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开展漳平地区杉木和檫木不同混交比例的造林效果研究,分析其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中,7杉3檫的混交比例最有利于杉木、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南北坡向树高-胸径生长曲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SPSS为统计工具,将坡向分成南面坡和北面坡,对桃源县杉木人工林的胸径及树高曲线进行了拟合。Compound模型表明:同一胸径下,生长于南面坡的杉木,其树高和生长速度高于北坡;长势好的树木,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生长速度更好。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符,为杉木林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秃杉可以改善杉木连栽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杉木、秃杉混交能够延缓甚至防止地力衰退,探讨两者混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树种组成林分之间,在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方面,都有着极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组成、不同立地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秃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Ⅱ、Ⅲ类地的混交比例,分别以8杉2秃、5杉5秃、5杉5秃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不同比例无患子和杉木混交林试验,结果表明,5患5杉的混交比例对无患子和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影响均较好,因此,推荐5患5杉的混交比例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 < 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乳源木莲千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乳源木莲人工造林试验及杉莲混交造林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具有适应性强,育苗造林容易成功,幼年快等优良性状,9年生的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平均胸径7.3-8.1略小于杉木,平均树高7.1-7.4m,有略高于杉木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乳源木莲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乳源木莲人工造林试验及杉莲混交造林的生长情况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具有适应性强,育苗造林容易成功,幼年生长快等优良性状,9年生的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平均胸径7.3~8.1cm,略小于杉木;平均树高7.1~7.4m,有略高于杉木的趋势.杉莲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乳源木莲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福建是杉木的重要产区,全省分布范围甚广。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为措施的不同,杉木树高生长也随之而有差异。根据全省的气候、土壤、植被特点及造林经营传统和生长情况,可以将福建杉木栽培区初步划分为:生长最好的闽北中心产杉区、生长最差的闽南边缘产杉区和生长一般的闽东、闽西一般产杉区。但不同地区的生长差异究竟多大?树高生长趋势(即树高总生长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形状)是否一致?过去研究得很少,尤其是对实生杉木林过去研究得更少。因此,全省是否只要编制一个地位  相似文献   

10.
12年生杉木施肥3a和9a后的肥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选择12a生杉木材地施加微量元素肥料,分析施肥3a和9a后的效果。结果表明,12a生杉木林地施用NPK或加施锌、铜微量元素肥料,施肥3a后,不同施肥处理间的胸径、蓄积大小差异显著,树高大小差异极显著;施肥9a后,不同施肥处理间的胸径、树高和蓄积大小差异均不显著,胸径、树高和蓄积均以加施锌微量元素肥料的生长效果最好,加施铜元素肥料的次之。  相似文献   

11.
利用2个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3.90m、5.20cm、0.0075m~3;良种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参试良种均较对照生长迅速;光泽华桥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生长最优,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4.61m、6.13cm、0.060m~3,分别较第2代良种均值大14.96%、15.44%、81.8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开展遗传测定,基于10年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选出早期生长表现优异的家系和个体。[结果]1~5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均稳定上升,5年生时分别达到0.99 m和1.4 cm; 10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66 m、12.1 cm和0.076 37 m3,年均生长量分别达0.87 m、1.2 cm和0.007 64 m3。10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23、0.585和0.599,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35、0.278及0.285,受到明显的遗传控制。以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高于5%为标准,筛选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达9.21 m、14.1 cm和0.104 30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8%、4.5...  相似文献   

13.
陈凤和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2-154
杉木纯林、9杉1杂、8杉2杂、7杉3杂等4种造林模式10年生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8杉2杂林分蓄积量最大,7杉3杂林分次之,9杉1杂林分再次之,杉木纯林蓄积量最低。本文根据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获得的数据,对杉木、杂种马褂木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从中确定了8杉2杂为3种混交比例中最佳,为杉木、杂种马褂木混交比例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3种不同生长势(优势木、中庸木、被压木)杉木的胸径、树高生长数据,利用ForStat的生长曲线模拟杉木的胸径模型和树高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生长曲线是分析杉木胸径和树高的适宜生长曲线;3种不同生长势的杉木胸径生长曲线和树高生长曲线均呈“S”状曲线,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观光木属弱阳性树种,幼树耐荫,大而喜光,为优良庭园观赏树种和行道树种,也是优良材用树种.该研究分析了观光木在杉木林下套种的生长情况,探讨观光木在杉木林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25年生的杉木林套种下,不同郁闭度对观光木的保存率、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郁闭度I(0.3~0.49)下,观光木的保存率最大,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也均最大.由此可见,观光木幼苗较为耐荫,其保存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在林下套种均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米老排人工造林及杉米混交造林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米老排适宜性强,幼年生长快,7年生的杉米混交林米老排平均胸径5.65 ̄6.15cm,略大于杉木;平均树高4.23 ̄5.57m,有明显高于杉木的趋势。杉米混交林生长良好,种间关系协调,生长稳定,米老排是杉木优良的混交造林树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建议大力造林。  相似文献   

17.
花岗岩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的多代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 ,选择花岗岩母质发育的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立地 ( 1 4、1 6、1 8地位指数 )、不同发育阶段 (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效应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存在明显的多代效应 ,栽植代数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生长具有明显影响 .在不同立地和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中 ,杉木胸径、树高及蓄积量生长均随栽植代数的增加呈逐代下降趋势 ,表现为 1代 >2代 >3代 .在 1 6地位指数条件下 ,2、 3代各发育阶段杉木胸径分别比 1代杉木下降 9.72 %~ 1 7.62 %和 1 8.85 %~ 2 6.90 % ,树高下降 4.2 6%~ 1 2 .5 6%和 8.5 1 %~ 1 5 .96% ,3代杉木胸径及树高分别比 2代杉木下降 1 .49%~ 1 9.0 2 %和 3.88%~ 4.5 9% ;同时连栽杉木胸径及树高生长速生期推迟 ,速生期变短 ,连栽杉木林表现出明显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4个杉木无性系的进一步选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杉木无性系平均树高为10.41m,平均胸径为12.65cm,平均材积为0.075 9m3,林分保存情况良好,且都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对4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这3个生长性状表现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了表现最优的2号无性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0.75m、15.56cm和0.112 7m3;估算重复力,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63、0.572和0.667,说明该批杉木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受较高的遗传力控制,遗传稳定性很好,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选择,选择的效果会比较好;本试验按25%的入选率来估算遗传增益,其中树高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8.5%,胸径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14.6%,材积性状预测遗传增益为51.2%。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在杉木林速生生长阶段套种闽楠(SZ处理)和干材生长阶段套种闽楠(GZ处理)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闽楠在杉木速生阶段和干材生长阶段林内均可以套种,生长状况较好。6年生闽楠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为5.2~5.5m和3.5~3.8cm。闽楠在GZ处理林内生长高于SZ处理。GZ处理与SZ处理比,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增加5.8%和8.6%,GZ处理与SZ处理闽楠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