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玉米粗缩病,又名黑条矮缩病、万年青、生姜玉米,已成为遂平县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以苗期发病最重,5~6片叶即可显症。大发生时,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l0%~30%,严重时绝收。一、识别要点夏玉米茎秆萎缩变粗,很少出穗结棒,植株深绿,叶片畸形、短而宽,病苗浓绿。患病株节间缩短,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病株根纵剖面木质  相似文献   

2.
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二、发病条件1、毒源量。多年生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植物,所以在生产中,管理粗放、杂草多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而前茬的小麦丛矮病发生重的地块发病重,这是由于小麦丛矮病病株中混有玉  相似文献   

3.
<正>一、玉米病害1.玉米小斑病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2.玉米大斑病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取样,并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喷洒12%绿乳铜进行防治。3.玉米圆斑病选择感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在抽果穗吐丝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研究了土壤温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温度的增加,病株率有增加趋势。玉米丝黑穗病的最适发病温度为22℃,其病株率最高,为92.86%,其平均病株发病雌穗数也最高,为4.6个,其畸形病穗占病穗比率最高,为84.09%,其中包叶状病穗占病穗比率较高,为58.69%;低温有利于畸形穗的形成,10℃处理畸形穗比率占100%。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病株叶片浓绿、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生长迟缓,严重矮化。植株一旦感病,没有理想的防治药剂。近几年该病在我县夏玉米上发病较明显,呈逐年加重趋势,对玉米生产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发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重病株不结实或籽粒极少,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植株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有玉米"癌症"之称.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河南省开封市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往年该病零星、点片发生,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发病程度仍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内.2010年则不同,几乎以爆发的态势显现,以兰考县、杞县最为严重,不少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慌.2010年开封市玉米播种面积328.4万亩,粗缩病发病面积达33.3万亩,其中病株率5%~10%的一般发病地块有28.7万亩,病株率在60%以上的有4.6万亩.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在大连玉米栽培史上2008年是首次发病并呈严重流行性危害,全市病田率达80%以上,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已成为大连地区除叶斑病外严重病毒性病害。通过对生产上某些典型性地块调查,初步掌握了粗缩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分布范围及发病趋势,总结了发病成因,确定了玉米粗缩病田间病株率达8%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达显著水平的指标;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病毒致病,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给农业气象服务和玉米粗缩病防治提供依据,于2014年种植3个玉米品种,采用3个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试验、观测、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均有发生。6月5日播种的发病率高,为10.0%左右,6月13日、21日播种的发病率较低,为1.0%左右。2病株成穗率结实率低,6月5日播种的,感病早,成穗结实率最低,为13.1%;6月5日、13日播种的较高,为27.3%~44.4%。3病株成穗结实量一般不到正常穗的1/3。4气象条件常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病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一、常见病害1、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2、玉米小斑病: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粗缩病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1、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条突起。病株叶片浓绿,直立,生长显著缓慢,节间矮,植株矮缩,茎基变粗,成株高度仅为健株的1/3~1/2,叶片变得宽短硬,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幼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呈现粗糙不平,根系弱,后期有的叶鞘和苞叶上也出现蜡白条突起,病株根系少而短,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历史较早,但没有很好的控制,在一些种玉米的地方零星发生,尤其在山区发病较重。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为丝轴黑穗粉病菌,属于担子菌。病部的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玉米丝黑穗病是一个苗期侵入系统侵染的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但是,有些病株在生长前期即表现种种异常,病株节间短,较健株低矮,茎秆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如笋状,叶片簇生、暗绿,稍硬而上挺。有时分蘖稍有增加,或病株稍向一侧弯曲。此外有些品种在叶片上还出现黄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胶东半岛夏玉米苗枯病和根枯病发生普遍,且有加重的趋势,成为危害夏玉米生产的主要苗期病害。2005年发病尤为突出,发生面积广,涉及品种多,一般病地的病株率为10%~15%,严重的地块达40%以上,缺苗断垄十分明显,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发病成因是:小麦收获普遍较晚,延迟了玉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县已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进入二十一世纪发病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县东南、西南部大蒜洋葱茬,发生严重。田间病株率20-30%,个别地块达病株率50%以上,因此病危害,全县近两年毁种面积在3000亩左右。玉米粗缩病在我县发生呈现间歇性发生,葱蒜茬地头间边发生重的特点。分析玉原因葱蒜区种植的玉米苗3-5叶期最易感病,此时正是灰飞虱危害传毒高峰期,外沟边地头杂草较多有利于灰飞虱生存,因此发病重,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采取葱蒜茬玉米适当推迟播期,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及时拨除病株,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灰飞虱,喷洒防治病毒病药剂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俗称玉米矮化病,是一种病毒病,是通过昆虫刺吸带毒的小麦或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造成病害大发生。玉米粗缩病主要发生在春播玉米上,一般田块发病率3%~15%,高发田块达80%以上,由于病株不结实,造成减产,发病严重地块造成绝收,2005年在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植株矮缩、叶片宽短僵直浓绿、节间粗短、顶部叶呈簇生状如君子兰。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相似文献   

18.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龙江县玉米顶腐病于2005年首次发生,而且部分乡镇玉米田发生顶腐病非常严重,主要得病品种是龙单26,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减产减收。之后几年虽然危害较轻,但每年都有不同成度的发生,危害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造成全县玉米顶腐病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2010年,全县玉米顶腐病再次大发生,主要以龙单24品种发病面积最大,危害最重,还涉及10多个玉米品种发病,发病地块平均发病株率为20%~23.5%,严重地块发病株率高达9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发生玉米顶腐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春季持续低温,玉米播种后出苗延迟,苗小,苗弱,不整齐,而抗病性差,加之后期突然高温天气,导致玉米顶腐病在我县这个玉米产区发生较为严重和普遍,农民朋友应该密切注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长葛市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长葛市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一、危害症状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