘蓝型油菜“三系”与原有普通甘蓝型油菜“三系”一样,具有保持材料比较广泛,制种技术比较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国槐  刘本坤 《作物研究》2002,16(3):147-147
油菜薹作蔬菜具有独特的风味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 ,利用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其它十字花科种 (白菜型油菜、红菜薹、白菜薹、小白菜 )杂交已培育出新型的种间杂交菜薹品种 ,食味品质好 ,风味独特 ,菜薹产量显著高于一般菜薹品种 ,目前已筛选出 4个强优势组合应用于生产 ,通过分期播种和高产栽培试验 ,已初步弄清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方法。1 特征特性(1) 6 81A×长沙桂花籽。由油菜雄性不育系与白菜型油菜长沙桂花籽杂交而成。 9月播种 ,翌年 3月抽薹。如 8月播种密栽也可在元月抽薹。叶色介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之间 ,食味比油菜薹偏淡 ,…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杂交水稻亲本种子“省繁”管理办法为了加强我省杂交水稻亲本种子的管理,确保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不断提高,以加速我省种子产业化的进程,促进全省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对种子工作的指示精神,决定从1998年起,我省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全面实施“省提...  相似文献   

13.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先恢 2 0 7”(父本 )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品种权号 :CNA2 0 0 1 0 2 1 7.6。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已将“先恢 2 0 7”品种权转让给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本公司 ) ,2 0 0 2年 1 1月 8日 ,本公司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农民日报》、《杂交水稻》杂志发布了“先恢 2 0 7”品种权保护联合声明 ,同时向各地有关种子企业寄 (送 )达了律师函告。为了迎接加入WTO三年保护期后外国种子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挑战 ,营造中国种业界尊重他人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切…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基地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已进入“省提、省繁、规模制种“的新阶段.随着种子生产和经营不断向大公司集中,种子生产的规模迅速扩大, 种子产业化进程加快,种子产业化基地也由此形成.对种子产业化基地的特点、建设目标和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杂交晚稻“协优2374”,是我所承担国家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的“七五”攻关成果,1990年3月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组合是利用矮败新质源协青早不育系与新恢复系2374配组而成。恢复系2374是1981年冬繁采用汕优 2号H 2/鉴30(恢复系改造株系)杂交,于1984年冬选第六代单株,与协青早A测交育成。1985年秋在南昌正季种植测交一代,表现穗大粒多,优势旺盛, 1986年秋进行优势比较试验和大区试验示范。1987年以来,连续4年参加江西省级及全国杂交晚稻新组合地区适应性试验鉴定,先后在省内各地市及南方各省进行试验,几乎在所有试点都表现增产…  相似文献   

16.
杨万林 《作物研究》2002,16(3):141-141
油菜定距育苗是慈利县农业局研究成功的一项稀播培育油菜壮苗的新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撒播方式 ,操作简便 ,群众易接受 ,增产幅度大 ,对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可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1 油菜定距育苗特点(1 )省种。每公顷播种量 6kg左右 ,比撒播减少用种量 1~ 3 kg,非常适合杂交油菜育苗移栽。(2 )省成本。每公顷苗床可节省杂交油菜种子成本1 1 2 .5元以上 ,节省苗床管理工 2 2 .5个 ,折合工资 3 3 7.5元 ,共计可省成本 45 0元以上。(3 )高产。据慈利县旱科所、慈利县零溪镇农技站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证明 ,比撒播一般增产 …  相似文献   

17.
1 情况“单低双低油菜系列标准”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所、湖南省农科院作物所、植保所、湖南省农业厅粮油生产局和湖南省种子公司联合制定的.1993年完成,1994年通过鉴定,1994年获湖南省标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系列标准共包括12项标准:(1)单双低油菜品种标准;(2)单双低油菜种子标准;(3)单双低油菜种子生产技术规程;(4)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系)区域试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接种高病害压条件下,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13个油菜双低和杂交品种及14份资源材料进行了 对芜菁花叶病毒( TuM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均不抗TuMV,但感病性低于对照品种中油 821。14份油菜资源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有3份材料表现高抗和中抗。大部分油菜推广品种表现的高发病率和 病情指数表明在病害流行地区和年份,这些品种不足以抵挡病毒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01,16(5)
20 0 1年 8月 15日~ 9月 14日 ,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举办了为期 1个月的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国际培训班。这是“中心”与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首次联合主办的国际培训班。近年来 ,在中国杂交水稻应用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和带动下 ,许多亚洲国家正致力于发展杂交水稻 ,但因制种技术难度较大 ,产量低 ,平均仅 10 0 0kg hm2 左右 ,严重阻碍了杂交水稻的快速推广。针对这一技术难题 ,由IRRI组织来自印度、越南、孟加拉、缅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伊朗、泰国、菲律宾和IRRI等 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