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现代城市广场逐渐城市绿地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的有力表现。阐述了当代广场景观的概念,论述了当代广场景观的设计原则,指出了当前我国广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当代广场景观设计的一些思考,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天津城市广场的调研,指出目前津城广场植物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探讨津城广场的植物景观整体形态、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期改善城市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津城广场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肖国增 《广东园林》2009,31(6):28-31
本文对重庆市三峡广场进行了介绍,评价其广场文化表达与景观形态的关系。主张完美城市广场应该是文化与景观形态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4.
对广场景观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的不足之处。本文以三亚市海月广场景观使用状况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观察为基础,对景观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且提出了适合城市广场使用状况评价的模式,从而为海月广场后续的景观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鼓楼市民广场、新庄立交广场、新街口商业广场、胜利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等)植物造景的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从广场植物景观效果出发,针对南京城市广场绿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城市广场中的植物造景提出建议,为南京城市广场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塔西广场的规划建立扩展了洛阳市民的绿色生活空间,改善了城市生活质量。对塔西广场绿地的建立背景、总体规划和景观配置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设计优秀的一面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以后的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罗定江滨公园及市政广场的景观设计,探讨城市新区核心开放空间景观的地域认知与活动空间设计问题。罗定江滨公园及市政广场的景观设计在充分了解场地条件和可利用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对市民广场、半岛酒店、休闲游憩地、儿童乐园、生态湿地等关键景观进行空间塑造。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背景下,城市广场景观要素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城市广场景观要素的居民感知评价,提出相应的景观要素优化策略。以福州五一广场为例,基于多维感知的理论方法提取广场的23项景观要素作为广场使用者的评价对象,采用Kano-IPA景观要素评价问卷调查获取了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数据。结果表明:广场使用者对声景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更为关注;机械声源的评价最低,是首要的景观优化对象,自然声景的营造有利于提升广场使用体验;基础设施是其次需要优化和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的对象;广场景观规划中资源分配的比重需要根据其优化后是否能提升使用体验而进行调整。该研究有利于指导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并为今后研究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朱春秀 《绿色科技》2019,(11):73-74
城市绿化水平是城市形象的代表,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受土壤盐渍化、干旱缺水以及风沙严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城市广场园林绿化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绿化建设,同时也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广场园林绿化景观的要求。为有效解决干旱区城市广场园林绿化问题,结合多年的绿化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干旱区城市广场园林绿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肖姣娣 《中国城市林业》2012,10(5):38-39,43
城市广场既是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窗口";也是城市文化的传播场所;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能为城市带来活力与色彩。因此;其必须在充分了解城市广场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城市广场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城市广场的建设存在着广场建设盲目求大、景观缺乏个性、植物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希望设计师和建设者引起重视,予以改进,促进城市广场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物、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永久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有着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城市广场的绿地率达到50%~80%时,能取得较好的景观、生态和游憩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海珠广场绿地景观提升改造为例,探究老城区中心广场景观提升的策略和途径。通过原状广场实地调研、环境精准识别,针对绿化景观无序、场内空间封闭、园路铺装失修等现状,结合SWOT模型,对工程项目的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制定挖掘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的景观改造原则。采用适当抽疏、增加花卉、合理规划景观格局、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等措施,打造兼具"红色"文化传承、门户形象展示、休闲观光、活动举办场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相似文献   

14.
一个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和特色。针对当前许多城市发展中,面临着众多传统广场的改造问题,以中卫市黄河文化广场构思为例,立足中卫沙坡头旅游城市的实际,紧扣"黄河文化"与治沙主题,探索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充分认识文化意蕴对自然式城市广场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97年改造后的绿城广场较之前增添了许多新鲜元素,尤其是大量植物材料的应用,丰富了绿城广场的冬季景观。  相似文献   

16.
以东台山公园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地域文化和公园具体的景观元素,对森林公园广场与一般城市公园广场进行了辨析,初步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森林公园广场表现方式,力图将自然、人文在景观中的融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景观功能和文化表达一致的森林公园广场特色。  相似文献   

17.
城市广场景观要以人为本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生态城市”、“生态建筑”,“人居环境”等城市发展新理念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影响城市广场空间总体水平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对城市广场本身以及广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再思考。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城市广场建设有所启示,从而提高城市广场的总体水平,以期达到广场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龙河广场位于连云港市中心区,是南部进入连云港主城区的城市地标,集金融、商贸、娱乐、休闲、交通枢纽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广场及周围建筑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作为城市的"主客厅"、城区中心的地标节点,现有广场及周围建筑的景观难以集中体现城市特色,无论功能上,还是规模上都需进一步地拓展,以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围绕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塑造富有韵味的城市广场,使之成为人们认识城市和体会城市文化的重要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最具活力和开放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应是城市生活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针对花雨广场的空间结构较单一,缺少休憩、庇护设施,植物景观单调等问题,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原则,尊重场地特征,突出广场的开放性、自然性、地域性,力求使广场空间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为中心广场的设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