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蒙山典型沟谷次生林,设置16个样方,分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蒙山沟谷次生林群落至少包括乔木层植物28种,灌木层植物39种和草本层植物49种,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植物类型的个体密度分别为1.425株/m~2,8.892株/m~2和11.73株/m~2。28种乔木根据径级结构划分为12种扩展种、2种隐退种、6种稳定侵入种和8种随机隐退种;2)蒙山沟谷次生林主要乔木种群径级类型为两种,栓皮栎、麻栎、黄檀、槲树、朴树、君迁子和小叶朴为增长型,黑松和赤松为稳定型;3)蒙山沟谷次生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均呈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研究结果可为沂蒙山区乃至北方土石山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达岭林场16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多样性特征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沟油松林、杂木林和黑桦林中多样性指数变化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在其他群落类型中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一致;多样性指数在刺槐残次林、侧柏黄栌混交林、油松林、元宝枫林和华山松林中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华北落叶松林群落内部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3.
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其中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分析了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各生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在始材林阶段达到最大,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幼树阶段,灌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林阶段.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华山松人工纯林的始材林阶段;而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则比华山松人工纯林始材林阶段高.华山松人工纯林幼树阶段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进入始材林阶段后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化不大,而以乔木层为最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乔木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灌木层和幼苗层 Pielou 指数先增加后降低,但草本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表现为先高后低再升高然后降低的特点,说明林火扰动对栎类群落林下草本层产生了重要影响; 栎类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和草本层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大多不显著,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以及草本层和幼苗层之间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变化不具规律性; 栎类群落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在过火后 10 年物种变化更替频繁,但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始终占据一定优势; 随着植被恢复的进程,灌草植被的变化是耐荫种逐步替代阳生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银瓶山森林公园润楠属植物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海拔因子的关系,对森林公园内不同海拔的12块样地进行调查研究,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银瓶山润楠属群落中共有70种植物,隶属于41科58属.各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整体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E)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不同群落的乔木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模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规律;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未呈现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6.
甜槠林是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鹰咀界天然林保护区内代表性植被。我们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计算分析将区内的甜槠林分成3大类别8种群落类型。并分别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g1)、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Alatalo均匀度指数(E)对各群落类型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论为:群落多样性乔木层、灌木层(不包括乔木幼树、幼苗)〉草本层,但乔木层多样性不一定大于灌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分布均匀度较乔木层高,变异系数小。  相似文献   

7.
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浙江润楠群落以樟科、山矾科及茜草科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浙江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亦较丰富。从群落物种多样性上来分析,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的最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相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则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种群中浙江润楠幼苗个体较少,中龄级立木较多,幼龄期个体呈聚集分布,成年期立木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对文成县石垟林场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乔木层第2亚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显著大于第1亚层.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多样性各项指标总体无显著差别.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草本层,且差异极显著,群落均匀度差异显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各项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灌木层、乔木层的差异较小,草本层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宝天曼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对宝天曼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最大 ,灌木层次之 ,乔木层最小。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灌木层。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大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大值出现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的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 ,但其较大值在各海拔群落都有分布。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高值多分布在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分布在中等海拔群落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各种指数以及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臭冷杉-红松林和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臭冷杉-红松林8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66种,隶属34科56属,阔叶混交林6块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33科62属。从不同群落类型同一植被层看,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小于阔叶混交林,两种群落类型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草本层差异明显,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仅臭冷杉-红松林的Pielou均匀度指数略高。从同一群落类型不同植被层看,两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其中臭冷杉-红松林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略高于乔木层,而阔叶混交林中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12.
天然筇竹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大关县天然筇竹林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30个20m×10m的样方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林植物物种丰富,共有维管植物94科180属257种; 2)筇竹林的分层结构中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3)筇竹林乔木—灌木和灌木—草本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极显著,而乔木层和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差异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等方法对椿叶花椒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椿叶花椒群落乔木树种构成复杂,但椿叶花椒重要值高达23.0836,远高于其他乔木种.植物生长型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为: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均匀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西吕梁山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侧柏林下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种,隶属于16科33属.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对不同林分密度级侧柏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为:①林分密度的变化对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当密度为2 250株·hm-2时,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值.②林分密度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当林分密度为1 375株·hm-2和2 250株·hm-2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大,群落相对稳定.③除密度为3 000株·hm-2的林分外,其余4个林分密度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基本一致.④研究区的侧柏人工林造林密度选择2 250株·hm-2或1 375株·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a和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a和28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林分类型相比,无论是乔木层、灌木层或是草本层,人工落叶松林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出相当或略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30a生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除外);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无明显影响。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没有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大荫山米槠林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浙江省衢州市大荫山的米槠林中分设了10个调查样地.对各样地乔木、灌木、草本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所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荫山米槠林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99种)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18种).在该米槠林的分层结构上,其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大于乔木层,此两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其林分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草本层,此两层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差异极显著,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其米槠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该林分各层次间的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关县3种筇竹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关县乔木-筇竹群落、灌木-筇竹群落和筇竹-草本群落3种群落,采用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方法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结果表明:3种筇竹群落类型中以乔木-筇竹群落物种总种数(178种)为最多。各层次物种丰富度的顺序依次为,乔木-筇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灌木-筇竹群落和筇竹-草本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致,其物种丰富度顺序依次都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木-筇竹群落的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最高,灌木-筇竹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H’指数最高,筇竹-草本群落各层的H’指数都较低。灌木-筇竹群落与筇竹-草本群落在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最少,相似性最低,群落间的差异大,群落间物种替代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关帝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物种多样性测度公式,对20块样地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分别计算物种多样数指数,结果各类群落的两种物种丰富度均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点;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在样地中总的趋势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在各层间表现出乔木层的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4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明确乔木层径级分布和物种类型,揭示种群特征和种间关联性,分析孔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植物群落恢复现状和演替动态。结果表明:1)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为黄连木群落显著高于侧柏群落(P<0.05),与麻栎群落无显著差异,其草本层间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2)乔木扩展种7种、隐退种16种、稳定侵入种2种和随机侵入种3种,侧柏种群明显缺乏Ⅰ级幼苗和Ⅱ级幼树,麻栎种群极度缺乏Ⅱ级幼树;3)造成当前孔林植被现状的主要因素是灌草收割试验,重要原因是景观破碎化、面积效应和环境非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尤溪棋盘顶钩栲天然林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钩栲为优势建群种的天然林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0科91属107种;群落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优势明显,而灌木和草本层发育相对弱;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而优势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钩栲种群年龄结构类型表现为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