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乌盟实施”进一退二还三”,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大力度退耕,给林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全盟累计退耕498.8万亩,两年完成植树造林158.27万亩、种草283.3万亩,林业生产形势喜人.1994年,乌盟盟委、行署在充分了解盟情,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盟实施“进一退二还三”,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即每建成一亩稳产高产田,必须退出二亩低产田还林还草还牧,  相似文献   

2.
8月20~22日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乌盟四子王旗召开全区退耕还林还草现场会。会议实地参观了四子王旗7个乡的退耕还林还草典型 ,听取了乌盟及其部分旗县、乡镇实施“进退还”战略的经验介绍。会议期间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同志作重要讲话 ,傅守正副主席作总结讲话。会议认为 :乌盟是我区自然条件恶劣 ,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1994年以来 ,乌盟盟委、行署团结带领全盟各族群众以实施“进退还”战略为重点 ,积极探索和实践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强盟富民之路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乌盟“进一退二还三”发展战略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1994年以来,乌兰察布盟实施的“进退还”战略如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林草资源大幅度增加,畜牧业也有了突破性发展。但全盟畜牧业以食草性牲畜居多,养殖方式仍以放牧为主。而这种方式的依托条件是广阔的草牧场,导致林草资源的发展与管护形成了矛盾,牲畜毁林毁草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草业的健康发展。为确保乌盟多年来退耕还林(草)的劳动成果,乌盟盟委、行署适时地提出了在全盟实施“封山禁牧”的措施。这对于乌盟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变革意义,对于“进退还”战略的实施是强有力的推动。从现实上讲,不封山禁牧,…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人口的剧增以及“以粮为纲”政策的实施,全市大面积毁林开荒、垦草种粮,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沿着境内阴山北麓已形成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风蚀沙化带,全境耕地大面积沙化,森林覆盖率仅有4.08%。1994年,原乌盟盟委、行署提出“‘进一退二还三’,调整优化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战略决策。到1999年底,全市退耕面积1200万亩,建成水旱基本农田800万亩,种树种草1100万亩,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2000年起,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草)、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和天然林保护等国家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在我…  相似文献   

5.
今年,乌盟盟委、行署做出了“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的决定。基本要求是:全盟农区牲畜从 2001年 5月 1日开始全部实行禁牧舍饲,牧区实行轮封轮牧和季节性禁牧,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区,实行全面禁牧。这一决定,是乌盟“进退还”战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乌盟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客观需要。现在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一重大决策的认识。   一、从巩固“进退还”战略成果,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禁牧舍饲”的客观必然性   乌盟从 1994年开始,作出“进一退二还三”,调整优化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战略决策。六年…  相似文献   

6.
1994年以来,乌兰察布盟实施“进、退、还”战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笔者就“进、退、还”战略的成功实践和对发展前景的理性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进、退、还”战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成功应用 1994年以来,乌兰察布盟调整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战略,果断地做出了“进一退二还三”,调整优化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战略决策。即:每建成一亩高标准水旱基本农田,退出二亩旱坡贫瘠地,还林、还草、还牧,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战略实施6年来,全盟大力退耕种树种草,走出了一条符合乌盟地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业》2000,(10):7-8
1994年,乌盟盟委、行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探索成果,深刻分析生态、经济现状,重新审视盟情,抓住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机遇,在实践的启示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了“进一退二还三,调整优化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的基本内涵是:每建成一亩水旱高效标准农田,退下二亩旱坡薄地,还林还草还牧,恢复植被,改善生态,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建设畜牧业大盟。 为使“进退还”战略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我们将总体战略分解成操…  相似文献   

8.
乌兰察布盟从1994年实施了“进一退二还三,调整优化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乌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到2001年,全盟已累计退耕1200万亩,种树种草1020万亩,保存面积900万亩,其中700万亩产草见效,宜林“三荒”及小流域治理种树种草658.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790.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的6.88%提高到8.35%,林草覆盖率由1994年的30%提高到40%,局部地区形成了小…  相似文献   

9.
人与沙的抗争──乌盟实施“进一退二还三”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戴荣强乌兰察布盟辖4旗5县2市,总人口272.3万,总土地面积8305.5万亩,其中风蚀沙化面积3720.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3955.2万亩。天然草场面积5152.5万亩,其中退化学场...  相似文献   

