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针对中国西北地区胡麻的收获方式和作物性状,研制全喂入胡麻脱粒清选机。其中,脱粒装置采用纹杆+刀齿组合型的脱粒滚筒与栅格凹板,清选装置采用振动筛+吸杂风机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筛选+风选+筛选对组成复杂的胡麻脱粒物料进行清选。基于对胡麻物料生物特性的测定,确定全喂入胡麻脱粒清选机关键部件参数,并应用流场分析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样机试验结果表明:作业样机的脱净率为97.27%,含杂率为2.74%,破碎率为1.86%,损失率为3.25%,可满足胡麻脱粒清选作业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水稻脱粒问题,对一种半喂入脱粒机进行设计与计算,为该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北旱区胡麻精密种植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集施肥、滴灌、覆膜、覆土和穴播联合作业为一体的胡麻播种机。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整机关键部件作业分析和理论计算,确定播种装置、覆膜覆土装置的部分结构和作业参数。为提高滚轮式穴播器取种的精量与稳定性,以引种槽长度、穴播器转速、取种勺截面高为影响因素,以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穴粒数合格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胡麻播种台架试验,并进行田间验证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当引种槽长度为31 mm,穴播器转速为25 r/min,取种勺截面高为5 mm时,穴播器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穴粒数合格指数分别为1.57%和97.54%;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胡麻联合播种机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穴粒数合格指数分别为3.85 %和93.33%,与台架试验结果接近,满足西北旱区胡麻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子脱粒机是玉米种子收获后进行机械加工的重要设备,种子脱粒也是玉米种子加工的重要环节。玉米种子脱粒机是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的必备农机,其正确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玉米脱粒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与维护方法,为玉米种子脱粒机的正确合理使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和提升胡麻脱粒物料分离清选机作业性能,研究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在分离清选过程中的运移规律及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耦合的方法对作业装置内胡麻脱粒物料的分离清选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胡麻脱粒物料各组分在气流场作用下能够表现出分离清选效果,同时获得了胡麻籽粒在分离清选系统整体区域内数量、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6.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以其作业效率高、水田通用性好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脱粒质量,脱粒筒的转速越来越高,增大了脱粒筒失效的可能性。首先建立了脱粒筒的参数化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静力学分析和预应力模态分析,分析脱粒筒的动力特性。通过静力学分析,确定了脱粒筒工作时的最大应力为14.8 MPa,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215 MPa,其最大变形量为0.008 9 mm;通过预应力模态分析,确定了脱粒筒前八阶模态的振频和振型,脱粒筒的干扰频率15.29 Hz远小于第一阶模态的振频48.042 Hz;通过分析,验证了脱粒筒工作时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脱粒筒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含水率在30%以上的玉米在籽粒直收时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低喂入量玉米柔性脱粒装置试验台,选取导流角、滚筒转速和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以破碎率和未脱净率为试验指标,对玉米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雨试验并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获得脱粒最佳参数.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所选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对于柔性滚筒,当导流角增大,玉米籽粒破碎率先减小后增大,未脱净率随导流角增大而减小;滚筒转速增大玉米籽粒破碎率先减小后增大,未脱净率随转速增大而减小;脱粒间隙增大,玉米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均为先减小后增大.响应面试验鲒果表明,当导流角为68°、滚筒转速223 r·min-1、脱粒间隙为33 mm时,最优脱粒效果为破碎率2.49%,未脱净率为0.171%.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结合具体情况,介绍了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及维护。  相似文献   

9.
5TY-10A型玉米种子脱粒机的研制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TY-10A型玉米种子脱粒机是与玉米种子加工成套技术相配套的关键设备。该机采用钉齿滚筒式脱粒装置、穗轴抛送装置和吸气式风选初清装置,可一次完成玉米种芯分离,破碎率和夹带损失率均低于国家标准。生产试验研究表明,玉米果穗最适宜在含水率17%~20%时进行脱粒,玉米果穗脱粒时应采用较低的滚筒转速,最适宜滚筒转速为540r/min,其籽粒破碎率控制在1%以下,各项指标完全满足玉米籽粒脱粒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脱粒机的种类和形式很多,按其适应作物的情况可分为通用脱粒机和专用脱粒机:按作物的喂人方法可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按其结构及完成工作的情况可分为简易式、半复式和复式3种方式.简易式的脱粒机结构简单,仅有脱粒装置,只能将谷粒脱下,不能进行分离和清选.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油底壳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态试验分析技术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发动机油底壳的模态试验分析、模态参数识别,得到了其固有频率和模态,提出了结构优化方向,为进一步地降低噪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可以同时栽插2行父本钵体苗和10行母本毯状苗。该机器在2ZT 9358型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根据杂交水稻制种农艺要求,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并设计了父母本秧苗分插机构和移箱机构螺旋轴等关键零部件。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生产率为0.35 hm2·h-1,父本秧苗和母本秧苗的伤秧率分别为2.7%,2.4%,漂秧率分别为2.2%,2.0%,漏插率分别为3.1%,3.2%,翻倒率分别为2.5%,2.1%,插秧深度合格率均为94%,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90.5%,91.8%,符合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GB/T 20864-2007),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正常工作时振动较大的问题,为减小共振的发生,利用三维软件Pro/E对4JHSM-90型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机架进行参数化建模,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机架的有限元模型,求解出机架的前10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并对机架进行了模态试验,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机架固有频率可以避开刀辊、变速箱、拖拉机等外部激振频率范围;机架的薄弱环节为左右两侧板,安装了加强槽钢的左侧板比右侧板振幅小。该研究可为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机架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开发商都在开发大型风场,而可直接利用的小型风场,确被人们忽略,使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造成浪费。通过大量的监测和实地进行试验,开发出成本几乎为零的风力发电设备,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我们在实地监测试验的活动中总结出了:"巧夺天工、无中生有、借鸡下蛋"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亚麻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lini)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光照对其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8.0;持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光照不利于其生长;该菌在供试6种培养基中,在PSA上生长状况最好;碳、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碳源以山梨醇和蔗糖最适合;氮源以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某待建水电站地下厂房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厂房楼板、机墩、立柱、蜗壳混凝土、尾水管等重要部位设计成果进行模态及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初步设计成果是合理的,并为该电站厂房的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提出建议,为该电站厂房的施工图设计及日后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12个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产量指标和主要经济性状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国内外品种各自优势。从经济效益角度,得出结论认为:黑亚16、13、14可作为首选的主栽品种,品系2005-1、2004-1和Agatha可作为搭配品种在低洼、河套地区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9.
亚麻生育后期打顶抑芽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问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打顶+抑芽敏、打顶+人工抹芽、打顶和抑芽敏处理对亚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抑芽敏处理可明显增加打顶后期单株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打顶中后期光合势,促进后期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增长,使打顶中后期光合特性维持在较高水平;打顶+人工抹芽和打顶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育后期光合特性,而抑芽敏处理对光合特性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亚麻生育后期以打顶+抑芽敏处理光合特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