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1 抓病虫防治,保证桑叶优质高产夏、秋季病虫危害严重,影响养蚕用叶,又传染蚕病。所以要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防  相似文献   

2.
养蚕实践中,要获得蚕茧丰收,在养好小蚕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加强大蚕期的饲养管理,尤其要抓好4龄和5龄期蚕的饲养。分别阐述了4龄蚕和5龄蚕的饲养技术,以为蚕桑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洛南县发展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历经几起几落。"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养技术作为桑蚕饲养的关键环节,一直是我们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反复试验的重点。多年来,结合洛南县本土实际情况,经过不断摸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目前最适合我县桑蚕饲养的技术措施,其中的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实施,对保障蚕茧品质、提高养蚕质量、提升蚕农收入,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4.
兔病防治歌     
夏秋季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我省夏秋蚕一般可分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4个蚕期.每年6月~10月都适宜养蚕,时间长,批次多,养蚕数量大,产蚕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因此,养好夏秋蚕是取得全年蚕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姬相云 《河南农业》2023,(13):25-26
<正>蚕桑业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蚕桑具有抗旱、耐涝、耐冻、抗风、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生长快、寿命长等特点。植桑养蚕不仅能够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实现当年植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长久养蚕、持久创收的愿望。因此,蚕桑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根据嵩县多年发展蚕桑产业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科学规划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6.
正金碧镇是大姚县确定的蚕桑产业发展重点乡镇之一,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明嘉靖八年就开始植桑养蚕,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群众具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如今抓住国家"东桑西移"计划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推动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开展办样板、做示范、建基地、推广实用新技术、招商引资成立蚕业龙头企业和组建蚕农合作社等工作,有效推进了全镇蚕桑产业的发展,使蚕桑产业成为农民继烤烟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来源。经过长期不断努力地发展,蚕桑产业初具规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要养好夏蚕,在饲育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一量、二勤、二添、二严”。 “一量”,即量叶养蚕。根据桑树的生长情况确定饲养量。养夏蚕是为了把养春蚕和养中秋蚕衔接起来,以充分利用蚕室、蚕具和桑叶,并不是全年养蚕的重点。所以,在夏蚕饲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养树为主、养蚕为辅的原则。在保证桑树树势旺盛的前提下,量叶养蚕。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和周边省份蚕桑产业发展的影响下,贵州省蚕桑产业得到较大发展。针对贵州省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蚕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提出了要加强政府投入,建立健全蚕业技术服务机构,配备较强的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利用涉农资金进行技术培训,搞好标准化示范点建设,以及以点带面普及栽桑养蚕技术等增强蚕业技术推广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引起政府及蚕业主管部门对蚕业技术推广的重视,提高贵州省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键,小蚕商品化饲育是实现科学化养蚕,保证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解决了多批次养蚕,大小蚕同时饲养难和小蚕对饲育技术、蚕室蚕具消毒防病要求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很快,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不断壮大,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小蚕给桑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好小蚕是保证蚕茧优质、高产、增收的关键。本文就小蚕给桑技术提出适应性观点,针对小蚕用桑、不良桑叶对小蚕的影响、建立小蚕专用园区及采桑和储藏提出合理性给桑技术,为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和蚕桑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蚕桑产业是麒麟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栽桑养蚕效益,实现科技兴蚕,麒麟区经作中心蚕桑站于2010年春、夏、早秋3季引进家蚕新品种进行饲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元洪 《河南农业》2019,(22):11-11
植桑养蚕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的好项目。随着河南省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发展植桑养蚕产业。虽然全省桑园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蚕桑生产季节服务缺乏,致使一些地方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不高、叶质较差,单位面积饲养量不高、蚕茧质量不好、蚕农经济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蚕病是造成蚕农养蚕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蚕病只能提前预防。笔者根据云南农村养蚕的实际情况及多年养蚕技术推广的经验,从蚕室﹑桑叶﹑养蚕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蚕病预防的方法,以期为云南蚕农养好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宗加美 《农技服务》2014,(11):118-118
<正>自养蚕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不同的蚕病出现,由于近年来,开始成片植桑建园,规模越来越大,加之蚕桑的增加,蚕病在蚕桑生产中也随之增加,某些蚕病不仅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也影响了蚕茧的产量以及质量。因此,本次主要探讨蚕桑生产中常见的蚕病,以及对于蚕病的预防对策,希望消毒防病工作受到重视,从而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一、常见病毒性蚕病蚕病疫情调查不但能够全面掌握常见的蚕病,并且能够进一步了解影响蚕茧产量的因素,因此一下为常见传染性蚕病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蚕业中存在栽桑和养蚕两大生产体系,但是在养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以桑枝为代表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远远超出了蚕茧产品本身的数量,桑枝利用已经成为蚕业发展的新的产业。桑枝食用菌不仅可消耗掉这些废弃物并且可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和肥料,而且栽桑-种菇的经济效益更高,补充了食用菌种植的原料来源。经过对栽桑-种菇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栽桑-养蚕-种菇"三结合的蚕桑生产模式、"夏蚕-冬菇"的生态模式、"二菇二蚕(冬夏种菇-春秋养蚕)"的生态模式、桑树-食用菌间作套种、以及桑枝食用菌的周年生产模式,并且在广东省进行示范技术中试,为蚕区蚕桑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熟蚕上蔟是养蚕生产中最紧张繁忙的工作,传统的手工拣熟蚕上蔟的方法,费工、费力、工效低,是当前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蚕步伐的加快,熟蚕上蔟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日益突出,生产上迫切需要省力化的上蔟技术。熟蚕省力、自动上蔟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大幅度提高上蔟功效、显著提高茧丝质量和农民养蚕及缫丝企业经济效益等特点,解决了历来养蚕上蔟难的问题,深受蚕农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和各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栽桑养蚕面积不断扩大。宜丰县自1990年江西省实施"蚕桑工程"以来,全县大力发展蚕桑生产,至今有桑园面积400hm2,但许多蚕农由于小蚕饲养技术不过关,导致养蚕效益不高,成为制约蚕桑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养  相似文献   

18.
<正>1、环境调节要跟上夏、秋蚕的不同蚕期气候差别较大,晚秋蚕可能遇到20℃以下低温,要做好加温的准备工作。但夏蚕都会遇到高温闷热等天气。因此,做好以上不良环境的预防工作是养好夏秋蚕的关键。养蚕环境调节在28℃范围内,最高不超过  相似文献   

19.
鲜茧生产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桑农增收的唯一途径。从养蚕设施、消毒、除沙、小蚕与大蚕饲育、蚕后消毒等环节总结了蚕实用养殖技术,全面阐述了鲜茧提质增效的各项技术措施,以供蚕桑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鲜茧生产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桑农增收的唯一途径。从养蚕设施、消毒、除沙、小蚕与大蚕饲育、蚕后消毒等环节总结了蚕实用养殖技术,全面阐述了鲜茧提质增效的各项技术措施,以供蚕桑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