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河南省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  相似文献   

2.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条件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  相似文献   

5.
<正>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聊城市一般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该技术适合聊城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与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配合使用,可实现小麦、玉米的周年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小麦播种季节,常由种种原因导致部分小麦晚播。晚播小麦在山东是指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晚播小麦往往冬前苗龄小,分蘖很少或没有分蘖,次生根很少,吸收能力差,养分积累不足;开春后抽穗、开花延迟,成熟过程缩短,且后期易受干热风和锈病的侵害,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很大。生产中应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获得高产。1.晚中求早抢时播种。尽量早  相似文献   

7.
从适时播种、科学管理、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晚播小麦获得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灌云县受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稻茬小麦每年都会出现大面积的迟播,进而使得小麦播种错过最佳时期。由于小麦迟播时积温低,麦苗小、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成穗少,春季穗进程历时短,单穗结实粒数明显减少。同时,与适播小麦相比,迟播稻茬小麦的收获期也相应推迟,后期病虫害发病率随之增加。因此,针对灌云县迟播稻茬小麦现象,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立足灌云县实际,探讨迟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能够实现助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种植技术是指小麦种植因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错过最佳播种时间,无法适期播种,在播期延后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文介绍了晚播小麦的生长特点,并具体介绍了优选良种、增施肥料、适当增加播量、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弱转壮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1.
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淮安市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特点,总结了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量、播种、施肥、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随着耕作制度改革晚播麦田面积逐渐扩大,加之秋播期间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干旱或雨涝灾害,导致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由于播种晚,气温低,生产上难以培育壮苗,各生育阶段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的最佳光温资源,成为大面积小麦均衡增产的限制因子。因此,了解晚茬麦生育特点,推广晚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冻害的补救措施是提高晚茬麦单产的关键。一、晚茬小麦优质种植技术要点1、晚茬麦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点(1)冬前有效积温低,苗小、苗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气候条件变暖,极端天气的增多,特殊生产条件的限制和一些耕作种植方式的改变等,致使部分小麦播期较晚(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这部分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少,造成苗小、苗弱,冬前很少分蘖或基本没有分蘖,给小麦创高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晚播小麦增产潜力,达到高产、节水、增效的目的,主要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根据∑T=50+20+10n(n为播种深度),当120℃>∑T,冬麦即立针,∑T<50℃冬麦种子未完成吸  相似文献   

15.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一)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到主茎5叶1心的壮苗大约需0℃以上积温570℃,北方麦区把从到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积温,生长1个叶片需要75℃积温,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主茎不足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形成晚播小麦弱苗。在河南10月底到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1片叶出土;11月  相似文献   

16.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以往对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措施的探讨,根据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总结出了选用良种,以种补晚;适量播种,以密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科学施肥,以肥补晚;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沟系配套,以管促苗;防治病虫,以药保苗等迟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至主茎上形成5叶1心的壮苗约需0℃以上积温550℃以上,习惯上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10月中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一片叶出土,也称为"一根针";10月中下旬播种的小麦冬前一般不能出苗,称为"土里捂"。根据∑T=50+20+10n(n为播种深度),当120℃>∑T,冬麦即立针,∑T<50℃冬麦种子未完成吸水膨胀等生理生化过程,所以冬麦土里捂的播期应定在120℃>∑T<50℃的积温里,否则不能完成春化或以出土。2.春季生育进程快、时间短。据观察,同一品种在适期播种和晚播情况下,晚播小麦幼穗分化开始晚、时间短、发育快,到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可以基本赶上适期播种的小麦,且播种越晚,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因此小麦穗粒数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产量和品质亦随之降低。因此,晚播小麦的一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都必须在争取早播种的前提下,依据当地当时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品种,适度增加播种量精细播种,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采用催芽播种,地膜覆盖等争早技术,夺取晚播小麦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临优7287’为材料,采用连续挂牌标记法,研究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播期越晚,分蘖数越少。10月13日和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无分蘖的株数达50%以上;播期对小麦主茎及分蘖的产量性状影响均表现为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分蘖。10月13日播种的小麦主茎穗粒数最多达37.2粒,10月3日播种分蘖为1的小麦主茎千粒重最高为45.56 g;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麦谷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麦谷蛋白含量最高达4.40%,10月8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总蛋白含量最高为12.33%;分蘖加工品质优于主茎。10月3日播种分蘖为2的小麦Ⅱ蘖和10月13日、10月18日播种的小麦Ⅰ蘖评价值最高均为50;不同播期小麦均表现为分蘖淀粉糊化特性优于主茎。因此小麦生产上,应选用多穗型品种,通过必要栽培管理措施,保证低位蘖成穗,不仅高产而且优质。  相似文献   

20.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进行分析,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催芽处理、整地播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晚播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