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杂交水稻研究完成功和大面积生产应用,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水稻大幅度增产开辟新的途径,把水稻生产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粮食增产起了巨大作用。据我省1976年至1982年6年累计种植水稻1.48亿亩,其中杂交稻4020万亩,占27%,增产谷24.6亿斤,占同期水稻总增产数的56%。1983年我省农业生产多灾之年旱粮作物均受灾减产,只有水稻增产,其中杂交稻又获丰收,约增产3.56亿斤,起了以丰补歉,以水作补旱作的作用。这说明了杂交水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选育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简略回顾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O%,而总产量却占粮食作物产量的《22%,单位面积产量比整个粮食作物平均高出4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实现了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二次突破。现在杂交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1470万hm'左右,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50%~55%,比常规稻增产ZO%~30%。因此,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大面积推广,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做出了重大…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是“863”生物工程专家认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区域.有着适宜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独特气候条件.常年两系制种面积6700hm^2左右.占全国两系制种面积的50%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既为我国南方稻区提供了优质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推进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南方稻区的迅速推广.促进了粮食增产,又为制种农户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个别年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田块不育系出现育性转育自交结实.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是由我国发明的一项原创性的粮食增产技术。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直领跑于世界。近年来,现代农业对杂交水稻的米质、稳产性、抗倒性和机械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仍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杂交水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种植面积。借力"一带一路"的东风,与国际化接轨,加强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力度,建立海外杂交水稻研发基地和种子生产基地,加快抢占世界杂交水稻种业科技制高点,助推杂交水稻走在国际化的前列,为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相继取得籼、粳稻“三系”配套,至1976-1980年5年累计,全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亿5千多万亩,增产粮食130多亿公斤,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杂交水稻的生产潜力与植株形态密切相关,为提高杂交水稻育种水平.尽快培育出生产潜力更大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总结本人多年育种经验,结合水稻形态学研究有关资料对杂交水稻高产形态进行探讨,望能对杂交水稻育种及栽培实践有所助益。1杂交稻根系发达,活力旺盛优良组合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比较具有较为明显的根系生长优势。据营口县水稻三系育种组观察,杂交水稻黎化…  相似文献   

7.
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5年12月常州会议统计,“六五”期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稻5.2亿亩,约增产粮食600亿斤。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26235亿亩,比1984年减少460万亩,单产863斤,比1984年亩平854斤,每亩增产9斤,总产1091亿斤,比1984减少26亿斤。 由于1985年全国粮食减产,而杂交水稻基本稳产,各省对杂交水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安徽、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先后召开了杂交水稻专业会议,并拔款加速杂交稻的发展,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加粮食总产的战略措施,因此“七五”期间我国杂交水稻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预计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交水稻在赞比亚的试种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首种成功,9个杂交水稻组合在赞比亚共和国试种表明:杂种优势强,增产十分显著,与国内同类型组合在非配对条件下比较,平均增产43%,表现为生育期延长,结实率、千粒重、米质均有提高,结实率高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9.
高整精米率长粒优质三系不育系元丰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上实现了三系配套,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大米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保花肥施用技术黄德社,黄牡林(湖南省淑浦县农业局419300)根据各地试验情况,杂交水稻施用保花肥一般可增产10%以上,特别是长势较差的田块,增产效果更显著。据试验结果,追施保花肥的比不施的株高增加1.2~3.4cm,包颈率降低9.7%~19...  相似文献   

11.
宁陵县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000米范围内,常年亩产200公斤左右。1982年引种杂交水稻,1985年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988年单产提高到339公斤,杂交水稻面积发展到水稻总面积的85%以上。作者对杂交组合、育秧方法、茬口方式、施肥水平、配肥种类、插植规格及喷施叶面宝等各项措施的增产作用与主次顺序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中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一种由异花授粉产生种子、直接栽培杂种一代而获得显著增产效果的神奇稻,这就是杂交水稻。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我国稻作区得到迅猛发展,对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杂交水稻的育种、制种和杂种栽培,表现出系列不同于普通水稻的特点,系统阐述、深刻认识这些特点的科学是“杂交水稻学”,它包括“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和“杂交水稻制种学”(即水稻异交栽培学)。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他在系统总结高、低产地区制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和有关同行一道进行系列…  相似文献   

