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浅议红树林宜林地的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工作中 ,红树林宜林地的区划是调查人员最难于把握的 ,要么多划 ,要么漏划 ;宜林地区划不准 ,不利于造林规划 ;针对红树林宜林地区划不准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探讨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是中国大陆红树林分布最为北缘的省份,厦门红树林与临近九龙江的红树林构成了福建省红树林分布中心。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厦门红树林群落结构变化及其成因,得出了厦门红树林资源现状的最新数据,分析了厦门红树林兴衰的原因,并通过试验探讨了红树林资源保育的方法以及探讨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划定、功能分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不同潮带红树林空间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广东廉江市高桥红树林保护区不同潮带红树林林分混交度、大小比数及角尺度等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红树林几种优势树种在不同潮带其空间分布格局多呈均匀分布和中弱度混交,低潮带的红树林呈随机分布的概率较高,而高潮带中红树林均匀分布的比例相对较高,空间大小分化和大小组合的差异不大。重构林分空间结构应以恢复到天然红树林结构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对潮汐浸淹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平面上升引起潮汐水位降低和淹水时间增加,探明红树林对潮汐淹浸适应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助于科学保护和修复红树林,而且科学选取红树林营林宜林地也需要了解红树林与潮汐浸淹之间的相互关联。文中从红树林潮汐浸淹的研究方法出发,重点论述水淹胁迫对红树植物形态表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潮汐浸淹下红树植物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揭示红树植物对潮汐浸淹的适应机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红树林造林实践和宜林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Fragstats对东方市2015年与2010年景观格局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红树林受到人为破坏日益严重,向宜林地和水域景观转化;2乔木林的占用和破坏较为严重,转换为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水域;3宜林地受人为活动影响,转换为用地和乔木林。通过对东方市的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分析,得出东方市的景观特征,为东方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雷州湾红树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3S技术及IAN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1977、1991、2000、2008年的4期雷州湾通明海红树林湿地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SRTM90 m DEM、Globcover 300 m及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辅助数据,对研究区内湿地土地类型变化及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7—1990年,人类干扰强烈,红树湿地被大面积破坏,同时其他林地及滩涂盐沼面积也大幅降低。这期间的红树林湿地景观以天然红树林景观为主,破碎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红树林转变率有所减少,红树林以大面积隔离保护及部分地区恢复为主,面积局部增加,红树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共同构成。2001—2008年,研究区内虾塘养殖面积有所增加,局部破坏与整体保护并存,红树林面积局部减少,总体增加,呈现自然红树林景观及半自然半人工红树林景观并存的红树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红树林资源调查及其发展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2001年调查,浙江省共有红树和半红树植物3种,即秋茄、苦槛蓝、海滨木槿。全省现有红树林20.6hm^2,未成林红树林地236.1hm^2,宜林地面积5195.6hm^2。分析了红树林的现状特点,提出了浙江省红树林立地分类系统,最后进行了红树林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通过卫星遥感和设置样地对广东省惠东县的红树林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惠东县红树林面积共有1361.83 hm2,其中,红树林有林地有400.15 hm2,红树林未成林造林地有42.27 hm2,红树林宜林地有919.41 hm2;共分布15种红树植物,其中真红树植物有9种,半红树植物有6种,另外红树林伴生植物有29种....  相似文献   

9.
基于厦门、漳州等地的红树林调查实践以及大量文献检索,概述了11种药用红树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6,(6):26-30
为探索局地尺度红树林幼林空间分布信息准确提取的适用方法,以广西钦州茅尾海一个天然红树林幼林典型分布区作研究区,选择World View-3为数据源,采用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最邻近分类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8%和96.2%,Kappa系数分别为0.906 8和0.913 7,说明2种较为简单的图像分类方法都可准确地提取红树林幼林信息;但前者得到的仅仅是幼树个体树冠覆盖的信息,不包含幼树间的滩涂,"椒盐"效应明显,后者得到的信息不仅包含幼树个体,也包含幼树间的滩涂,反映了红树林幼树的分布范围,因此,红树林幼林空间分布信息提取以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为宜。红树林幼林树冠小,其空间分布信息提取需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一般宜优于1.0m,最好达到0.3m,并且宜选用处于低潮位、红树林裸露的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造林修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退化的消失的红树林湿地资源,我国湿地修复技术研究和实践总结多,但是成活率低。文章主要从红树林湿地修复技术的宜林地选择(温度、盐度、沉积物、潮汐浸淹和波浪能量)、树种选择与引种与修复造林技术3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探讨了造林方法、造林季节、造林密度、混交造林等。结合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提供各项指标临界参数以供修复参考,旨在为我国红树林的有效恢复,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科学参考。针对湿地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苍南县海岛森林资源丰富,蓄积量高,但分布不均,林种单纯,林种和龄组比例失调严重,因此建立山地丘陵宜林地立地质量评价体系、滨海砂滩立地质量评价体系、红树林泥涂资源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结合遥感判读、实地验证、文献资料整理、访问附近群众和知情者以及实地抽样调查等方法,对花场湾红树林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健康指数为3.720 3,花场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状态;并通过综合评价,分析了花场湾红树林存在的健康风险及成因,提出了实施内外空间统筹管控和政策保障,以及科学指引红树林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东寨港是目前中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天然植被主要就是红树林,有红树林植物35种,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的95%。  相似文献   

