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探讨复宫散对子宫内膜炎模型家兔部分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制备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连续给药4d后采血,对血液中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浓度变化以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复宫散组能显著降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及6-K-PGF1α浓度(P0.05),并能显著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TXB_2浓度(P0.05)。说明复宫散对子宫内膜炎家兔模型通过调整血液中白细胞种类和数目变化以及6-K-PGF_(1α)和TXB_2的含量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家兔子宫内膜炎造模后,通过连续的复宫散、桃红四物汤给药,测定造模前后各组家兔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宫散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炎模型家兔血液中TNF-α和IL-1α的含量(P0.01),而且降低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相较常用的中药抗炎剂桃红四物汤,复宫散与之差异不显著,表明复宫散能减轻各种炎症因子对子宫及全身的影响,发挥抗炎作用,起到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柏芩提取液是由黄柏、黄芩、红花、党参等组成,为了探讨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进行柏芩提取液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确定药效作用后,按照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抗微生物兽药的靶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对其进行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柏芩提取液能明显改善实验性子宫内膜炎家兔的临床症状,血液白细胞计数分类、子宫分泌物涂片镜检、尿液及子宫分泌物化学检查结果趋于正常,并且能够减轻子宫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等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后第10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给药后第21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明柏芩提取液对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和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1.5和1.0 g/mL浓度(30 mL/次)对临床病例的治疗效果明显,与土霉素效果相似,0.5 g/mL浓度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治疗作用,试验选用针对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0 9 mg/mL,而对链球菌的MIC为0.321 8 mg/mL。说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5.
柏芩提取液是由黄柏、黄芩、红花、党参等组成,为了探讨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模型进行柏芩提取液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确定药效作用后,按照农业农村部颁布的《防治奶牛临床子宫内膜炎的抗微生物兽药的靶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对其进行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柏芩提取液能明显改善实验性子宫内膜炎家兔的临床症状,血液白细胞计数分类、子宫分泌物涂片镜检、尿液及子宫分泌物化学检查结果趋于正常,并且能够减轻子宫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等组织病理学改变。临床疗效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后第10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给药后第21天,柏芩提取液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明柏芩提取液对实验性家兔子宫内膜炎和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1.5和1.0 g/mL浓度(30 mL/次)对临床病例的治疗效果明显,与土霉素效果相似,0.5 g/mL浓度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子宫灌注致病性混合菌液,复制獭兔子宫内膜炎病理模型。分别于第1、3、5d按0.01g/kg体重(按有效碘计算)子宫投放有机碘栓进行治疗,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清SOD,MDA,GSH—Px等。投药后第4d阴门肿胀及阴道充血逐渐消退,子宫分泌物逐渐减少,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在第4d血清SOD和GSH—Px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第6d血清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GSH—Px活力极显著增高(P〈0.01)。表明有机碘栓可有效治疗獭兔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在小鼠子宫内灌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分别于灌注后12、24、36 h和48 h收集子宫,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灌注LPS后可见小鼠子宫上皮细胞脱落、水肿、充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灌注1.25、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12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灌注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24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采用子宫灌注LPS法成功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且每只小鼠灌注20μL浓度为2.5~5.0 mg/m L的LPS作用12~24 h为最佳的建模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自拟中药复方提供依据,通过提取自拟中药复方"宫炎净"总生物碱、简化复方总生物碱以及益母草生物碱,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复方"宫炎净"总生物碱抑菌效果最好,简化复方总生物碱次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链球菌抑制作用较弱。益母草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抑制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9.
宫炎消栓治疗金华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是研究宫炎消栓(桉油栓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并与阿莫西林、宫炎净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上分别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宫炎消栓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合计有效率为90.32%,与阿莫西林和宫炎净相比,用宫炎消栓的疗效高,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母猪分娩前后阴道白细胞的变化情况,特针对广东省某规模化猪场的妊娠期母猪产前及产后1周阴道分泌物的白细胞状况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其身体状况与预防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分娩和异常分娩情况下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有无子宫内膜炎的白细胞阳性持续天数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阳性时碘液的预防方式有显著降低白细胞阳性天数的作用(P0.05),子宫内膜炎时用碘液或双抗预防白细胞持续阳性的效果均显著(P0.05);产前明显白细胞增多并于分娩后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发病率为83.33%,即产前白细胞水平与母猪是否发生子宫内膜炎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试验证明,产前白细胞增多可作为子宫内膜炎产前的一个预示指标,有其临床指导意义;同时,碘液和双抗有较好的生殖道消炎作用,可以作为猪场生产前后的一个预防手段。该试验为母猪子宫内膜炎与阴道分泌物的白细胞情况变化的相关性提供了试验依据,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促孕液及其加味方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促孕液为基础方,分别添加清热、活血、补气中药组成3个加味方,通过子宫灌注治疗家兔实验性子宫内膜炎,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子宫形态、子宫内膜显微和超微结构等临床病理学变化,比较新促孕液及其3个加味方的疗效。结果表明:新促孕液的疗效显著,用药后患兔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子宫周长和子宫指数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的炎性变化明显消退、损伤恢复较快;方2也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新促孕液的改进方。  相似文献   

12.