13.
闻名中外的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1985年全国种植面积1.2亿亩,单产又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制种产量全国平均亩产超过了200斤。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并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些国家为此发表了有关文章。“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书,将汇编自杂交水稻问世以来的有关三系选育、栽培、制种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总结、会议纪要、生产发展和展望,以及杂交水稻发展过程大事记,全书约30万字。预计1986年下半年开始,由中国农科院和湖南农科院负责组织编写,1987年上半年进行审稿和定稿工作,争取1988年上半年出版。“中国…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动态     
农牧渔业部在合肥召开全 国杂交水稻会议 1987年10月 15日至19日。农牧渔业部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杂交水稻会议。我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较大的18个省(市)农业厅(局)、农科院及种子公司负责人、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部分杂交水稻专家共12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农牧渔业部顾问刘锡庚和副部长陈耀邦同志主持。 会议回顾了推广杂交稻十余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及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据这次会议统计,1987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6400多万亩.超过了全国稻田面积的三分之一,说明近两年杂交水稻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相似文献   

15.
全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同志,1985年10月16日在北京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金质奖章重175克,含金80%。这是崇高的荣誉,厚重的奖赏,也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由于以袁隆平同志为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使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都产生了飞跃。出现了杂交水稻一季亩产,1920斤、双季亩产3013.4斤的高产纪录;双季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过吨粮也已成为现实。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1.23亿亩,平均单产863斤,比常规水稻平均单产699斤(含杂交水稻),每亩增加164斤,增产24.51%。全国1976—1985年累计种植杂交水稻7.…  相似文献   

16.
2020年雨季对14个中国杂交水稻组合在缅甸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星火优981、星火优1354、中浙优8号、高丰优689、旱优73、广星优289、华浙优26等7个杂交水稻组合产量为7.44~8.52 t/hm2,增产显著,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5.83%~29.48%,而且这些组合的综合抗性优良,因此适合在缅甸进一...  相似文献   

17.
湖南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6年湖南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10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18年累计推广4.3亿亩,增产稻谷300多亿kg,对推动湖南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文中还总结了18年来推广杂交水稻的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杂交水稻必将在农业生产中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凤凰县从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面积逐渐扩大,1984年发展到14.1万亩,占插秧面积的52.3%。全县累计种植55.9万亩,按每亩增产150斤计算,共增产粮食8,385万斤。 在杂交组合上,先后试种和推广了南优、威优、汕优、早优、矮优、军优、七优等八个杂交系统共15个杂交组合,以南优2号、南优6号、威优6号、汕优6号和威优64等五个杂交组合面积最大。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每亩单产由1976年的450斤上升为1984年的728斤。  相似文献   

19.
威优辐26     
威优辐26,又名威优华联2号,即V20A/辐26(原名华联2号),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华联杂交水稻开发公司育成,其恢复系辐26是用26窄早辐射处理后所获得的突变体,再连续测交筛选而成。1产量表现1989年,该组合同时参加全国籼型杂交水稻区试、湖南省区试、湖北省区试以及湘潭市区试,产量均居首位。全国区试16个点平均亩产453kg,比对照威优49增产3.9%,达显著水平。其中,在广东韶关点亩产603.3kg,居第一名,比威优64增产7.24%,全生育期短4天,比威优49增产8.1%。湖南省区试1…  相似文献   

20.
发展杂交水稻 促进粮食增产……………1—1云贵两省杂交水稻生产情况考察……………1—4发展迅猛 增产显著-1988年长江流域五省 杂交早稻示范推广协作情况……………1—7发展双季杂交稻推广“双两大”栽培加速 我省吨粮田开发的步伐………………2—1当前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