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新疆高羊茅种子发育生理生化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草试验站,对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战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是先慢后快阶段性下降,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种子在盛花期后22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2.29%,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而逐渐降低,而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但在发育后期它们含量变化有升降起伏,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变化总趋势是随着种子发育而降低,而脱落酸含量变化是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2.
山野豌豆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及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地上生物量和草层结构动态及其全氮含量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和各构件生物量动态变化呈S曲线型,地上生物量净积累前期增长缓慢,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8月11日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至负值。随着生育进程和植株高度的增加,植株下层生物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0~10 cm层生物量的比例由6月12日的30.4%逐渐降至后期的4.5%~5.0%;叶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茎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在8月31日前,叶的比例始终高于茎的比例,生殖器官所占比例较小,最大值只有10.16%。茎、叶全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一直呈下降趋势,叶的全氮含量始终高于茎,生殖器官全氮含量在7月22日后迅速增加,到种子成熟期达到最高,叶和生殖器官全氮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4.69%和4.70%。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扁穗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江夏和黔南两个常见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花后不同时期的种子含水量、营养物质、酶活性和ATP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江夏和黔南种子含水量除花后第42d有所上升外,其余时间均表现为逐渐下降,并以花后第32~36d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每天4.66%和4.84%。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在品种间差异较大,江夏基本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花后第19~32d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5);黔南则持续下降,但于花后第32d含量趋于稳定。淀粉含量变化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均在花后第25d含量最高,分别为433.86 mg/g和412.95mg/g;在花后第36d含量最低。随着种子的发育,两品种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并于花后第32d达最高值0.598μg/min/g和0.471μg/min/g,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ATP含量江夏表现为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19d和第36d较高,而黔南呈单峰变化,在花后第32d高达4.19μmol/g。对扁穗雀麦江夏和黔南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黔南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含水量极显著相关外(P0.01),江夏各指标间及黔南的其它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两品种适宜在种子含水量分别为27~45%和30~49%时收获。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以种植两年的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重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呈现逐渐下降的阶段性变化,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在盛花期后29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7.5%。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逐渐减少,而种子内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无芒雀麦种子内IAA、GA、ABA含量高峰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5.
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特性研究表明,其种子在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达50%含水量后下降非常迅速;干物质重量随种子的成熟逐渐增加,进入生理成熟期趋于稳定;偃麦草属植物种子成熟后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存在种间显著差异,其中长根茎的巴顿硬叶偃麦草种子含水量、干鲜重和千粒重最低,种子较小。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存在明显种间差异,种子发芽率与根茎的发育程度呈负相关,根茎越长,其休眠程度越严重。采用电导率值能够较好地反映种子间活力差异。偃麦草属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活力逐渐提高,直至种子进入生理成熟期(水分含量40%~50%)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高羊茅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供试高羊茅法恩和赛福瑞两个品种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含水量不断下降,由最初的60-70%降至最终的13%左右,种子的鲜重先于干重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而干物质重在含水量迅速下降时增加缓慢。法恩和赛福瑞高羊茅种子在含水量分别降至45.3和44.1%后进入生理成熟期。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的变化,淀粉在种子发育初期积累迅速,ATP和TTC含量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唐古特大黄种子灌浆充实动态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种植4年的唐古特大黄种株,从花后第10天开始每隔3 d测定种子发育动态直至种子全部成熟,风干后测定种子发芽特性,旨在揭示唐古特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与发芽质量的内在联系,为确定种子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种子百粒干重的变化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2~39 d,开花60 d后灌浆基本结束。种子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的递进持续加快,含水量稳定下降。开花22 d开始采收的种子具较低萌发能力,此后随灌浆进程的递进,发芽质量指标均显著提高,花后49 d开始,种子发芽质量指标趋于稳定,开花55 d后种子含水量下降至10%以下。种子的发芽质量指标与百粒干重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灌浆速率受天气影响较大,说明唐古特大黄种子成熟度对种子的发芽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种子最佳采收期应在开花后55~60 d(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含水率在10%左右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8.
采用6种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cv.Tongde)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种子质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德小花碱茅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散失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盛花期后26 d种子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27.85%,种子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种子成熟逐渐减少,而淀粉含量变化则相反。同德小花碱茅种子发育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高峰依次出现。本研究表明,种子活力随种子成熟不断增加,在盛花期后26 d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扁蓿豆荚果和种子发育阶段的收获时间及1 d中的裂荚时间,试验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了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及1 d中与裂荚相关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扁蓿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适宜收获时间为盛花后第36天,此时荚果和种子颜色均为棕色;种子失去绿色后干重达到最大,荚皮和种子含水量下降到最低,为10%左右;裂荚率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荚皮温度和荚皮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每天裂荚高峰期发生在12:00—14:00之间,而8:00前和18:00后不裂荚。说明扁蓿豆盛花后第36天达到收获期,此时为种子最佳收获时间;1 d中最佳收获时间为8:00前和18:00后。  相似文献   

10.