选择新疆第八师某团已确诊为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20头,观察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前后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和未治疗组进行比较,考察宫炎净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通过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宫炎净注射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考察宫炎净注射液的临床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后,奶牛血液中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淋巴细胞数量均有所上升,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有所下降;2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奶牛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毒性试验显示,用药后小白鼠临床表现和剖检均无异常情况。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炙净注射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制剂对泌乳奶牛机体免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大青叶、大黄、党参等19味中草药分别组成内服和子宫灌注制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并采集颈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以观察中草药制剂对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草药制剂均可提高奶牛免疫力,内服中草药制剂应用效果优于子宫灌注制剂(P〈0.05);复方制剂优于单味中草药制剂(P〈0.05);复方中草药内服制剂可使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分别提高53.76%和4.58%(P〈0.01);复方子宫灌注制剂可使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分别提高39.58%和1.98%(P〈0.01)。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卵巢激素及其子宫内膜受体在奶牛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以产后6~10d健康及患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中PGF2a,血清中孕酮和雌二醇浓度,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PGR和ESR-1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病牛子宫内膜PGF2α水平为(6.503±0.122)μg/L,血清孕酮为(0.816±0.281)μg/L,血清雌二醇为(35.462±2.523)μg/L,而对照组分别为(14.408±0.285),(0.543±0.142),(37.6±1.317)μg/L;子宫内膜炎患牛组PGF2a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F2a与孕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93),雌二醇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GR基因的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ESR-1基因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孕酮浓度显著升高及PGR mRNA高表达,可能抑制子宫收缩;ESR-1mRNA低表达使子宫新陈代谢减慢,子宫内膜合成PGF2a功能下降,这些改变有可能促进了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丽 《中国奶牛》2013,(6):29-31
本试验研究了急性产后子宫内膜炎神经肽(SP、VIP)变化,以探讨子宫内膜炎神经肽对子宫局部免疫的影响。对10头产后急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患牛进行子宫内膜及血清SP、VIP含量的检测,并选择10头产)06-8d健康的奶牛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膜及血清中SP含量显著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VIP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急性产后子宫内膜炎属于局部炎症,其发生与神经肽(SP、VIP)浓度密切相关,sP含量的升高和VIP含量的降低对机体的免疫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血液常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患猪的血液生理指标,给临床防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健康仔猪和经实验室诊断为PRRS阳性的仔猪各6头,前腔静脉采血,EDTA抗凝管抗凝,用CA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分析。结果:(1)PRRS组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显著增加(P0.05),单核细胞数量极显著降低(P0.01);(2)PRRS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3)PRRS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结果显示:PRRS病毒导致了机体的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并激活了机体的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7.
冷、热应激对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6头荷斯坦牛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冷应激(-30℃、-20℃、-5℃)与热应激(31℃)对奶牛的血液生理常值、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应激期:(1)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的变化在温差15qC尤为突出(P〈0.05);(2)血清中Ca2+的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3)血清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降至-30℃时血清P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热应激期:白细胞、红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变化尤为突出。(1)白细胞、红细胞数目均减少(P〈0.05);(2)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显著的变化(P〈0.05)。通过本次试验,在严寒和炎热环境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奶牛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以达到预防冷、热应激的目的,同时研究我区奶牛在冷、热刺激下的生理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缓解奶牛冷、热应激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犬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对犬脾虚泄泻证的临床治疗效果。24只健康本地犬饲养1周后灌胃番泻叶水煎剂人工复制脾虚泄泻证病理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组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0.25mL/kg,2次/d;庆大霉素组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0.2mL/kg,2次/d;病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时设立4头健康犬作为空白对照,造模期间灌胃生理盐水。治愈后检测试验犬体质量、三大临床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脾脏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组治愈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恢复较快,平均日增重及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庆大霉素治疗组(p〈0.05);三大临床指标各治疗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黄芪多糖注射液可用于临床治疗动物脾虚泄泻证。  相似文献   

19.
中药免疫增强剂在肉兔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60只45日龄加利福尼兔断奶仔兔.研究日粮中添加2%的中药免疫增强剂(由黄芪、甘草、黄柏、陈皮、党参、柴胡、金银花、苍术、白芍、山楂、麦芽等中草药组成)对其增重、料肉比及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7.13%(P〈0.05);试验组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圆小囊、蚓突等免疫器官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93%(P〈0.057、4.54%(P〉0.05)、11.11%(P〈0.05)、27.81%(P〉0.05)、13.47%(P〉0.05);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玫瑰花环形成率试验组为80.17%,远高于对照组的玫瑰花环形成率58.49%:血液中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阳性率比对照组提高了8.22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在断奶肉仔兔的日粮中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能够显著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通过N-乙酰L-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脑梗死病理过程及药物治疗途径。NAC预处理21d,利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后24h进行神经症状评分,TTC染色,检测血浆MDA、GSH含量,观察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显示,通过神经症状评分和TTC染色判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相比,NAC预处理组(100mg·kg^-1)大鼠血浆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NAC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NAC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控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从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