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中后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中后期早衰的现象,阐述造成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早衰的措施,为优化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梁黎明 《北京农业》2011,(18):162-163
近年来,随着新疆沙井子灌区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棉田早衰现象有加重趋势,导致棉花植株矮小,蕾、铃脱落严重,铃质量减轻、纤维品质下降。针对沙井子灌区棉花膜下滴灌的种植模式,阐述了膜下滴灌条件下造成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应对棉花早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2师30团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天山支脉玛扎山南坡,每年种植棉花5000余公顷。自2003年以来,全面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至2008年实现历史最高水平,全团皮棉单产3105千克/公顷。但近年来,膜下滴灌棉田普遍表现根系发育偏浅,后期易早衰,对棉花产量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运筹对棉花产量形成期根系及叶片衰老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为调控滴灌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方法】在土柱栽培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控制水氮的供应量及分配比例,共设置4个水分、2个氮肥运筹共8个处理,研究水氮供应方式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保护性酶活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其它水氮供应方式相比,播前灌条件下盛花期前限量滴灌后恢复充分滴灌配合重施花铃肥的水氮供应方式显著促进了棉花深层根系生长、增强了根系活力,根系及叶片S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延缓了植株衰老进程,提高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分配的比例、增加铃重,从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播前灌溉条件下,适当减少盛花前水氮供应、增加生育中后期水氮的分配比例是提高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5.
1试验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盐分对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形态指标以及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土壤盐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发生盐害的阈值,对完善膜下滴灌棉花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棉花栽培技术的发展,滴灌已成为兵团各大团场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棉花膜下滴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害的发生程度,但是也为棉花的虫害防治工作增加了不利因素。因此,生产中根据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调整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有效控制棉花虫害、充分发挥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效应,促进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7.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将覆膜植棉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其不仅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且还能够避免水分向深层的渗漏,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经历了试验阶段、示范推广阶段、大面积应用阶段,但是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弊端,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不断完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促进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推广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技术。全场平均籽棉单产达到435kg/667m2。1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技术的特点1.1节水棉花膜下常压滴灌,采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膜下滴灌造成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棉花根系变浅造成后期早衰和残膜污染等问题,初步探索揭膜栽培棉花的方法,明确头水后揭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滴灌带浅埋的前提下设不铺膜、头水后揭膜和正常铺膜3个处理,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6月上旬以前覆膜增温效果显著,随着棉田封垄,头水后揭膜影响土壤含水量,但可以提高地温,显著增加侧根数,提高根系的质量.头水后揭膜和覆膜栽培的LAImax(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为3.93和3.71,成熟时干物质分别为1 161.46和1 063.52 g/m2,产量为5 090.4和4 855.5 kg/hm2.[结论]棉花无膜栽培,造成苗期生长缓慢,整个生育期明显滞后,减产严重.头水后揭膜,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是可行的棉花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具有提高棉花单产、保墒固土、减轻病虫危害等作用,可有效地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本文分析了新疆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与膜下滴灌的作用,围绕播种前期准备工序、播种方法选择、中耕除草、滴灌施肥、打顶整枝与促吐絮等层面,探讨了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分析了当前新疆棉花膜下滴灌设施技术、滴灌栽培技术及优质滴灌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花生高效防早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膜覆盖花生前期生育快,中期易徒长,土壤养分释放消耗快,后期养分供给不足植株早衰问题,开展了花生膜下滴灌营养液,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8%尿素营养液防早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花生在缓衰期采用2种养分补给法均有防早衰的良好效果,而膜下滴灌营养液效果更加显著,实现了地膜覆盖花生高产更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方式的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冲根法,研究了常规沟灌、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三种灌溉方式棉花根系的干重、数量、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根系构型.结果表明:根系总重量、主根重量、侧根重量均是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膜下渗灌;根条数量侧是膜下滴灌>膜下渗灌>常规沟灌;常规灌溉棉花侧根数量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占总根数量的73.7%,以10-20cm土层根数量最多.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占总根数量的68.3%-76.8%,其中0-10cm土层占侧根总数的42.6%-43.7%;常规沟灌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平面几何构型呈"垂直断面伞型"或"扇型".膜下滴灌棉花根系朝滴灌带和膜内侧方向的根系多而密集,其它方向的根系相对较少,呈极不对称构型.膜下渗灌棉花根系的二维平面几何图像呈"马尾巴型".  相似文献   

14.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棉花滴灌专用肥是专用于棉花滴灌施肥的肥料品种,水溶性好,随滴灌水施入土壤,可以根据棉花生育期需肥要求科学定量施肥,使棉花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棉花冠层叶铃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对棉花叶铃配置关系的影响,研究膜下滴灌棉花高产原理,寻求增产新途径。【方法】设置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并设两个灌水量:3 900和6 000 m3/hm2,共4个处理。测定棉花叶面积、光吸收率、干物质累积和棉花产量构成因子等指标,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棉花叶铃配置关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盛铃后期,相比传统漫灌,膜下滴灌棉花叶面积指数高出30.66%,冠层上部叶面积指数维持在2~2.5,中下部在1~1.5,冠层各部位光吸收量均匀;同时不同冠层结铃比例适中,与各层光分布比例耦合良好,有利于光合产物生产。3 900 m3/hm2灌水量下,膜下滴灌棉花相对传统漫灌棉花增产25.07%;而6 000 m3/hm2灌水量下,膜下滴灌棉花相对传统漫灌棉花减产6.74%,过量灌水不利于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形成。【结论】相比传统漫灌,膜下滴灌棉花叶铃配置更合理,光合生产力更强,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转运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新疆巴州博湖县开展了大量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工程措施采用棉花膜下滴灌工程,本文主要介绍巴州博湖县棉花膜下滴灌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调试与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7.
水氮利用效率低是限制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新疆膜下滴灌棉花水氮耦合作用,保证新疆棉花稳产高产是关键。近年来,在新疆膜下滴灌棉花水氮耦合方面,新疆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棉花具体的各生育期灌水施氮量、灌水施氮比例、灌水施氮频率等,没有精准的结论,是新疆膜下滴灌棉花提高水氮利用效率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新疆巴州博湖县开展了大量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工程措施采用棉花膜下滴灌工程,本文主要介绍巴州博湖县棉花膜下滴灌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调试与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棉花种植与生产受到广泛重视,尤其在近几年棉花种植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开始应用膜下滴灌方式开展种植活动,然而,不同水分处理膜下滴灌棉花生理指标与产量也会有所不同,基于此,新疆五家渠市第六师103团农技中心针对"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种植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棉花产业是敦煌市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产业,棉花膜下滴灌有诸多优点,大力发展棉花膜下滴灌对缓解敦煌市生态环境恶化、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