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絮棉1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3个亲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研究了棕絮棉的生育期、株高、果技数、总果节数、木技数、木技铃、总铃数、单铃重、衣分、亩籽棉、株皮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18个性状的中索优势、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据此初步选育出产量、纤维品质较为优良的杂种棉一个。  相似文献   

2.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 :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 ;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 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 ,使转 Bt基因棉GK- 1 2与受体品种泗棉 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 ,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GK- 1 2与泗棉 3号的杂种一代在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棉铃经济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来源于生态型和选择方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花铃期涝渍胁迫对棉花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涝、渍是影响棉花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通过棉花花铃期受涝试验,对其产量、纤维品质和农艺性状作了初步研究,其结果如下棉花花铃期受涝胁迫,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来影响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受涝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有较大幅度的减成少,从而导致产量降低.随着受涝天数的增加,在农艺性状上,株高降低,果位增高,总果节数减少,脱落率增大;在纤维品质上,纤维长度减小,比强度降低,整齐度增加,伸长率增大,麦克隆值变化甚徽在经济性状上,衣分、子指、衣指降低.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与常规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来源的转基因抗虫棉与国内常规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抗虫棉的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小于常规棉 ,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高于常规棉 ,而铃重、衣分、株高则低于常规棉 ,脱落数及脱落率高于常规棉 ,而结铃数的增加难以弥补衣分的降低 ,从而使抗虫棉虽有较高的子棉产量 ,但其皮棉产量却低于常规棉 ,减幅为4.2 8%。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亲本间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10份陆地棉优异亲本交配后,对25个杂种F1的1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产量性状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2.91%,10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22.45%。21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14.21%。4个组合出现正面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蛉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2.5%跨长的优势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多数性状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6.
徐州芽黄与其它品种间杂交的杂种,具有较高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竞争优势,优势率的大小,以产量指标最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产量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最高,铃重次之,衣分、纤维品质优势率较小。杂种的早熟性偏早,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7.
棉花开心株型成铃时空分布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以叶枝结铃为主,皮棉产量达到1875~2250kg/hm2。其单铃重的时间变化特点,呈现两个高峰期,第一铃重高峰期在7月16~25日,第二铃重高峰期为8月6~15日,两个高峰期内所结棉铃的平均铃重分别比整株单铃重高18.8%和12.7%;主茎4个果枝开花成铃高峰,处在第一铃重高峰期,4个叶枝开花结铃高峰集中在第二铃重高峰,整株棉花在8月15日前开花的果节数达88%以上,在稀植(3.75万株/hm2)条件下,内围果节比重增大,1~2果节占果节的80%以上,实现棉花在最佳结铃时间和空间多结优质铃。其株型调控关键技术是,宽垄稀植,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探讨了两类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单隐性和双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的皮棉产量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双56×新海2号最高为17.1%。但与陆地棉对照比较,所有组合均极显著减产,平均减产28.8%。单株铃数、子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分别为63.8%和24.4%,而铃重、衣分和衣指分别为-24.6%、-19.5%和-14.5%的较大负值。陆海杂种在植株长势和纤维品质上表现了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讨论了两类不育系的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两年的温室试验以明确氮素对棉花结铃、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棉株结铃和棉铃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变幅为最低施氮处理的1%至最高施氮处理的3%。氮素胁迫降低了棉株叶面积、铃数和单铃重,且单株铃数的下降程度大于铃重。氮素对棉铃成熟期没有影响。氮素胁迫下,棉铃在主茎和果枝上所处的节位影响到单铃纤维重。但是,氮素胁迫只影响纤维品质性状中的纤维齐整度。第二果节棉铃的纤维麦克隆、长度、强度和整齐度值均低于第一果节的,但纤维伸长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