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使用噻嗪酮+毒死蜱(3:1)、吡虫啉+噻嗪酮(1:5)、吡虫啉+毒死蜱(1:5)进行防治稻飞虱田问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毒死蜱(1:5)和吡虫啉+噻嗪酮(1:5)速效性较好,药后1天防效在80%左右,高于单剂噻嗪酮和毒死蜱,与单剂吡虫啉的防效相近;持效期以吡虫啉+噻嗪酮(1:5)最好,药后14天3个不同剂量处理防效为89.13%-95.46%,其次为吡虫啉+毒死蜱(1:5)和噻嗪酮+毒死蜱(3:1),持效期均大于单荆毒死蜱.  相似文献   

2.
广东褐飞虱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测定广东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防治水稻褐飞虱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采自广东省广州市、雷州市、连州市、南雄市、海丰县、大埔县和怀集县等7个地方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的抗药性。【结果】广东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抗性仍处于极高水平抗性阶段(161.9~3576.4倍),对噻嗪酮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93.4~1497.8倍),对噻虫嗪抗性仍处于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61.0~517.8倍),对吡蚜酮抗性处于敏感性下降至中等水平抗性阶段(3.7~11.0倍)。【结论】在水稻上防治稻飞虱需暂停使用吡虫啉、噻嗪酮和噻虫嗪;减少吡蚜酮在褐飞虱防治中的使用次数,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是水稻最主要的病虫害之一,为了寻找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试验选用啶虫脒以及噻嗪酮、异丙威、吡虫啉四种农药分别稀释1000、1500、1000、5000倍使用喷雾法对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防治效果为93.1%,噻嗪酮、异丙威、吡虫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3%、88.7%、79.0%;啶虫脒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是较为理想的防治稻飞虱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速效性和持效性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尤其适宜使用在褐飞虱对吡虫啉和灰飞虱对噻嗪酮产生抗药性的地方,但需要考虑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进行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速效性和持效性优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尤其适宜使用在褐飞虱对吡虫啉和灰飞虱对噻嗪酮产生抗药性的地方,但需要考虑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对稻飞虱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的防效较好,用量在270~360 mL/hm2对蜘蛛等天敌安全。综合考虑,建议在稻飞虱成虫孵化高峰或迁入高峰期及若虫孵化高峰期使用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360 mL/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害水稻比较普遍的病虫害有20余种,其中常见的是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虫和稻飞虱,常称为"两病两虫". 1.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出性的害虫.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剌吸式口器吸取稻株汁液而使稻秆干燥.在广西博白县全年发生7~8 代,上半年第3代、下半年第6代为主害代.稻飞虱成虫有两种翅型虫态:长翅型、短翅型.当稻田大量出现短翅型成虫(大肚虫)时,是稻飞虱大暴发的先兆.  相似文献   

8.
建立喷施清水的对照、套袋前喷药、套袋后喷药、不套袋喷药4种处理方法,喷施38%吡虫啉和噻嗪酮混合悬浮剂,建立芒果中吡虫啉、噻嗪酮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6 ~93.8%、101.4~104.2%,相对偏差(RSD)分别为1.9-4.5%、9.3-15.6%.芒果中吡虫啉、噻嗪酮的最小检出量均为0.01 mg/kg.吡虫啉套袋前施药、套袋后施药、不套袋施药3种处理方式下的半衰期分别是16.74、6.38、8.10 d.噻嗪酮在套袋前施药、不套袋施药2种处理方式下的半衰期分别是9.72、9.23 d.套袋后施药的噻嗪酮的残留量低,第3天已经低于检出限.套袋处理降低了2种农药在芒果上的消解速率,吡虫啉在芒果上有较强的内吸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浙江省水稻飞虱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0—2011年采自浙江省嘉兴市褐飞虱田间种群、杭州市白背飞虱种群以及长兴市和嘉兴市灰飞虱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嘉兴种群褐飞虱对吡虫啉分别产生了615.9~814.2倍抗性,对噻虫嗪产生了66.2倍抗性,对噻嗪酮具有13.0倍抗性,对烯啶虫胺尚敏感;相对于2008年种群,2010年杭州白背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降低了9.5倍,说明白背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上升很快;相对于2007年种群,2010—2011年长兴灰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分别降低了1.6,2.5和2.3倍;噻虫嗪和毒死蜱对长兴种群灰飞虱的毒力略高于嘉兴种群。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提出了针对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用药和抗药性治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建立喷施清水的对照、套袋前喷药、套袋后喷药、不套袋喷药4种处理方法,喷施38%吡虫啉和噻嗪酮混合悬浮剂,建立芒果中吡虫啉、噻嗪酮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6~93.8%、101.4~104.2%,相对偏差(RSD)分别为1.9-4.5%、9.3-15.6%。芒果中吡虫啉、噻嗪酮的最小检出量均为0.01 mg/kg。吡虫啉套袋前施药、套袋后施药、不套袋施药3种处理方式下的半衰期分别是16.74、6.38、8.10 d。噻嗪酮在套袋前施药、不套袋施药2种处理方式下的半衰期分别是9.72、9.23 d。套袋后施药的噻嗪酮的残留量低,第3天已经低于检出限。套袋处理降低了2种农药在芒果上的消解速率,吡虫啉在芒果上有较强的内吸性。  相似文献   