10.
乌盟后山跨旗县生态工程实施一年来,经过全盟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大力度退、大面积种、大踏步迈、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1998年,盟委、行署针对后山地区58个严重风蚀沙化乡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实际,决定实施后山跨旗县生态工程。利用3年,沿农牧交错带西起四子王旗大井坡,东至化德县七号乡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50公里的严重风沙害区建成一条绿色生态带,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95万亩,建设基本农田防护林6万亩。一年来五旗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大规模生态治理,完成退耕…  相似文献   

11.
一、盟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乌盟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3年初,乌盟盟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今后三年全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工业大盟和畜牧业强盟统揽经济工作全局,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  相似文献   

12.
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乌兰察布盟盟长王维山乌盟地处高寒干旱地区,十年九旱,风大雨少,以丘陵山地为主。1994年以来,盟委、行署在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审视盟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退二还三”的战略,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认为,要想坚定不移地全...  相似文献   

13.
6年前,乌兰察布盟一批土生土长、了解乌盟、熟悉乌盟的盟领导者大胆做出决策:在全盟实行“进一退二还三”的战略。历史证明了决策的正确性。为了摆脱贫困而进行的背水一战也使乌盟找到了一条在发展中恢复生态和在恢复生态中发展的路子。2000年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开展了退耕还林(草)工作,乌盟经验走出内蒙,推向全国。3月11日~14日,由青海省林业局副局长李三旦、农林纪检组组长杨有林及市、县(区)级人民政府、林业局有关部门领导48人组成的青海省赴内蒙古考察退耕还林还草代表团不远千里,专程到我区武川县、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就退耕…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启动到2002年全面实施,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发生了农民由“要我退”到“我要退”、由“要我栽”到“我要栽”的巨大变化,广大群众退耕积极性越来越高,全盟林木成活得越来越好。三年间全盟退耕33万亩、还林122.21万亩,分别为计划任务的100%和103.4%。  相似文献   

15.
进入实施“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乌盟各族人民响应盟委、行署提出的“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五年迈出新步伐,十年有个大发展”的号召,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乌盟的新高潮。经过一年奋战,共完成人工造林88.88万亩,为自治区下达64万亩任务的138.9%,比前年增加了6.2%,新育苗8521亩,义务植树  相似文献   

16.
定西县凤翔镇北廿铺村2002年被县政府列为全县生态建设整体推进示范村,该村按照凤翔镇实施“治二退六进万”的生态建设总体工作思路(治理2个小流域,退出耕地6000亩,发展林草1.2万亩),结合本村实际,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增加收入”的原则,规划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3500亩,其中退耕还林1000亩,配套荒山工程造林2500亩。截至目前,退耕还林已全面完成,共栽植山杏、沙棘、侧柏等苗木16.5万株。荒山工程造林完成整地2500亩,栽植侧柏等苗木3.2万株。计划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林业》2006,(5):F0002-F0002
为加快全盟生态建设步伐,创建文明和谐的新兴安,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创建“北疆文明大通道”的实施意见》,兴安盟盟委、行署结合全盟“十一五”规划林业生态发展目标,决定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在盟内国、省公路干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启动实施“北疆生态绿色长廊”工程。该工程分布在全盟六个旗县市,共有“G111线”、“G302-S203线”、“乌-霍线”和“省际大通道”四条国、省公路干线,总里程为998公里,涉及44个乡镇(苏木)217个村屯。建设任务共计41万亩,工程总投资为3793万元。工程建设目标是在2007年底前,  相似文献   

18.
“十五”以来,兴安盟的林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05年,林业生产创佳绩、上台阶,成果显著,取得了新的突破,圆满完成了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生产建设任务及盟委、行署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全盟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3万亩、“三北”四期工程造林任务1.1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任务81.9万亩、新育苗面积9000亩、容器育苗2300万袋,全民义务植树424万株,均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此外,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7月9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公布,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年来,我国已累计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分别占人工林面积、人工草地面积的42.5%、2.2%,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在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2014年,国家作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6年来,全国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工程实施规模由规划的4240万亩扩大到近8000万亩,实  相似文献   

20.
一、退耕还林现状 宁夏泾源县总面积169万亩,其中耕地59.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1.5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36.8万亩,工程涉及7个乡镇11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20,187户94,512人,工程实施八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得到逐步扭转,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