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2,25,28,31,34,37℃等6种不同恒温条件下研究谷蠹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谷蠹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呈逻辑斯蒂曲线;幼虫龄期在3~6龄间变化;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是14.059 1℃和704.529 0日度;未成熟期的存活率在28℃最高,高温和低温降低谷蠹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花蓟马为进境地植物检疫潜在性害虫。为了防治该入侵害虫的危害,在19℃、22℃、25℃、28℃和31℃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取食四季豆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并计算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历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直线关系;19~28℃各虫态的存活率均为100%,在31℃时存活率只有60%;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14.8℃、5.3℃、12.7℃、6.7℃,其有效积温分别为28.5、23.5、77.7、14.6、40.7日度;未成熟期的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7℃,有效积温为177.4日度。  相似文献   

3.
在30 ℃、相对湿度75%条件下研究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与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的产卵及其幼虫期发育竞争情况,并对产卵竞争下子代种群动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饲养条件下玉米象的产卵及其幼虫期发育竞争显著,而混合饲养下谷蠹的产卵及其幼虫期发育竞争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象混合饲养子代最大种群数量显著小于单独饲养,而谷蠹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桔小实蝇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在恒温7℃,10℃,14℃,18℃,22℃,26℃,29℃,32℃和35℃,对桔小实蝇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32℃范围内桔小实蝇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的孵化率在26℃下最高;26℃下幼虫存活率最高,低温7℃、10℃以及14℃和高温35℃对卵、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蛹的死亡率达,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26℃繁殖率最高单雌产卵达682.2±23.62粒。  相似文献   

5.
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和测定在高温下的存活率,研究了钩纹皮蠹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耐受最高温度,描述了钩纹皮蠹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的外部形态,发现成虫的抗高温能力最强,其耐受最高温度高达46℃,其次为蛹44℃,幼虫43℃,卵最弱,只有33℃。此研究旨为以后研究钩纹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花斑皮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观察和测定了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Ballion)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7.8~35℃温度范围内,花斑皮蠹均能完成发育,其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5、15.9、14.6和13.6℃,有效积温分别为113.25、513.43、71.29和43.67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5℃,有效积温为716.76 d.℃,持续高温(37.8℃)不适合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锈翅蚁蛉试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7℃温度范围内,锈翅蚁蛉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31℃下发育速率降低。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27℃>23℃>19℃>15℃>31℃,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33℃、11.55℃、8.30℃、8.42℃和7.24℃,有效积温为254.51、312.39、535.59、1164.20和574.01日.度。温度对锈翅蚁蛉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15~30℃范围内的6个温度下测定了温度对小猿叶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猿叶虫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卵至成虫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幼虫、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6℃,7.24℃,7.33℃,7.21℃;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80.78,188.61,68.29,342.81日度.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小猿叶虫3龄幼虫和蛹期的存活率在20~25℃下较高,在15℃和30℃下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在32℃、75%RH下,以绿豆、黄豆、饭豆、黑豆、豌豆和爬山豆为食料,研究四纹豆象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结果表明:6种供试豆类对四纹豆象卵期、豆内潜伏期及未成熟期各虫态存活率、每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影响显著,而对产卵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32 ℃、 75% RH下, 以绿豆、黄豆、饭豆、黑豆、豌豆和爬山豆为食料, 研究四纹豆象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 结果表明: 6种供试豆类对四纹豆象卵期、豆内潜伏期及未成熟期各虫态存活率、每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影响显著, 而对产卵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