15.
天然红松阔叶林林木分布格局研究的最小样本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角尺度法分析了天然红松阔叶林林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数学模型对抽样点数与对应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吻合率的关系进行拟合,将拟合方程二阶导数开始趋近于0的点对应的样点数确定为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抽样调查的最小样本量,并利用9块模拟样地及2块厄瓜多尔天然林样地的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求证最小样本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天然红松阔叶林空间分布格局调查的最小样本量为49.  相似文献   

16.
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内,设置4个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得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及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天然杜松林群落内,杜松地径较小,个体高峰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径级结构变化明显;旱榆多以幼苗的形式存在,地径范围在2.5cm以下。群落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属于不稳定型。2)乔木层高度级较低,而灌木层高度级较好。3)乔木层杜松种群主要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伴有均匀分布格局,旱榆种群则为聚集分布格局;灌木层优势种群小叶鼠李和土庄绣线菊的空间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恢复发展阶段,人为和自然干扰以及种群生物学特性共同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厦门九成原生红树林遭破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日厦门结束举行的2007中国民间湿地保育论坛上,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副主席、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文卿呼吁,应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的红树林湿地保护模式,将红树林附近的林外滩涂、潮沟系和浅水水域等区域也纳入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8.
广西南部,沿着北部湾长约1959公里的海岸线,是中国面积最大、密度最高的天然红树林区域。防城港市区的1414.5公顷红树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红树林,也是中国唯一的边界红树林。北海市的山口红树林生长密集,是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的典型代表。钦州市的七十二泾红树林,有近万亩连片生长,是中国保护得最好的连片红树林之一。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湿地恢复遥感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期TM、ETM 、SPOT5影像对福建省洛阳江河13湿地的红树林分布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以及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景观格局综合分析,得出: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在2001-2006年期间,通过各种恢复保护措施,面积扩大了8倍,并且种植范围不断向南延伸.2003-2006年期间人工湿地的景观变化表现为:红树林平均斑块规模增加,最大斑块面积扩大,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均减少,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减少,说明红树林趋于集中分布,红树林湿地的恢复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为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分布与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树林群落和景观分布特征与规律,以期确认红树林引种扩种工程的实效,为研究区红树林造林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对红树林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方法】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数据,采用群落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寒害后红树林群落分布特征、种群优势度及其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淇澳岛红树林中真红树植物为优势种,以引进种无瓣海桑、海桑和乡土种老鼠簕、秋茄和卤蕨为主,无瓣海桑群落以面积占比82.01%成为绝对优势群落,其他主要群落类型包括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面积占比分别为5.01%,3.82%和3.31%,真红树群落占总面积的94.15%;半红树植物以海芒果、银叶树和水黄皮为主,重要值相对较低;在种群层面上聚集度最大的是拉关木,其次是水黄皮,较弱的有海桑、秋茄、卤蕨、无瓣海桑和老鼠簕;在群落层面上聚集度较高的有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群落,较低的是卤蕨群落和海漆+杨叶肖槿群落;无瓣海桑和海桑2个引进种发育较好,在中、低潮滩成片生长,对乡土种秋茄等存在抑制作用。【结论】淇澳岛红树林形成了以无瓣海桑群落、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为主的红树林群落分布格局。从种群和群落2个层次的空间分布研究都显示红树林呈集聚态分布。建议在红树林的引种扩种工程中,适度引种无瓣海桑和海桑,加强乡土红树植物的种植,以保护红树林物种多样性、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