11.
李红阳  周加春  张俊喜  顾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99-10300,10303
对稻飞虱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SL 90.00 g/hm2、25%噻嗪酮WP 150.00 g/hm2和25%噻虫嗪WG11.25 g/hm2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稻飞虱防效较好,可作为稻飞虱防治的轮换药剂和复配组成;45%吡蚜酮·噻嗪酮SC168.75 g/hm2、25%噻嗪酮·异丙威WP 450.00~ 562.50 g/hm2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在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安仁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农药敏感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湖南省安仁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不同防治农药的敏感度,指导该地区白背飞虱田间药剂防治,测定了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对5种农药的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湖南省安仁县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烯啶虫胺、异丙威的敏感度(LC50),分别为0.0299、0.1214、0.1322、0.3296、26.7068 mg/L。5种药剂中,异丙威的敏感度最低,生产上应控制施用。  相似文献   

13.
为搞清稻飞虱是否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采用5%吡虫啉乳油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吡虫啉乳油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较好,对水稻无药害。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并分析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用药方案Ⅰ)后施用,田间害虫天敌的科数和虫数均多于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用药方案Ⅱ)后施用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的田间天敌群落香农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的田块;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捕食类天敌狼蛛科和肖蛸科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用药方案Ⅱ处理和对照;用药方案Ⅰ处理田间茧蜂科和皿蛛科的优势度显著低于用药方案Ⅱ处理,说明以噻嗪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后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比用吡虫啉与毒死蜱混配防治对天敌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皖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75-8176
[目的]明确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以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75 g/hm2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70 g/hm2剂量处理为对照药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个剂量(240、300、360 g/hm2)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 d,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在61.52%~67.04%,速效性较差;药后7 d,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大幅度增加,持效性较好,其中300、360 g/h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5.43%和86.72%,均与对照药剂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用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时,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按照用药量(有效成分)75 g/hm2对水均匀喷雾防治1次即可,且施药时田间要有一定水层并维持7 d以上。  相似文献   

16.
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防治稻飞虱的新农药,并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进行3种农药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WP、20%敌百虫·仲丁威EC、25%噻嗪酮·丙溴磷WP 3种农药均能有效防治稻飞虱,其中25%噻嗪酮WP的防效最好,其后依次为25%噻嗪酮·丙溴磷WP和20%敌百虫·仲丁威EC.生产上推荐每667 m^2使用剂量为25%噻嗪酮WP 20g、25%噻嗪酮·丙澳磷WP75 g、20%敌百虫·仲丁威EC 225 mL.  相似文献   

17.
防治稻飞虱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2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和25%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使用2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4g,药后3d、7d、14d的防效为88.68%、94.91%和95.11%;每667m。使用25%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g,药后3d、7d、14d的防效达89.38%、94.42%和97.29%。两种药剂防治稻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生产安全,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稻飞虱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褐飞虱对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抗性较高这一现实问题,选取几种常见药剂与三氟苯嘧啶一起进行了水稻飞虱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6 g/L三氟苯嘧啶SC对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治效果均较好,药剂持效时间长,且对环境友好,可作为湖南水稻主产区防治水稻飞虱的首选药剂,但应注意与其他有效药剂轮换使用,避免飞虱较快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