无芒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以种植两年的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重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呈现逐渐下降的阶段性变化,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在盛花期后29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7.5%。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逐渐减少,而种子内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无芒雀麦种子内IAA、GA、ABA含量高峰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无限花序的生长特性。对不同时期紫云英各枝位荚果开展调查,研究荚果的成熟规律及各枝位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紫云英荚果生物量随生育期延长逐渐增加,第1~2枝位荚果生物量显著高于第5及以上枝位。种子总产量表现为26 d≈33 d>19 d>12 d>5 d,最高产量为123.2 g·m-2,其中80%来自第1~4枝位荚果。荚果成熟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第1~4枝位荚果成熟指数随时间呈现“S”形变化,于盛花期后12~26 d快速成熟;第5及以上枝位荚果成熟指数呈指数型变化,在第19~33 d快速成熟。下层枝位最大荚果长和宽、荚果内粒数、种子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上层枝位。荚果成熟度由Ⅰ级至Ⅵ级,荚色由青绿色转变为黑色,花序最大荚果长度增长2倍,宽度增长4倍,种子千粒重增长6倍。第1~3枝位种子产量随成熟指数变化的速率是第4~6+枝位的2.58倍。综合荚果成熟和种子产量,1~4枝位荚果应作为紫云英种子收获的主要部位,顶层荚果成熟度达Ⅳ级后收割可获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扁蓿豆荚果和种子发育及硬实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萹蓿豆不同发育阶段荚果和种子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的调查,来判断该物种硬实发生的时间及种子含水量与硬实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盛花后第33~36天荚果和种子几乎都变为棕色,种子的长、宽和厚显著减小,荚果大小变化也明显;此阶段荚果和种子鲜重在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到最小,荚果和种子含水量达到最小值(20%左右);此时种子开始出现硬实,种子硬实率与种子含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种子硬实受种子成熟度影响,而且与种子含水量有关。扁蓿豆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学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指示硬实发生的指标,其中荚果和种子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种子发生硬实时间的快速有效的指标,但荚果和种子的干重不能作为指示硬实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敖汉苜蓿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累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分层法将苜蓿草层分成A、B、C三层。结果表明,生物量主要集中在B层,A层和C层较少。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B层和C层生物量不断增加,A层生物量相对稳定。从营养期到结实期,B层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48.15%增至64.48%,C层由9.88%增至21.06% ,A层则由40.74%降至14.16%。粗蛋白质(CP)含量随着生长的进程不断下降,而中性洗涤纤维(NDF) 含量则不断增加。CP含量从营养期的27.55%降至结实期的14.98%,NDF含量则由30.13%增至53.18%。枝条、叶、花、荚果CP和NDF含量各异,不同层枝条的CP、NDF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相似文献   

15.
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是青藏高原上较常见的一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种子繁殖力高,抗逆性强的优质野生草种。本研究通过在西藏曲水县拉萨河谷地进行为期3年(2006-2008年)的田间试验,探究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在人工繁育条件下N肥的施用量对其产量组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分析其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产量和活力的变化规律,明确其适宜收获时期。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50 kg/hm2时,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分蘖数/m2为1 816.3枝/m2,种子产量可达到2 016.5kg/hm2;其次分别为施氮量210和290 kg/hm2的,它们的分蘖数/m2分别为1 565.0和1 508.2枝/m2。种子的最佳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第28~31天,种子含水量下降到42.00%~36.59%,此时活力处于很高水平,种子干重和种子产量接近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闫慧芳  孙娟 《草业学报》2021,30(12):152-160
以高丹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MC,10%、12%和16%)和劣变时间(0、4、8、12、16、20、24和28 d)处理后种子活力指标(发芽率GP、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幼苗生长指标(苗长SL、苗重SW、根长RL、根重RW、幼苗活力指数SVI)变化,探究含水量和劣变时间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含水量由10%升高至16%,劣变4~8 d时,种子GP、GI、VI及幼苗SW、SVI均显著降低;劣变16~28 d时,尽管种子活力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在12%和16%MC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10%MC的相应指标。随劣变时间延长,种子GP、GI和VI降低,幼苗SL、SW、RL、RW和SVI也降低。16%MC种子的活力及幼苗生长指标在劣变8 d后已几乎降为0,而10%MC种子的GP、GI和VI在劣变28 d时仍分别保持原有水平的10.0%、14.1%和1.5%,且10%、12%和16%MC种子抗劣变时间分别为28、16和8 d,这表明含水量越高,种子活力越容易丧失,抗劣变能力也越差。此外,种子含水量、劣变时间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劣变8 d处理可以较好地评价不同含水量高丹草种子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优化麻疯树籽提油工艺并分析其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以提油率、提油后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为优化指标,探讨料液比、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麻疯树籽提油率及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获得麻疯树籽提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18、温度为40℃、提取时间30 min时,提油率达到最高,分别为38.22%、32.21%及34.1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提油率的主次顺序为温度 > 料液比 > 提取时间,其中温度和料液比对提油率的影响极显著(P < 0.01),提取时间对提油率无显著影响(P > 0.05);影响籽粕粗蛋白质的主次顺序为温度 > 提取时间 > 料液比,其中温度对籽粕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 < 0.01),提取时间对籽粕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 < 0.05)。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麻疯树籽最佳提油工艺组合为A3B3C3,即在料液比为1∶22、温度为50℃、时间为5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提油率为39.41%,籽粕粗蛋白质为24.13%。本研究为麻疯树籽提油及提油后籽粕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于万里  张博 《草业学报》2012,21(2):249-255
为探明不同群体黄花苜蓿的遗传变异规律及亲缘关系,以伊犁昭苏地区8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荚果和种子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的差异,探明荚果和种子性状以及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花苜蓿群体间除荚果长宽比外,其他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群体内单株间荚果宽度、种子颜色和种子宽度等性状有显著差异;2)除种子颜色外,其他各性状群体间的差异大于群体内差异。群体间,百粒重和荚果形状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540和0.535,群体内种子颜色变异系数最大(0.554);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种子大小、荚果种子数和荚果形状;4)荚果的长度和海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5)依据果实形态利用欧氏距离UPGMA聚类分析,将8个群体分为4类:大荚果型、大粒型、小粒型和中间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